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廣西擴大公租房申請範圍:讓住房保障製度覆蓋更多群眾

發布時間:2022-12-02 10:09:00來源: 人民日報

  廣西擴大公租房申請範圍——

  讓住房保障製度覆蓋更多群眾(zhong)

  本報記者 龐革平

  核心閱讀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不斷擴大公租房覆蓋範圍,統籌將新就業(ye) 群體(ti) 、外來務工人員、高校畢業(ye) 生等納入住房保障,簡化申請材料,提高辦事效率,讓更多群眾(zhong) 實現安居。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深挖城鎮化潛力,每年大量人口從(cong) 農(nong) 村向城市轉移,其中不少中低收入群眾(zhong) 和新市民存在住房困難。如何最大限度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做到保基本、兜底線?

  “答案是大力發展小戶型公租房。”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廳長唐標文表示,“廣西集中力量、整合資源,用心用情用力解決(jue) 困難群眾(zhong) 的住房問題,努力在住房保障事業(ye) 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

  近年來,廣西通過公租房保障幫助153萬(wan) 困難群眾(zhong) 圓了安居夢,全區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依申請應保盡保,改革發展成果和住房保障製度惠及更多壯鄉(xiang) 群眾(zhong) 。

  廣西的小戶型公租房建設情況怎麽(me) 樣?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段?覆蓋人群有哪些?申請難不難……近日,記者到全區多個(ge) 城市調研采訪了解情況。

  建設規模大,居住品質好

  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住房保障處負責人介紹,廣西將公租房建設作為(wei) 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持續擴大公租房建設規模。2021年廣西公租房新開工規模居全國第四位,公租房基本建成量居全國第六位。

  據了解,廣西公租房具有房屋麵積小功能全、設施配套齊全、小區數量多分布廣、交通便利等特點,租住群眾(zhong) 獲得感和幸福感滿滿。

  記者近日在南寧、北海、桂林等地調研發現,各地建設的公租房“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陽台一應俱全,租戶可以拎包入住。其中南寧市40平方米以下小戶型公租房占全市供應總套數的82%。

  “過去租住在城中村搭建的石棉瓦房,隻有一個(ge) 大開間,一家4口人一起生活,不方便,現在舒服多了。”桂林市迎賓安居小區的租戶伍新鳳說。

  廣西各地將公租房小區融入城市建設合理布局,很多城市在城區黃金地段建設公租房,讓公租房租戶獲得生活、工作和出行上的便利。“碧水龍灣”是河池市投入最多、建設規模最大的公租房小區,位於(yu) 城東(dong) 新區龍江河畔,是名副其實的江景房,項目配套建設了市政道路、公交車站,解決(jue) 了1637戶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困難家庭住房問題。

  很多城市公租房小區均配備有體(ti) 育鍛煉器材、電動車充電樁、小超市等,不少小區還有文化活動室、養(yang) 老托幼機構。此外,15分鍾生活圈內(nei) ,涵蓋小學、農(nong) 貿市場、銀行、醫療機構等服務機構。

  走進南寧市惠民安居·仙葫苑公租房小區,隻見小區幼兒(er) 園旁的休閑小廣場上,居民們(men) 有打乒乓球的、健走的、遛娃的,笑聲、喝彩聲交織,洋溢著蓬勃向上的生活氣息。租戶歐少明最喜歡早晚在小區散步,看著熱鬧的人群,感覺生活就有了希望。

  人群覆蓋廣,重點保障全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廣西正在享受公租房保障的住房困難群體(ti) 有47萬(wan) 戶。其中,城鎮住房和收入“雙困”家庭約13萬(wan) 戶。

  江小萍家庭就是“雙困”家庭之一。丈夫長期臥病在床,需要全天候看護,沒有收入,汪小萍一家靠領取低保過日子。前些年,一家4口與(yu) 人合租城中村一套房子,他們(men) 住其中一間房,月租金300多元,壓力挺大。如今,搬進北海市浙江路公租房小區一套50平方米的二房一廳,享受了租金核減政策後,每月隻需繳納租金28元。“壓力小,環境好,住得舒服。”她和愛人對現在的住房十分滿意。

  廣西在廣覆蓋的基礎上,統籌將新就業(ye) 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和大中專(zhuan) 畢業(ye) 生等群體(ti) 納入住房保障範圍,並對重點領域、重點發展產(chan) 業(ye) 群體(ti) 做到了精準保障,提升了城市承載力、吸引力、競爭(zheng) 力,彰顯了城市的溫度和人文關(guan) 懷。

  文桂芳從(cong) 桂林農(nong) 村到南寧務工,目前在一家保險公司擔任信息專(zhuan) 員,此前在單位附近的城中村租房子住。在同事的推薦下,她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遞交了公租房申請材料,沒想到很快就搬進了新家。“國家政策好,我們(men) 進城務工人員也有住房保障!”文桂芳說。

  記者了解到,通過定向分配和單位“團租”方式,廣西將公租房申請範圍延伸至環衛、公交等公共服務行業(ye) 以及重點發展產(chan) 業(ye) 中符合條件的人群,著力解決(jue) 階段性住房困難問題。南寧、桂林、北海、百色、河池、來賓等城市對近萬(wan) 名環衛工人實行定向保障。

  南寧市青秀區環衛站工人劉瓊金通過單位“團租”的方式,申請到一套二房一廳的公租房。“現在上班近多了。有房住,心裏安定,這份工作準備做到退休咯!”劉瓊金告訴記者。

  目前,廣西全區正在享受分類保障的青年醫生、青年護士、青年教師、進城落戶農(nong) 民、農(nong) 民工等新市民共11.02萬(wan) 戶;鄉(xiang) 村教師、環衛工人、公交司機、消防救援和家政從(cong) 業(ye) 人員等重點領域、重點行業(ye) 住房困難群體(ti) 共3.88萬(wan) 戶。

  申請入住易,智能管理優(you)

  桂林市民胡珊是低保戶,帶著孩子借住在父母家。2021年8月,通過社區工作人員的宣傳(chuan) 介紹,她了解到低保戶可以申請公租房。在手機上安裝了公租房APP,並通過APP遞交了申請材料,半個(ge) 月後,她收到了申請已通過的消息,獲得了保障資格。“當時的反應是,哇,效率這麽(me) 高,隻提交了一次材料,都不用跑窗口申請。”胡珊說。

  桂林是廣西推廣應用公租房APP試點城市。2021年7月,桂林市正式上線公租房APP,截至12月底,累計注冊(ce) 用戶6000多戶、發布房源2.4萬(wan) 套。公租房申請受理審核時間由原來的28個(ge) 工作日壓縮到10個(ge) 工作日。除桂林市外,廣西其他13個(ge) 設區城市也在籌備公租房APP上線事宜。

  記者了解到,不僅(jin) 前端公租房申請很便利,因為(wei) 智慧管理,小區也變得更宜居。2021年起,廣西大力推行公租房小區數字化管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推進公租房“人、證、房”三位一體(ti) 的智慧雲(yun) 監管平台建設工作,不但住戶的出行更方便,還實現了對公租房小區安防、違約取證、到期退出、違規清退等的智能化管理。

  2021年自治區安排2850萬(wan) 元專(zhuan) 項經費,用於(yu) 補助第一批公租房雲(yun) 監管平台建設,參建的公租房小區有248個(ge) ,涉及4.9萬(wan) 套公租房。

  北海市江蘇路公租房小區安裝了智能門鎖,租戶黎維良如今出門都不帶鑰匙,回到家門口,伸出拇指按指紋即可解鎖,“老人家有時候忘帶鑰匙,以後不擔心開不了門了。”

  “過去對小區的管理,主要是靠人工登記和巡查,對房屋轉租、欠租、閑置的問題難以監管,對老弱病殘群體(ti) 的照顧也不太到位。”桂林市疊彩區房產(chan) 管理處副處長周洪介紹,“如今有了公租房雲(yun) 監管平台,租戶出入信息清清楚楚,很多棘手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唐標文表示,廣西將大力發展小戶型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公租房,製定了“十四五”時期保障性租賃住房22.35萬(wan) 套(間)的發展目標,盡最大努力解決(jue) 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ti) 的住房困難問題,讓人民幸福安居。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