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丨拚出來的豐收年
12月12日,國家統計局發布關(guan) 於(yu) 2022年糧食產(chan) 量數據的公告。根據對全國31個(ge) 省(區、市)的抽樣調查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單位的全麵統計,2022年,31個(ge) 省(區、市)夏糧、早稻和秋糧產(chan) 量的總和達13731億(yi) 斤,比上年增加74億(yi) 斤,增長0.5%,創下新高。這也是糧食總產(chan) 量連續8年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從(cong) 這組數據看,應該說今年糧食生產(chan) 實現了逆勢奪豐(feng) 收,高位再增產(chan) ,圓滿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確保全年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的預期目標。
臨(lin) 近冬至,北方的冬小麥陸續進入越冬期。河南衛輝市的農(nong) 戶劉建儒家今年的麥苗長勢不錯,像是鋪了一層厚厚的綠地毯。12月9日,農(nong) 技人員來到劉建儒的地裏現場指導,確保小麥安全越冬。
河南省衛輝市農(nong) 技推廣總站站長劉廣亮:這個(ge) 苗完完全全達到了一類苗,長得比較健壯,水分已經達到接近70%了,這個(ge) 墒情絕對是可以安全越冬的,不用再澆水了。
聽到農(nong) 技人員的這番話,劉建儒兩(liang) 口子心裏算是踏實了,回憶起去年這個(ge) 時候,他倆(lia) 整天擔心,晚上都睡不著覺。
去年7月,河南衛輝市遭遇嚴(yan) 重的洪澇災害,農(nong) 田裏的基礎設施損毀嚴(yan) 重,劉建儒家種了60多畝(mu) 地,洪災過後,他們(men) 一趟趟往地裏跑,跟著政府搶排積水整地,緊趕慢趕把麥子種下,又因為(wei) 錯過了時節,麥苗長勢不如往年。
河南省衛輝市農(nong) 技推廣總站站長劉廣亮:去年12月10日測越冬苗情,三類苗達到35萬(wan) 畝(mu) ,70%左右,苗情基礎非常差,還有一部分“土裏捂”和“一根針”,當時我們(men) 心情是十分沉重的。
不隻是河南是這樣的情況,受去年秋季罕見汛情的影響,河北、河南、山西、山東(dong) 、陝西5省的冬小麥去年普遍晚播,晚播麵積達到1.1億(yi) 畝(mu) ,占全國冬小麥播種麵積的三分之一。
小麥是重要的口糧,晚播小麥不僅(jin) 讓農(nong) 民著急,也可能會(hui) 給全國的糧食生產(chan) 帶來影響。麵對多年罕見的冬小麥晚播、苗情長勢偏弱的形勢,2022年2月,小麥返青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組織開展全係統下沉一線包省包片奪夏糧小麥豐(feng) 收活動。來自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係統各個(ge) 領域的專(zhuan) 家們(men) ,深入11個(ge) 小麥主產(chan) 省區的麥田中,對種植戶進行田間指導,爭(zheng) 取讓弱苗盡快轉化升級為(wei) 壯苗。
全國農(nong) 技中心總農(nong) 藝師王積軍(jun) :一開春,我們(men) 就組織專(zhuan) 家分區域、分苗情製訂技術掛圖,在線上組織了大規模的技術培訓。同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也派出機關(guan) 幹部、科技人員下沉一線進行技術指導。
從(cong)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到省市縣鄉(xiang) ,各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和農(nong) 民群眾(zhong) 都在想方設法促進麥苗及時轉壯。
河南省衛輝市農(nong) 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聶長明:科技人員分包到342個(ge) 行政村,分包到戶,一對一進行輔導,用好“一噴三防”的政策,從(cong) 地力的保護,病蟲害的防治,迅速轉化苗情。
“一噴三防”是指在小麥生長期通過使用混配劑噴霧,來防病蟲害、防幹熱風、防早衰,是一項有效的防災增產(chan) 措施。劉建儒的地裏也來了專(zhuan) 家,下地、看苗、配藥,在農(nong) 技專(zhuan) 家的一對一指導下,經過一個(ge) 多月的努力,麥苗逐漸壯實起來,從(cong) 三類苗轉化到二類苗,這個(ge) 變化讓劉建儒半年多來懸著的心放了下來,看到了今年夏糧豐(feng) 收的希望。
今年6月,劉建儒收下來的小麥經過稱重,去除水分、雜質,當場測算出了實際產(chan) 量,畝(mu) 產(chan) 達到1270斤,這使得劉建儒夫婦高興(xing) 不已。
人努力、政策好,經過多方努力和全周期的精細管理,河北、山西、山東(dong) 、河南、陝西等地的晚播小麥打了“翻身仗”,闖過了抗秋汛、促弱苗、防病治蟲等多個(ge) 關(guan) 口,全國夏糧實現了穩產(chan) 豐(feng) 收。
回望全年的糧食生產(chan) ,不僅(jin) 夏糧豐(feng) 收不易,今年夏天,南方12省市遭遇自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平均強度最強的高溫幹旱。秋糧生產(chan) 也遇到了“攔路虎”。
全國農(nong) 技中心總農(nong) 藝師王積軍(jun) :8月高溫幹旱,有一部分中稻處在抽穗揚花期,這個(ge) 時候碰到高溫幹旱,對它的授粉、結實率影響比較大。
白劍鋒是湖北襄陽的種糧大戶,今年種了2000多畝(mu) 水稻,8月中旬,高溫幹旱最嚴(yan) 重的時候,正是水稻揚花灌漿最關(guan) 鍵的時期。
湖北綠神農(nong) 機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白建鋒:這時候農(nong) 業(ye) 部門的專(zhuan) 家來到田間技術指導,采取深灌水、灌深水、勤灌水的措施,降低田間的溫度。
襄陽地處鄂北,年均降雨少,根據以往抗旱的經驗,白劍鋒在設備齊全的情況下,年初又新買(mai) 了4台水泵,以備不時之需,今年正好派上用場。
然而設備再齊全,還要有水源才行。當地政府一方麵組織農(nong) 技專(zhuan) 家深入田間地頭提供技術指導;另一方麵還得想方設法四處協調,科學調度水資源。
湖北襄陽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黃鋒:首先是蓄水,今年5月份我們(men) 就收到了氣象幹旱預警,發動各地將堰塘、湖泊、水庫充滿水;第二個(ge) 是引水,迅速地向長江委爭(zheng) 取將引丹灌區的流量加大,總共調水3億(yi) 多方,同時也從(cong) 鄂北水資源工程爭(zheng) 取水,爭(zheng) 取到3000多萬(wan) 方。
與(yu) 此同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也加強與(yu) 水利、應急、氣象等部門溝通會(hui) 商,細化安排抗高溫幹旱保豐(feng) 收工作。今年8月,中央財政安排100億(yi) 元支持抗旱救災、重點支持中稻抗旱。受災省份也加大抗旱救災投入力度,各級財政全力安排資金支持提水調水、打井灌溉、改種補種、一噴多促等措施落實。
為(wei) 了實施好一噴多促這個(ge) 技術項目,襄陽市縣兩(liang) 級政府籌措了3000多萬(wan) 元資金,組織全市200多個(ge) 社會(hui) 化服務團體(ti) ,參與(yu) 到一噴多促的實施當中,共噴灑776萬(wan) 畝(mu) 次。
白劍鋒今年種的這2000畝(mu) 水稻克服高溫幹旱不利因素影響,每畝(mu) 地增產(chan) 達50公斤,總產(chan) 量達到250多萬(wan) 斤,收入330多萬(wan) 元。
從(cong) 全國麵上看,盡管高溫幹旱確實給南方秋糧生產(chan) 帶來了不利影響,造成部分地區水稻減產(chan) 。但從(cong) 影響程度來看,全國稻穀平均每畝(mu) 產(chan) 量僅(jin) 比去年減少2.3公斤,下降0.5%。
全國農(nong) 技中心總農(nong) 藝師王積軍(jun) :南方中稻2億(yi) 畝(mu) ,我們(men) 隻有11%左右是沒有灌溉條件的,還有7千多萬(wan) 畝(mu) 的雙季晚稻,隻有5%是沒有灌溉條件的。尤其是丘陵、崗地,還有一些望天田,對這一部分地塊產(chan) 量影響比較大,但是好在這一塊兒(er) 占比並不高。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三大糧食作物中,稻穀產(chan) 量略有下降,小麥和玉米產(chan) 量都有增加,玉米的播種麵積雖然比去年少了381.1萬(wan) 畝(mu) ,但是由於(yu) 單產(chan) 提高較多,總產(chan) 量還增加了93億(yi) 斤。
在今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糧食生產(chan) 的數據中,變化最大的是大豆的種植麵積。今年大豆播種麵積達到1.54億(yi) 畝(mu) ,比去年多了2700多萬(wan) 畝(mu) ,每畝(mu) 產(chan) 量也有所增長,產(chan) 量比上年增加77.8億(yi) 斤,增長23.7%,總產(chan) 達到曆史最高水平。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司糧食處處長項宇:今年按照“兩(liang) 穩兩(liang) 擴”目標,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指導各地立足資源條件,進一步調整和優(you) 化種植結構,大豆擴種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實現了擴麵增產(chan) 。
回望全年的糧食生產(chan) ,客觀來說,盡管今年局部地區的災情還是比較嚴(yan) 重,但沒受災地區光熱條件好、病蟲發生輕,加之各地嚴(yan) 格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的要求,糧食播種麵積增加了1051.9萬(wan) 畝(mu) ,再加上各種政策資金的支持,實現了非災區多增產(chan) ,彌補了災區損失,全年糧食再次實現豐(feng) 收。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司糧食處處長項宇:今年糧食生產(chan) 遭遇了各種風險挑戰,疫情和災情疊加,又遭遇了罕見的秋雨、秋汛,南方高溫幹旱,各地各部門落實責任,加大政策支持、資金支持,還有科技服務,采取了一係列的政策措施,和廣大農(nong) 民朋友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難,再次奪取了全年糧食豐(feng) 收,保障了國家的糧食安全,這個(ge) 豐(feng) 收確實來之不易。
今年,我們(men) 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散發、北方罕見秋汛、南方嚴(yan) 重高溫幹旱、農(nong) 資價(jia) 格上漲等不利因素,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硬是拚出來一個(ge) 豐(feng) 收年。在這一過程中,中央政策資金支持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為(wei) 了應對農(nong) 資價(jia) 格上漲等,中央拿出400億(yi) 元補貼農(nong) 戶;4月又拿出16億(yi) 元補貼小麥一噴三防,8月又緊急安排100億(yi) 元支持南方抗旱。當糧食生產(chan) 遇到困難時,中央、地方、農(nong) 戶多方力量同向發力。這樣的大國“糧”策,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製片人丨劉雪鬆 李作詩
編輯丨皮望星 馮(feng) 成 許偉(wei)
攝像丨王守城 龐清珊
責編丨溫娜 馬汝濤
剪輯丨鄭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