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發展銀發經濟重在供給側發力

發布時間:2022-12-21 11:31:00來源: 經濟日報

  近日印發的《擴大內(nei) 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發展銀發經濟,推動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開發適老化技術和產(chan) 品”。

  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快,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量為(wei) 2.64億(yi) ,占總人口的18.7%。另據測算,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yi) ,占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yi) ,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將深刻影響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當前,規模不斷擴大的老年人口已成為(wei) 經濟發展中日益重要的消費群體(ti)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改變,老年人的需求結構正在從(cong) 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對於(yu) “衣食住行用”等產(chan) 品和服務具有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但龐大市場需求目前尚未轉化為(wei) 現實購買(mai) 力。據測算,目前我國銀發經濟總規模約5.4萬(wan) 億(yi) 元,占全球比重5.56%,與(yu) 我國老年人口占全球老年人口20%以上相比,市場發展空間巨大,是擴大內(nei) 需重要抓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發展銀發經濟,開發適老化技術和產(chan) 品,培育智慧養(yang) 老等新業(ye) 態。”

  從(cong) 內(nei) 容上來看,銀發經濟既包括老年人用品等傳(chuan) 統實物消費,也包括健康管理、家政服務、教育培訓、文化旅遊、健身休閑、金融支持等服務,以及公共場所、居家環境和智能產(chan) 品的適老化改造等,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麵麵,產(chan) 業(ye) 空間可謂廣闊。“十四五”時期,我國還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區域,規劃布局10個(ge) 左右高水平的銀發經濟產(chan) 業(ye) 園區。

  發展銀發經濟,要發揮有為(wei) 政府和有效市場的雙重作用,推動老齡事業(ye) 與(yu) 產(chan) 業(ye) 、基本公共服務與(yu) 多樣化服務協調發展。一方麵,要堅守政府保基本、兜底線職能,著力滿足所有老年人的基本養(yang) 老需求,增加普惠性養(yang) 老服務資源,織密紮牢特殊困難老年人兜底保障網。另一方麵,要積極發揮市場作用,引導各類市場主體(ti) 積極參與(yu) 。

  當前,製約銀發經濟發展的因素,供給和需求兩(liang) 側(ce) 都有,但矛盾主要方麵在供給側(ce) ,要通過擴大供給、提升質量、優(you) 化結構、完善標準,有效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需求。製定老年用品和服務目錄、質量標準,規範市場秩序,促進老年用品製造業(ye) 和服務業(ye) 加快轉型升級;加力促進健康養(yang) 老等服務消費,發展適合老年人消費的旅遊、養(yang) 生、健康谘詢、生活照護、慢性病管理等產(chan) 品和服務;穩步推進適老化改造,進一步提升老年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化。加快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術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領域的深度應用,加快培育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

  發展壯大銀發經濟,關(guan) 係億(yi) 萬(wan) 老年人幸福晚年,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nei) 容,大有可為(wei) ,正當其時。(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熊麗(li) )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