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丨廣西昭平:古鎮老街再現“煙火氣”
走在黃姚古鎮,腳下的青石板路已被磨得發亮,路兩(liang) 旁,未經過多修飾的青石磚房靜靜佇(zhu) 立。立冬過後,雖非旅遊旺季,街巷間依舊不時有遊客駐足拍攝,不必刻意取景,便可留下一幅頗有質感的古鎮剪影。
小橋流水、參天古榕、青石古街、楹聯牌匾……曆史印記與(yu) 縮影在黃姚隨處可見。這座承載著近千年曆史的古鎮,位於(yu) 廣西賀州市昭平縣,現保存有300多幢明清時期風格的古建築,是廣西目前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古民居村落。
近年來,在修繕與(yu) 保護基礎上,當地進一步盤活古鎮曆史文化價(jia) 值,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今年7月,黃姚古鎮景區被評為(wei) 國家5A級旅遊景區。據統計,今年前8個(ge) 月,黃姚古鎮景區累計接待遊客近10萬(wan) 人次。出租房屋、創業(ye) 開店、領取旅遊收入分紅……如今,當地村民收入有了較大提升,日子過得愈發紅火。
“古鎮老街又熱鬧起來了!”見證了這裏幾十年變遷的當地文史民俗專(zhuan) 家黃運化說,“村民的老房子更宜居,有的開了迎街商鋪賣特產(chan) ,好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
黃運化一路引領記者穿梭在古巷中,沒過多時,記者被一家裝潢樸實的店鋪吸引,店門口層層疊疊堆滿黃姚特色的黃精酒,門旁幾串紅燈籠已些許褪色,高懸的新製牌匾上方仍掛著字跡早已斑駁的舊木匾。
“進來喝杯茶吧。”見到記者停在門前,店主蘇稔泉熱情招呼著,店裏正在閑談的老鄰居們(men) 也紛紛起身,熱情地加了幾張凳子。對於(yu) 蘇稔泉和街坊鄰居等世代生活在黃姚古鎮的村民來說,這個(ge) 他細心經營的店鋪凝結著時光與(yu) 回憶。
“我們(men) 家的店經曆了6代人,算是黃姚的‘老字號’了。”蘇稔泉拿出珍藏多年的店鋪印章告訴記者,100多年前這家店曾是遠近聞名的糕點店,幾經沉浮,到他這一代險些無人接管。“20世紀90年代,村裏不少年輕人都去廣東(dong) 務工。我也出去了十幾年,雖然有點舍不得,但為(wei) 了生計也沒辦法。”
21世紀初以來,為(wei) 了更好保護這座嶺南曆史文化名鎮,當地政府聘請專(zhuan) 家團隊秉持修舊如舊的理念,對古鎮街道,門樓、戲台以及民居等古建築進行修繕保護、立麵改造和設施建設;同時,引進旅遊公司入駐,加強古鎮旅遊資源規劃並盤活開發,支持當地村民參與(yu) 經營,助力古鎮重現“煙火氣”。
2010年,蘇稔泉看到家鄉(xiang) 的變化後,回到古鎮重新用上自家老房子,將塵封已久的店鋪招牌重新掛出,開始售賣家鄉(xiang) 特色商品。“近幾年,遊客漸漸多了,店裏生意更好做,古鎮旅遊收入也有分紅,還有不少老顧客在網上下單。”他說。
村民古勇同樣看準了家鄉(xiang) 的發展新機,選擇返鄉(xiang) 經營民宿。“旅遊發展起來,肯定是有住宿需求的,改造自家老房子開民宿,既能及時修繕,也能減少創業(ye) 成本。”
如今,已經在古鎮中開了兩(liang) 家民宿的古勇告訴記者,老房子翻新改造,外觀維持古鎮原有特色的同時,內(nei) 部裝修設計采取迎合當下年輕人審美和喜好的風格。“現在兩(liang) 家民宿每日接待量在40人左右,這兩(liang) 年雖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也能達到五成左右的入住率,今年國慶假期前幾天更是滿房。”
黃姚古鎮的修繕保護與(yu) 活化開發是廣西高質量推進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以及文旅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縮影。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黃耀林介紹,近年來,廣西從(cong) 依法保護、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等方麵加強曆史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工作,推進各級文物預防性保護、日常保養(yang) 和保護修繕,並深入挖掘曆史文化遺產(chan) 資源,合理開發利用。
“現在我的兒(er) 子們(men) 也在我小時候所在的小學讀書(shu) ,離家走路幾分鍾就到了,相信黃姚古鎮會(hui) 發展得越來越好。”夜色漸濃,蘇稔泉店鋪門口的紅燈籠亮起,街巷間穿梭的孩童回到家中,飯菜香氣在街巷間縈繞,“煙火氣”在老街重現。(記者郭軼凡、王嘉偉(wei) 、程睿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