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黑龍江:“冬閑”不閑的東建鄉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東(dong) 建鄉(xiang) 是黑龍江雙鴨山市友誼縣的一個(ge) 農(nong) 業(ye) 鄉(xiang) 鎮,鄉(xiang) 鎮廣播是鄉(xiang) 親(qin) 們(men) 了解黨(dang) 中央方針政策的一個(ge) 喜聞樂(le) 見的渠道,最近鄉(xiang) 鎮廣播的工作人員們(men) 正琢磨著如何把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田間地頭。我們(men) 的鏡頭也跟隨著他們(men) 去看一看冬閑時節人不閑的東(dong) 建鄉(xiang) 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在忙些什麽(me) 。
早上九點,隨著東(dong) 建鄉(xiang) 鄉(xiang) 鎮廣播的響起,廣播節目《聲入人心》準時開播。宣傳(chuan)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下一步如何讓二十大精神更深入人心?節目還有哪些更生動的表達?新一期節目策劃會(hui) 上,大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想要聲入人心,先要走進人心。東(dong) 建鄉(xiang) 地處墾區農(nong) 場,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是老百姓關(guan) 心的頭等大事。大家商量決(jue) 定,新一期節目走出播音室,用調研采訪的方式,看看冬閑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在忙些什麽(me) 、最關(guan) 注什麽(me) 。
49歲的唐先軍(jun) 是東(dong) 建鄉(xiang) 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今年他的421畝(mu) 水稻產(chan) 量達到了294噸,又是一個(ge) 豐(feng) 收年。秋收剛過,他就忙活著為(wei) 明年的水稻春耕做平整土地的準備了。
唐先軍(jun) 說的就是集中連片、高產(chan) 穩產(chan) 的高標準農(nong) 田。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要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的要求讓唐先軍(jun) 很受鼓舞,這也是眼下唐先軍(jun) 最關(guan) 注的話題。去年,唐先軍(jun) 進行了稻田改造,零散、雜亂(luan) 的田埂變少了,水稻池由過去的兩(liang) 三畝(mu) 一個(ge) ,變成現在的15畝(mu) 一個(ge) ,不僅(jin) 提升了大型農(nong) 機的使用率,也使可耕種麵積越來越多。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僅(jin) 在唐先軍(jun) 所在的友誼農(nong) 場第四管理區,高標準農(nong) 田從(cong) 無到有,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綜合機械化率就達到了99.7%。
這兩(liang) 天,當地農(nong) 技人員也在走村串戶,想方設法解決(jue) 種糧大戶種子化肥投資大的問題:一方麵通過大批量集中采購的辦法,降低農(nong) 資價(jia) 格;另一方麵,提供技術支持,解決(jue) 他們(men) 的後顧之憂。
初冬的東(dong) 建鄉(xiang) ,冬日不閑的不光是大片農(nong) 田,在養(yang) 殖戶孟超家的羊圈裏,這個(ge) 月就陸續降生了20多隻小羊羔,大大小小300多隻羊,讓原本冬閑的孟超也忙活得格外興(xing) 奮。
利用農(nong) 閑發展養(yang) 殖業(ye) ,秋收後的秸稈還可以當飼料,節約成本的同時還實現了增收。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要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的要求,讓孟超更堅定了繼續搞養(yang) 殖的決(jue) 心。
幾天的走訪下來,大家發現,鄉(xiang) 親(qin) 們(men) 熱切關(guan) 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也在生產(chan) 生活中學習(xi) 和踐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這讓他們(men) 對新一期節目有了更清晰的思路。這兩(liang) 天,新一期《聲入人心》節目播出了,種植戶唐先軍(jun) 和養(yang) 殖戶孟超的故事都被放進了節目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