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網絡基礎設施 數字化場景層出不窮
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網絡基礎設施 新業(ye) 態和數字化場景層出不窮
網絡之光點亮數字未來
本報記者 王雅婧
11月9日至11日,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烏(wu) 鎮峰會(hui) 如期舉(ju) 行。圍繞“共建網絡世界共創數字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的主題,大會(hui) 聚焦數字化在多個(ge) 領域的最新應用,一係列互聯網領域的前沿科技、創新成果集中亮相,讓大家感受到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強勁態勢。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數字化建設按下加速鍵,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基礎設施,以互聯網為(wei) 依托的新業(ye) 態和數字化場景層出不窮,各類數字社會(hui) 服務日益普惠便捷,數字經濟成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1 當數字時代遇到“雙碳目標” 大數據解鎖更多綠色生活方式
當數字時代遇到“雙碳目標”,會(hui) 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當節能減排用上了新興(xing) 的互聯網技術,會(hui) 有哪些新成效?如果你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來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烏(wu) 鎮峰會(hui) 的“互聯網之光”博覽會(hui) 上一睹究竟。
作為(wei) 大會(hui) 的重要組成,每年的“互聯網之光”博覽會(hui) ,都會(hui) 匯集各種各樣的新技術與(yu) 新應用。而在今年的博覽會(hui) 上,“數字雙碳”主題展區展出的眾(zhong) 多節能減排新方案成為(wei) 很多人關(guan) 注的焦點。
一周出行中綠色出行占比多少?點外賣時有多少單是“無需餐具”的“環保單”?這些情況,都能在個(ge) 人碳賬戶中看得清清楚楚。在展區內(nei) 的阿裏巴巴集團展台,“88碳賬戶”作為(wei) 我國首個(ge) 多場景、覆蓋超10億(yi) 人的消費者碳賬戶體(ti) 係,顯示了大數據在推動個(ge) 體(ti) 生活方式綠色化上的作用。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88碳賬戶”涵蓋了“餓了麽(me) ”外賣、閑魚二手交易、菜鳥快遞箱回收等70多項場景。賬戶中的減碳量可以兌(dui) 換成紅包用於(yu) 個(ge) 人消費,以此激勵用戶踐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除了“88碳賬戶”,不少地區也推出了自己的個(ge) 人碳賬戶應用。在江蘇省南京市,隻要有手機,任何人都可以用“我的南京”APP注冊(ce) 一個(ge) “低碳賬戶”。平日裏的綠色出行、低碳生活都能轉換為(wei) 碳積分,1個(ge) 碳積分可抵扣1元的現金消費。支撐這種“綠色兌(dui) 換”的技術,正是互聯網+大數據。在“我的南京”APP運營方——南京大數據集團,市民的各類交通出行數據都在係統內(nei) 進行歸集,係統會(hui) 對這些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將綠色出行的距離、時間等進行換算,最終生成市民“綠色出行地圖”。
在“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數字化在降碳減排中的應用場景日益豐(feng) 富。比如智能化垃圾回收方案就已連續多年在互聯網大會(hui) 上出現。浙江環保企業(ye) 章魚回收的負責人表示,相較於(yu) 發達國家,我國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率還較低,傳(chuan) 統的回收分類方式也存在種種弊端。利用雲(yun) 計算、大數據技術及GPS精準定位,不僅(jin) 能引導市民廣泛參與(yu) 環保事業(ye) ,還能夠通過對資源回收數據進行分析、匯總,輔助決(jue) 策城市環境治理。
目前,這種數字化智能化的分類回收方式已在不少地區得到應用。11月9日,家住浙江省諸暨市山水華園小區的俞女士在附近快遞點取了四五個(ge) 包裹,現場驗貨後,便直接將包裝箱拿到家門口的“諸師傅”再生資源24小時智能回收網點。在機器人“小納”的引導下,她一鍵自助完成身份驗證、回收物品類識別、稱重計價(jia) 。這種方便快捷的回收服務,得益於(yu) 諸暨市大數據賦能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ti) 係建設。據項目工作人員介紹,諸暨市再生資源信息化管理平台有效串聯起遍布城鄉(xiang) 的80個(ge) 再生資源回收網點、90餘(yu) 人回收隊伍以及2個(ge) 綠色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市民不但可以使用實體(ti) 網點的智慧無人化服務,也可通過微信小程序預約資源上門回收。截至10月底,該市城鎮生活類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達64.53%,而該體(ti) 係自2021年10月運營以來已累計回收20401噸再生資源,10月份的回收量比去年同期增長90%。
2 以信息化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懸崖村成為(wei) 數字鄉(xiang) 村5G試點村
“數字共富”是本屆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的熱點詞匯之一。不僅(jin) “互聯網之光”博覽會(hui) 設置了“數字共富”展區,大會(hui) 重要活動之一“直通烏(wu) 鎮”全球互聯網大賽也專(zhuan) 門設置了“數字共富”賽道。
根據大賽主辦方發布的內(nei) 容,所謂“數字共富”是旨在利用數字技術帶動文化、娛樂(le) 、旅遊等產(chan) 業(ye) 發展,以信息化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致力共同富裕。有關(guan) 專(zhuan) 家表示,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數據作為(wei) 一種新生產(chan) 要素,驅動實體(ti) 經濟發生深刻變革。借由數字化,一些原本發展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和鄉(xiang) 村地區,也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我國首個(ge) 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省,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新動能。就拿貴州省黔西市化屋村來說,曾經是“交通靠走、通信靠吼”的懸崖村,如今是“5G網絡全覆蓋、生活盡顯科技範”的數字鄉(xiang) 村5G試點村。
一走進化屋村村委會(hui) ,一張液晶顯示屏格外搶眼。屏幕所連接的係統,是化屋村的“數字大腦”——“5G+數字鄉(xiang) 村治理信息平台”。平台包括“數字治理、智慧旅遊、數字生態、智慧醫療”等八個(ge) 中心板塊,相關(guan) 數據通過5G網絡實時更新:旅遊季的客流量、農(nong) 產(chan) 品的產(chan) 量、公共綠地的生態狀況……這些數據經過係統智能分析,成為(wei) 村裏各項工作的依據。
在村裏的苗繡車間,繡娘楊文麗(li) 正對著手機不疾不徐地介紹自己手上的苗繡工藝品。這位“95後”的姑娘是車間的電商“主播”,據她介紹,自從(cong) 有了5G網絡,村裏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手工藝品便開始嚐試線上銷售。“網絡信號好,直播從(cong) 來不會(hui) 卡頓。”楊文麗(li) 說,現在車間每年都能接到上百萬(wan) 元的訂單,她都有點忙不過來。
有了數字技術,傳(chuan) 統的農(nong) 業(ye) 養(yang) 殖也邁向了高科技現代化。在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農(nong) 戶張進昌笑著說:“我一個(ge) 人‘躺著’就能養(yang) 一萬(wan) 多隻雞。”這是怎麽(me) 個(ge) 養(yang) 法?“這叫大數據,‘雲(yun) ’養(yang) 雞!”張進昌說,幾年前,當德康家禽養(yang) 殖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來動員他用大數據養(yang) 雞時,他覺得對方是在吹牛。“別的咱不懂,養(yang) 雞咱還能不清楚?又要投喂,又要免疫,還不好找銷路。”張進昌連連搖頭。在工作人員的耐心解釋下,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投入了兩(liang) 間雞舍,沒想到徹底被先進技術所折服。
原來,不同於(yu) 傳(chuan) 統雞舍,“雲(yun) ”養(yang) 雞的雞舍內(nei) 有數據采集裝置,每天都會(hui) 將溫度、濕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據實時傳(chuan) 輸至縣裏統一的“數字化肉雞養(yang) 殖智慧雲(yun) 服務平台”,一旦發現異常,係統就會(hui) 報警。張進昌隻要拿著手機,在家就可以掌握雞舍情況。雲(yun) 平台提供飼料投喂測算功能,張進昌將喂料、稱重等信息錄入軟件,平台會(hui) 根據雞舍大數據自動進行計算。張進昌隻需點擊開關(guan) ,設備就會(hui) 自動投料。一萬(wan) 多隻雞,全部喂完不到半小時。平台還能提供疫苗接種、農(nong) 技服務等功能。有了這些技術,不僅(jin) 像張進昌這樣的農(nong) 戶實現了“雲(yun) 養(yang) 殖”,政府部門對整個(ge) 產(chan) 業(ye) 的投入和產(chan) 出也有了更為(wei) 直觀的了解,企業(ye) 也能對銷售人員及農(nong) 戶用料進行有效監管。
事實上,在此次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上,數字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案例還有很多。“未來牧場”“數字農(nong) 業(ye) 工廠”“數字鄉(xiang) 村治理”“直播供應鏈”……一係列數字科技,描繪出新時代鄉(xiang) 村的美好圖景。
3 足不出戶看病成為(wei) 可能 千裏之外的“隔空”手術
醫療領域一直以來都是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應用的重要領域。今年的“互聯網之光”博覽會(hui) 也展出了不少醫療健康領域的成果:從(cong) 智慧醫保到遠程醫療再到健康監測,各式各樣的數字化、智能化產(chan) 品,為(wei) 健康加油助力。
數字醫療有哪些便捷之處?前幾天,福建省廈門市的張大爺就親(qin) 自體(ti) 驗了一把。張大爺右手掌長了一個(ge) 包塊,經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生檢查,需要手術切除。本以為(wei) 各種檢查加做手術,整個(ge) 過程會(hui) 很繁瑣,要花很久的時間,沒想到,所有檢查都在手機APP上實現了一鍵式預約,拿到檢查結果也不需要再去門診掛號找主治醫生,在線上就可以找同一位大夫解讀檢查報告。手術結束出院後,主治醫生還對張大爺進行了線上跟蹤複診,並給予健康指導。這讓張大爺連連感歎:“真沒想到,現在看病這麽(me) 方便。”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王占祥介紹:“我們(men) 醫院是廈門市唯一試點‘線上複診、藥品配送’一體(ti) 化服務的互聯網醫院,通過數字技術和數字資源,不僅(jin) 實現了患者線下看病流程的優(you) 化,也讓‘足不出戶’看病成為(wei) 可能。通過網絡門診,常見病和慢性病患者可在線複診,醫生根據複診情況在線開具電子處方,患者憑電子處方可選擇藥品配送上門,節省了大量時間。”
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濱海院區的智慧病房,藍牙、物聯網等技術讓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擺脫了輸液“盯瓶”的辛苦。病房裏的智能輸液係統能夠自動監控每位病人的輸液量,當某個(ge) 患者輸液達到警戒線時,係統會(hui) 自動發出“嘀嘀嘀”的報警鈴聲,提醒護士做好預處理工作。
遠程協同、遠程查房、遠程手術指導……如今,5G網絡、人工智能等新興(xing) 技術已融入國內(nei) 不少醫院的工作場景。今年10月底,北京積水潭醫院機器人遠程手術中心與(yu) 寧波市第六醫院遠程連線,通過骨科機器人5G遠程手術係統,讓身在北京的骨科專(zhuan) 家,先後為(wei) 兩(liang) 名一千多公裏外的患者進行了手術。得益於(yu) 5G網絡穩定的信號和畫麵輸出,即便位於(yu) 不同城市,醫生也如同和患者麵對麵一般。通過高清的數據影像傳(chuan) 輸,患者的每根細小血管醫生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打破時空限製,這是數字化時代給人們(men) 生活帶來的最大便捷之一。在此次“互聯網之光”博覽會(hui) 上,還展出了“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台”等多個(ge) 醫保領域互聯網應用成果。參保人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台APP可隨時隨地在線辦理跨省異地就醫備案、醫保關(guan) 係轉移接續等業(ye) 務,省去了來回奔波的麻煩。可以想見,在不遠的未來,通過互聯網技術,中小城市、偏遠地區的患者想要享受大城市的醫療資源將不再困難,借助數字化智能化手段,人民群眾(zhong) 的多樣化、多層次醫療保障需求將得到更大程度的滿足。(中國紀檢監察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