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斷貨,黃桃罐頭脫銷?不盲目搶購也是應對疫情的良方
作者:朱昌俊
在12月7日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新十條”出台後的幾天,退燒感冒類藥物購買(mai) 難以及一些地區發熱門診人滿為(wei) 患的情況在社交媒體(ti) 上成為(wei) 熱議話題。媒體(ti) 發現,北京、廣東(dong) 廣州、湖北武漢、重慶等多座城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購藥難問題。繼連花清瘟漲價(jia) 、斷貨,口罩熱銷之後,目前最難買(mai) 的藥品之一是布洛芬,很多藥店均無貨,而被大眾(zhong) 消費者認為(wei) 或有“平替”效果的藍芩口服液也開始熱銷。頗有些意外的是,甚至連黃桃罐頭都出現斷貨。
隨著防控措施的優(you) 化調整,近段時間全國多地都開始出現“購藥熱”。客觀說,陽性病例增多,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準備一些常用藥,特別是有老人、孩子的家庭,這不過是一種正常的自我保護反應,不應該被隨便與(yu) 恐慌劃等號,更不應該被嘲笑。但是,大量囤藥和非理性搶購,甚至連黃桃罐頭都一窩蜂“買(mai) 買(mai) 買(mai) ”,這確實不應該,也值得警惕。
藥品是有保質期的,使用時更要講科學。如有專(zhuan) 家就指出,千萬(wan) 不要重複吃多種退燒藥,選一種就可以,而且不能多吃,比如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4到6小時一次,一天不超過4次。也就是說,對大多數家庭而言,適當備一些感冒退燒藥就足以了,大量的囤積既可能造成浪費,也會(hui) 人為(wei) 製造藥品市場的緊張。尤其是在當前這一階段,藥企的補貨需要一定時間,社會(hui) 上出現大量搶購藥品的情形,將進一步加劇部分藥品的短缺局麵。所以,理性購藥、科學用藥,很有必要。
此外,出現症狀後,對於(yu) 到底需不需要去醫院,也需要多一些理性。這幾天,張文宏團隊就公開表示,得了新冠後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醫院。而從(cong) 目前公布的大量感染者自述情況來看,絕大多數陽性患者也的確是在完全居家的情況下,一個(ge) 星期內(nei) 就可“自愈”。因此,盡量避免一有症狀就去醫院,把更多的醫療資源留給有需要的重症患者很有必要。最近,就有多地呼籲,“非必要不打120,不去醫院”。事實上,近期醫院發熱門診的傳(chuan) 播風險較高,“非必要不去醫院”也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
隨著未來一段時間陽性病例的增多,醫療係統麵臨(lin) 的壓力和挑戰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越是在醫療資源緊張的特殊時刻,民眾(zhong) 在備藥、求醫上保持理性,避免社會(hui) 性恐慌,就越顯重要。因為(wei) 一旦因恐慌造成醫療資源擠兌(dui) ,到頭來威脅的是所有人的安全和健康。對此,一方麵需要醫療資源加快補短板,盡力滿足好社會(hui) 需求;另一方麵,也要求做好相應的科普工作,通過壓縮信息不對稱的空間來緩解人們(men) 的緊張情緒,並著力提升民眾(zhong) 的科學素養(yang) 。可以說,當此之際,多一些平常心,對於(yu) 我們(men) 平穩渡過防疫政策調整優(you) 化後的醫療資源衝(chong) 擊期,殊為(wei) 重要。
此外,要特別注意對農(nong) 村地區的醫療資源補短板,及醫療常識的普及。日前,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發布的《依托縣域醫共體(ti) 提升農(nong) 村地區新冠肺炎醫療保障能力工作方案》指出,加強對農(nong) 村地區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和分級診療工作安排的宣傳(chuan) ,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引導民眾(zhong) 正確認識新冠肺炎分級診療工作,樹立科學就醫理念,促進形成有序就醫格局。眾(zhong) 所周知,農(nong) 村地區在醫療保障能力和科學觀念上都存在明顯的短板,而眼下又即將迎來返鄉(xiang) 潮,強化這方麵的工作更顯刻不容緩。(朱昌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