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燒藥拆零限量銷售,保障藥品物盡其用
作者:然玉
近日,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燒藥“一藥難求”,搶購、缺貨等詞條屢上熱搜。從(cong) 目前各地發布的信息來看,地方政府紛紛加大了藥品投放力度。廣東(dong) 珠海宣布,布洛芬等藥將拆零銷售,膠囊類零售價(jia) 均為(wei) 1元/粒,顧客七天內(nei) 購買(mai) 量不超過6粒;江蘇南京也出台規定,即日起每天向市場投放200萬(wan) 片退燒藥,每人限購6粒。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you) 化調整,短時間內(nei) 感染的患者會(hui) 爆發式增長,用藥缺口被迅速放大。最近一兩(liang) 周,不少人陸續經曆了“購藥難”。線上線下一藥難求的局麵,使得患者群體(ti) 在身體(ti) 、心理層麵備受煎熬。特殊時期,“手裏有藥,心裏不慌”。而那些此前一點沒有準備,遇事忽然“買(mai) 不到藥”的人群,則難免會(hui) 驚慌失措。應該說,整體(ti) 緩解藥品短缺,進行“按需分配”,已成為(wei) 當下戰疫最緊迫的課題之一。
長期來看,退燒鎮痛類藥物是供給充足的。並且,基於(yu) 對疫情新形勢的前瞻性預判,不少藥企在前期就提前擴充了生產(chan) 線,與(yu) 此同時,整個(ge) 的藥品經銷鏈,也相應增加了備貨、上貨的力度。可即便如此,市麵上還是出現了一些消費者非理性的囤藥的現象。市民的焦慮可以理解,但若是“搶藥”采購的數量遠超自用的實際需求,難免會(hui) 造成巨大的浪費。
理論上說,越是“供不應求”,就越是要強化供應方式的有序組織。其核心邏輯很好理解,那就是以應急狀態的物資配售模式,應對短暫失靈的市場自發交易秩序。諸如江蘇南京、廣東(dong) 珠海等城市采取藥品拆零售賣、限量購買(mai) 的策略。“每人6粒”,大體(ti) 已能滿足絕大多數患者整個(ge) 病程的用藥需求。讓每一顆藥片都物盡其用,而不是被閑置,通過提升供需適配效率,有效彌補了供給端的暫時性缺口。
拆零售藥,這一看似不起眼的細節變化,實則起到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其一,篩選出了那些迫切的、真實的“用藥需求”;其二,過濾掉了那些恐慌式、跟風式的囤藥衝(chong) 動——拆零藥品,不好久存,無法囤積在家備用,這反倒使其能夠在當下節點,發揮出最大的價(jia) 值。可以預見的是,後續必然會(hui) 有越來越多城市跟進采用此類辦法,這種臨(lin) 時化的藥品資源分配安排,指向堅定而明確,也即保障把藥品給到最需要的人。
無論是“拆零售藥”“限量購藥”,還是親(qin) 朋鄰裏之間“分享藥品”,都是提高藥品到達率的有益嚐試。一言以蔽之,藥品最終要用在治病上。多項並舉(ju) 之下,“藥品荒”將很快緩解。(然玉)
[ 責編:金淩冰]
閱讀剩餘(yu) 全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