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物超人”時代,萬物互聯啟新篇

發布時間:2022-10-28 10:1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經濟界麵】

  我國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首次超出移動電話用戶數,占比達50.3%——

  “物超人”時代,萬(wan) 物互聯啟新篇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截至8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ye) 發展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16.98億(yi) 戶,較上年末淨增3億(yi) 戶;代表“物”連接的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首次超出代表“人”連接的移動電話用戶數,占比已達50.3%。這意味著,我國正式進入“物超人”時代,成為(wei) 全球主要經濟體(ti) 中首個(ge) 實現“物超人”的國家。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物聯網,建設高效順暢的流通體(ti) 係,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當前,我國移動物聯網發展現狀如何?“物超人”將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未來應如何進一步推動移動物聯網高質量發展?

   1.連接數占全球比例超70% 我國建成全球最大移動物聯網絡

  移動物聯網,即基於(yu) 蜂窩移動通信網絡的物聯網技術和應用,是我國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移動物聯網發展的政策環境持續優(you) 化,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ti) 係加快構建。

  2017年,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首次提出移動物聯網網絡建設和用戶發展的量化指標。2020年,工信部印發《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麵發展的通知》,明確要求加快移動物聯網網絡建設、加強移動物聯網標準和技術研究等。

  今年9月,工信部印發《關(guan) 於(yu) 組織開展2022年移動物聯網應用典型案例征集活動的通知》,圍繞智能家居、網聯汽車、智能穿戴等領域的生活智慧化應用,智慧農(nong) 業(ye) 、智能工廠、智慧醫療等領域的產(chan) 業(ye) 數字化應用,智慧消防、環保監測、智能表計等領域的治理智能化應用,征集優(you) 秀案例,推進移動物聯網應用發展。

  專(zhuan) 家表示,在政策支持指引、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移動物聯網在網絡能力、應用發展和產(chan) 業(ye) 能力等方麵取得明顯進展。移動物聯網深度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領域多環節,國內(nei) 企業(ye) 技術及產(chan) 品研發能力持續增強,生態體(ti) 係持續完善。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底,窄帶物聯網、4G、5G基站總數分別達到75.5萬(wan) 個(ge) 、593.7萬(wan) 個(ge) 、210.2萬(wan) 個(ge) ,多網協同發展、城鄉(xiang) 普遍覆蓋、重點場景深度覆蓋的網絡基礎設施格局已形成。目前,我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占全球比例已經超過70%。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yu) 曉暉介紹,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動物聯網絡,實現高中低速協同組網的良好局麵。截至8月末,我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達到16.98億(yi) ,在連接規模和“物超人”比例上遠遠高於(yu) 美國、日本、韓國、德國等世界主要發達國家。此外,技術創新方麵,自2015年以來,我國一直是全球移動物聯網技術創新的主要貢獻者。生態建設方麵,我國移動物聯網產(chan) 業(ye) 規模不斷壯大,產(chan) 業(ye) 供給能力顯著提升,芯片、模組、終端出貨量等方麵全球領先。

  餘(yu) 曉暉認為(wei) ,實現“物超人”,標誌著我國正引領全球移動物聯網生態體(ti) 係發展,意味著移動物聯網迎來規模化爆發的重要時間節點,進入“邁向百億(yi) 物聯”的新時代,開啟信息通信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意味著移動物聯網的價(jia) 值將不斷凸顯,開始成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引擎。

   2.打開更大數據價(jia) 值空間 促進千行百業(ye) 數字化轉型

  實際上,移動物聯網與(yu) 我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息息相關(guan) 。

  如今,移動物聯網在智能製造、遠程控製、車聯網、智能家居、智能表具、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領域廣泛應用。

  在濟南,工作人員可通過智慧燃氣管理平台,實時查看管理全市近50萬(wan) 塊物聯網燃氣表。物聯網燃氣表具有數據傳(chuan) 輸和分析功能,能自動采集數據、實現遠程抄表、在線充值、自動報警、遠程控閥等多種功能。

  在湖北武漢一家服裝企業(ye) 的車間裏,各種智能設備有序進行生產(chan) 作業(ye) 。由5G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共同搭建的物聯網體(ti) 係,可讓管理人員通過辦公區的大屏幕對生產(chan) 設備進行實時查看和管控。

  “移動物聯網與(yu) 千行百業(ye) 加速創新融合,使數據產(chan) 生價(jia) 值,賦能經濟社會(hui) 各個(ge) 領域,促進數字化轉型升級。”餘(yu) 曉暉說,目前,窄帶物聯網已形成水表、氣表、煙感、追蹤類4個(ge) 千萬(wan) 級應用,白色家電、路燈、停車、農(nong) 業(ye) 等7個(ge) 百萬(wan) 級應用,電視機機頂盒、垃圾桶、冷鏈、模具管理等多領域新興(xing) 應用。

  此外,餘(yu) 曉暉表示,移動物聯網發展為(wei) 產(chan) 業(ye) 數字化和數字化治理提供了更強的連接能力和更大的連接規模,打開了更大的數據價(jia) 值空間,將更好地觸達萬(wan) 物,加快數據高效感知、傳(chuan) 遞和處理,加速形成全“連”、有“數”、能“算”的閉環格局。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wei) ,過去,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主要依靠人口紅利;今天,物聯網應用打開了另一個(ge) 維度,工業(ye) 互聯網、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等應用將實現爆發式增長,網絡技術發展開啟新的裏程碑。

  “移動物聯網和大數據緊密關(guan) 聯。”鄔賀銓說,物聯網的第一環是感知數據,然後是傳(chuan) 輸和分析數據,最終支撐智能決(jue) 策。實現“物超人”,意味著數據大增長,可以更好地發揮數據的生產(chan) 要素作用。

  3.提升應用廣度和深度 開啟萬(wan) 物互聯新階段

  移動物聯網是實現萬(wan) 物互聯、連接泛在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推動移動物聯網應用全麵發展,對於(yu) 促進經濟社會(hui) 數字化轉型、培育信息通信行業(ye) 發展動能、提升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水平等具有重要意義(yi) 。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物聯網支出超過1500億(yi) 美元。預計到2026年,我國物聯網支出將接近3000億(yi) 美元,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物聯網市場。

  當然,在看到機遇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我國移動物聯網產(chan) 業(ye) 發展依然麵臨(lin) 著挑戰。比如,規模化應用有待提升、創新能力不足等。

  鄔賀銓介紹,移動物聯網的產(chan) 業(ye) 鏈較長,涉及芯片、軟件、操作係統、邊緣計算,後端還有大數據分析、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其中,芯片是最基礎、最重要的“底座”。目前,我國移動物聯網芯片技術雖然實現了一些突破,但與(yu) 國外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同時,我國移動物聯網生態尚未形成。物聯網與(yu) 重要基礎設施關(guan) 聯,其安全風險更大,也意味著物聯網安全麵臨(lin) 更大挑戰。

  “在移動物聯網發展過程中,我們(men) 往往會(hui) 重建設、輕應用,重采集、輕分析。”鄔賀銓說,隻是簡單進行數據感知是不夠的,還要進行數據分析。業(ye) 界要開發更多的移動物聯網應用。在保證數據安全、個(ge) 人隱私的情況下,應把可以開放的數據開放出來,扶持更多創新企業(ye) 成長。

  未來幾年是移動物聯網高速發展階段。

  專(zhuan) 家建議,要加快移動物聯網網絡建設。加快推進5G網絡建設,繼續深化4G網絡覆蓋,進一步加大窄帶物聯網網絡部署力度,做好網絡運維、監測和優(you) 化等工作,提升網絡服務水平。同時,積極開展移動物聯網關(guan) 鍵技術研究。麵向不同垂直行業(ye) 應用環境和業(ye) 務需求,重點加強網絡切片、邊緣計算、高精度定位、智能傳(chuan) 感、安全芯片等新興(xing) 關(guan) 鍵技術研究。此外,要提升移動物聯網應用廣度和深度。圍繞產(chan) 業(ye) 數字化、治理智能化、生活智慧化三大方向推動移動物聯網創新發展。

  在餘(yu) 曉暉看來,“物超人”是實現移動物聯網全麵發展的重要節點。我國移動物聯網將向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發展方向邁進,量質並舉(ju) ,開啟萬(wan) 物互聯新階段,助力數字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鏈接

  智能製造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智能製造取得長足進步,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全麵推進。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工業(ye) 企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1.3%、74.7%,比2012年分別提高30.7、25.9個(ge) 百分點。智能製造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我國已建成700多個(ge) 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生產(chan) 效率平均提高48%,產(chan) 品研製周期平均縮短38%,產(chan) 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煉化、印染、家電等領域智能製造水平處於(yu) 世界領先地位。

  智慧物流

  交通運輸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hui) 印發的《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ti) 係建設指南》提出,到2025年,聚焦基礎設施、運載裝備、係統平台、電子單證、數據交互與(yu) 共享、運行服務與(yu) 管理等領域,完成重點標準製修訂30項以上,形成結構合理、層次清晰、係統全麵、先進適用、國際兼容的交通運輸智慧物流標準體(ti) 係,打造一批標準實施應用典型項目,持續提升智慧物流標準化水平,為(wei) 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高質量標準供給。

  智能網聯汽車

  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駛入“快車道”。今年上半年,國內(nei) 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達到228萬(wan) 輛,滲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長46.2%。

  多地多部門圍繞激勵技術創新、優(you) 化政策供給、加快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示範區等多方麵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化進程。

  工信部表示,將堅持“單車智能+網聯賦能”發展戰略,進一步完善措施,持續推動我國智能網聯汽車高質量發展。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