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持續漲價,誰還能“共享”
作者:畢舸
作為(wei) 共享經濟的代表之一,共享充電寶曾經受到公眾(zhong) 歡迎。共享充電寶免除了人們(men) 日常手機沒電“死機”、隨身攜帶充電寶不便等麻煩,提供了相對便捷、高效的手機充電服務。然而,近年來共享充電寶可謂槽點不斷,首先是持續漲價(jia) ,收費標準已經讓不少人感覺難以承受,近期“共享充電寶用1小時卻扣費99元”的爆料再度引發網友熱議;其次,部分充電寶充電太慢、好借難還,也讓消費者感歎“共享充電寶貴而難用”。
共享充電寶的這些“槽點”,其實是當前部分互聯網企業(ye) 的共同問題。近年來,部分互聯網企業(ye) 在發展初期采取高擴張、高補貼策略,試圖在最短時間內(nei) 搶占更多市場份額,而一旦市場格局走向集中化,幾家大企業(ye) 控製了大多數市場份額,也就掌握了定價(jia) 權,價(jia) 格隨之上漲也不稀奇。
共享充電寶領域所采取的,就是典型的企業(ye) “先燒錢、後漲價(jia) ”模式。當前,怪獸(shou) 充電、小電科技等幾家頭部企業(ye) 占據了市場份額大頭,而在砸錢擴張後,企業(ye) 希望通過提價(jia) 來實現盈虧(kui) 平衡,從(cong) 而滿足投資人的需求。尤其是共享充電寶盈利模式單一,主要營收來源是充電收費和廣告收入,一旦廣告收入沒有達到預期,通過收費標準上調來彌補營收缺口,就成了共享充電寶企業(ye) 的共同選擇。
然而,共享充電寶企業(ye) 的持續漲價(jia) ,損害的卻是消費者的消費體(ti) 驗。尤其令消費者質疑的是,在付出更多費用之後,自身並沒獲得相應的優(you) 質服務,反而因充電慢、返還難而造成計費增加等問題,付出了更多額外成本。
顯然,這反映出共享充電寶企業(ye) 的產(chan) 品和服務質量不“在線”——充電慢說明相關(guan) 產(chan) 品快充能力存在缺陷,而企業(ye) 沒有對產(chan) 品性能進行迭代升級,甚至讓人懷疑其是否蓄意而為(wei) ,通過慢速充電來獲得更多服務費;返還難則指向充電寶配套設施不足、服務點位有限。以上因素疊加,將消費者之前形成的良好印象,逐漸被使用成本高、維權不易等負麵影響所消除。長此以往,必然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用腳投票,減少使用共享充電寶的頻率。
企業(ye) 要想提升消費者心中對一產(chan) 品的美譽度,所需付出的成本是高昂的,且一旦因產(chan) 品或服務不佳失去消費者,再想挽回難上加難,所麵臨(lin) 的成本可能是當初的數倍之多,共享充電寶企業(ye) 對此應有清醒認識。
更要看到的是,共享充電寶之所以有市場,主要是因為(wei) 當前手機電池蓄能標準偏低,隨著技術進步,手機快充與(yu) 高能蓄電問題會(hui) 逐步得到解決(jue) 。據報道,國外科學家正在研究一種新型電池,它們(men) 被稱為(wei) 微型石墨烯超級電容,其充電和放電速度比普通電池快1000倍,並能夠存儲(chu) 比普通電池大幾十倍的電能。如果這種新型電池研製成功,共享充電寶企業(ye) 還能坐享高收費、低質服務的好日子麽(me) ?
當然,除了共享充電寶企業(ye) 的自省與(yu) 改進外,監管部門對違法侵權行為(wei) 也要及時予以糾正甚至處罰,尤其是亂(luan) 收費等問題。引導企業(ye) 合規經營,方能更好保障消費者權益,讓大家安心、放心使用共享充電寶,而不至被“充電寶刺客”所傷(shang) 。(畢舸)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