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14歲女孩打賞陪聊超兩萬:AI社交的舒適感換不來真實

發布時間:2022-10-28 10:07: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王鍾的

  近日,據媒體(ti) 報道,浙江一名14歲女孩沉迷於(yu) 一款聊天軟件,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以幾百、幾千的金額多次充值,花了2萬(wan) 餘(yu) 元購買(mai) 陪聊服務並打賞主播。當家長向APP客服申請退款時,對方則以各種理由推卸責任,多次溝通僅(jin) 退款4000餘(yu) 元。

  落實網絡實名製的要求,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接觸網絡信息,是在我國境內(nei) 運營的互聯網平台的法律責任。新聞中的女孩以成年哥哥的身份證信息注冊(ce) 賬戶,平台在其使用過程中未盡到認真審查義(yi) 務,存在明顯過錯。當前,國內(nei) 網絡遊戲已普遍實施人臉識別技術,嚴(yan) 格實施賬號實名製度,很多社交軟件也采取了人臉識別登錄的辦法,這款聊天軟件帶有這類社交性質,容易讓人沉迷其中,理應針對未成年人用戶加強管理。這款APP在係統裏提示陪聊服務僅(jin) 對18周歲以上的用戶開放,因此,當家長拿出未成年子女使用並充值的證據時,平台應當遵循業(ye) 界普遍實施的辦法,及時為(wei) 因未成年人打賞產(chan) 生的收入退款。

  在支持家長合理合法維權之外,這一新聞的另一重看點,還在於(yu) 這款聊天APP讓人沉迷的機製。通常,當人們(men) 討論網絡應用讓人沉迷、成癮時,首先想到的是網絡遊戲、網絡短視頻等娛樂(le) 性質的軟件。網絡聊天雖然是互聯網最“古老”的應用之一,之前卻很少出現在“沉迷”的討論範疇裏。通常,人們(men) 隻是把網絡聊天當成社會(hui) 交往的衍生——不管聊天對象在什麽(me) 地方,對方終究是一個(ge) 普普通通的人,有著人的喜怒哀樂(le) ,不可能事事迎合滿足你。

  但根據報道,類似聊天軟件裏的網絡聊天,是一種高度定製化付費服務,基本上做到了用戶想聊什麽(me) 就聊什麽(me) 。主播會(hui) 提供不同的角色扮演供選擇,有人還展示一段錄音吸引用戶。在這種“以用戶為(wei) 中心”的機製中,聊天主播說的話,基本上都是用戶想要聽到的話。不難想象,為(wei) 了討好和取悅用戶,主播會(hui) 設計和研究幾套精妙的話術,而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更容易沉迷其中。

  AI聊天角色也是聊天軟件讓人沉迷的重要元素。盡管目前AI聊天不能完全替代真人,但在這款APP裏,AI 聊天角色可選擇國內(nei) 外明星、二次元偶像,遊戲人物、文學人物、影視人物,甚至寵物,向用戶推送與(yu) 聊天對象有關(guan) 的“肖像表情包”。從(cong) 技術長遠發展來看,人工智能會(hui) 不斷加強機器學習(xi) ,積累語料素材,其與(yu) 真人聊天的差異度和可分辨度也會(hui) 越來越低。也許,用戶花錢購買(mai) 的聊天,得到的不過是AI精巧算法的輸出而已。

  這種虛擬社交的可持續性,顯然值得打個(ge) 問號。現代人麵對各類壓力和煩惱,在網絡空間上尋求與(yu) 陌生人聊天,從(cong) 而舒緩情緒,當然無可厚非。不過,需要明確的是,人的社會(hui) 交往除了有讓自己愉悅的一麵,更有尋求差異性的一麵。在與(yu) 親(qin) 人、朋友交往時,對方不可能每一句話都讓人開心和享受。正所謂忠言逆耳,社會(hui) 交往產(chan) 生的張力,讓人的視野更加開闊,自我認識更加全麵,從(cong) 而幫助聊天者成為(wei) 一個(ge) 更理性的人。

  當網絡聊天成為(wei) 一種單純的服務,需要擔心的問題就是當一切話語成為(wei) “迎合”,讓用戶沉迷其間不能自拔,那麽(me) ,人對世界的認知、對他人的認知是否會(hui) 變得狹隘。在屋子裏與(yu) 遠在他方的陌生人甚至AI聊天,固然能在一時獲得某種安全感和舒適感,可是,人生成長的法則正在於(yu) 不斷突破舒適區,在求同存異中獲得智慧。不管是正值青春懵懂的未成年人還是經曆世事蹉跎的成年人,都應當加強這種麵對網絡技術的理性。(王鍾的)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