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汽車“心髒”脈動 這家企業躋身全球“燈塔工廠”
說起汽車最“硬核”的裝置,莫過於(yu) 有“心髒”之稱的發動機了。它的質量決(jue) 定了整車的性能和品質。
一旦打開這個(ge) 話題,功率、排量、扭矩、壓縮比等發動機術語和各種複雜的技術參數,都成了標配的談資。外行人很難從(cong) 這些“硬碰硬”的數據中,體(ti) 會(hui) 出專(zhuan) 業(ye) 交流的樂(le) 趣。
但在北京福田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康),這個(ge) 生硬枯燥的話題卻大放異彩:每台發動機的全生命周期數據,都轉化為(wei) 產(chan) 品實力的硬指標、用戶服務的新寶藏。
從(cong) 供應端到客戶端,從(cong) 設計端到生產(chan) 端,2020年,這家柴油發動機製造商憑借“端到端”的數字化創新,將產(chan) 品質量和顧客滿意度均提高40%,成功躋身全球“燈塔工廠”。
作為(wei) 一家產(chan) 業(ye) 鏈配套廠商,如何推進數字化轉型,打造全球工業(ye) 4.0標杆企業(ye) ,福康的實踐具有借鑒意義(yi) 。
索賠單裏有“貓膩”
福康毗鄰京藏高速沙河段,南距天安門僅(jin) 30多公裏。
早在六七年前,這個(ge) 如今聲名在外的“燈塔工廠”,曾就數字化轉型路徑發生過激烈討論。
“當時,工業(ye) 4.0是很熱門的概念。企業(ye) 追求降本增效,政府也鼓勵我們(men) 探索創新。”公司副總經理龔世華回憶說。
福康內(nei) 部有兩(liang) 種聲音:一個(ge) 是自上而下,先畫好智能製造的藍圖;另一個(ge) 是自下而上,摸著石頭過河。
“不論哪方拿出方案,都被挑出各種毛病。結果隻好從(cong) 現有投資額度裏,每年先分一點試著做起來。”龔世華說。
然而,這個(ge) 內(nei) 部妥協方案的進展一度比較緩慢。
作為(wei) 一家中外股權比例相等的合資企業(ye) ,福康的發展必須兼顧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田)和美國康明斯公司兩(liang) 大股東(dong) 的戰略布局。
“福田看重供應鏈穩定,康明斯更關(guan) 注產(chan) 品銷售數據。”一名福康內(nei) 部人士解釋說。
公司總經理陳華坦言,對數字化體(ti) 係建設的認識,福康自身也有一個(ge) 逐步深入的過程。
“過去大家認為(wei) 數字化不可靠,管理工廠總得去車間,親(qin) 眼看著機床在轉吧?”這位60後的職業(ye) 經理人,同柴油發動機製造打了半輩子交道。
信息數字技術部總監陳默回憶,直到2018年,福康才真正找到一點數字化轉型的感覺。
當時公司上下花費很大精力,改進一款投訴索賠率較高的新產(chan) 品。雖反饋問題都已解決(jue) ,投訴率仍居高不下。
陳默剛搭建好公司大數據平台,主動請纓想一試身手。他帶領團隊做了9個(ge) 數據模型,協助索賠組篩查索賠單據,結果發現大量虛報假單的異常索賠。
隨後,公司派人實地暗訪調查,證實了他們(men) 的數據分析結論——大部分索賠單都存在“貓膩”。僅(jin) 此一役,就為(wei) 福康節省賠付成本約6億(yi) 元。陳默和團隊也在單位裏出了名。
嚐到甜頭的公司領導層,對他們(men) 後來提出的很多設想都給予支持,推動企業(ye) 數字化體(ti) 係建設駛入快車道。
“從(cong) 具體(ti) 業(ye) 務痛點入手,讓更多人感受到數字化的好處,逐步形成良性循環。”陳默把數字化轉型進程比作拚樂(le) 高積木,先從(cong) 一個(ge) 個(ge) 小模塊拚起,最後組合成完整的作品。
針對材料庫存居高不下的痛點,他們(men) 通過數據分析和算法優(you) 化,將部分原材料的進貨周期從(cong) 兩(liang) 天縮短到4小時。
“我們(men) 一共投入不到20萬(wan) 元,就減少了庫存占用流動資金約1.6億(yi) 元。”陳默不無自豪地說。
經過一係列探索實踐,目前福康已建立數字化產(chan) 品、客戶支持、質量大數據、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工廠和數字化運營等六大應用係統,數字化轉型進入由量變到質變的關(guan) 鍵時期。
采訪中,陳華隨手向記者打開手機裏的企業(ye) 微信,生產(chan) 線運營狀況等信息一應俱全。
“原來還將信將疑,現在是堅定不移。”陳華說,“如今福康的數字化探索,已經領先美國本土工廠。”
數字化應用不限於(yu) 內(nei) 部
走進福康重型發動機生產(chan) 車間,顯示大屏上的溫度、濕度、噪音、亮度等環境和空氣質量監測數據一目了然。
在這裏,每台發動機都要經過二百多道工序,生產(chan) 複雜程度可見一斑。
一台台經過清洗、粗細加工等多道工序的缸體(ti) ,由無人駕駛的AGV小車自動配送到總裝線工位上——裝配機器人每擰一顆螺絲(si) 釘,其旋轉的角度和扭矩值都有據可查。
2020年,雲(yun) 南發生兩(liang) 起發動機缸體(ti) 破裂事件。康明斯派來的專(zhuan) 家,也沒有查明事故原因。
按以往經驗,最簡單的改進方式是加厚發動機缸體(ti) 。但這樣既增加發動機成本和自重,還變相減少車輛載貨量。
福康的工程師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當地氣溫驟升驟降現象頻繁,遭遇山區溫差陡變的極端天氣,發動機冷卻係統參數因反應延遲而失靈。數據診斷改變了原來的改進方案。
“以前要四五個(ge) 月發現的問題,現在用數據模型探測,兩(liang) 三周就找到解決(jue) 辦法了。”大數據經理劉元福說。
對產(chan) 品部總監劉雄而言,數字化的意義(yi) 在於(yu) 能快速構建用戶應用場景,加快產(chan) 品設計和迭代進程。
“在為(wei) 渣土車和自卸車設計發動機時,我們(men) 的設想是改進牽引車專(zhuan) 用的重型發動機,但對這兩(liang) 類車型的應用場景並不熟悉。”他解釋說。
很快,他們(men) 就從(cong) 發動機數據對比中找到答案:與(yu) 跑長途的牽引車不同,渣土車和自卸車多在城區流動,因就近裝卸貨物而走走停停,發動機常處於(yu) 中低負荷或怠速狀態。
“我們(men) 結合車輛運營實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產(chan) 品優(you) 化,降低了10%的油耗,用戶比較滿意。”劉雄說。
2019年,福康認識到數字化應用不能局限於(yu) 企業(ye) 內(nei) 部,開始著手構建從(cong) 供應端到客戶端的數字生態圈。
國內(nei) 最大的內(nei) 燃機曲軸生產(chan) 商——天潤工業(ye) 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潤)不僅(jin) 是福康的配套商,也是全球“燈塔工廠”的擁躉。
據天潤工業(ye) 副總經理林永濤透露,雙方雖未像衛星工廠一樣實現數據信息共享,亦未止步於(yu) 簡單的產(chan) 品配套關(guan) 係——不論進口機型的曲軸材料替換,還是輕卡產(chan) 品的油孔結構優(you) 化,更多合作都源於(yu) 數字化轉型的共識。
目前,天潤作為(wei) 福康的“最佳供應商”,生產(chan) 線自動化率接近90%,“黑燈工廠”試點項目進展順利……
與(yu) 生產(chan) 設計端相比,供應鏈麵臨(lin) 的挑戰相對艱巨。一些實力較弱的中小供應商,難以負擔數字轉型成本。福康工業(ye) SaaS平台建成後,有望為(wei) 他們(men) 提供低成本的數字化產(chan) 品。
入選“燈塔工廠”後,前來參觀交流的同行多起來,也包括康明斯體(ti) 係內(nei) 的幾家兄弟企業(ye) 。
“一開始他們(men) 看上哪個(ge) 模塊,就要直接拿回去用。圍繞一些具體(ti) 業(ye) 務痛點深入交流後,他們(men) 對具體(ti) 解決(jue) 方案更有興(xing) 趣,甚至還提出幫助整體(ti) 規劃數字化體(ti) 係的意向。”劉元福說。
更讓人興(xing) 奮的是,福康的數字化建設方案經過持續迭代,開始向外輸出成功經驗,已實現收入數百萬(wan) 元,初具由產(chan) 業(ye) 數字化向數字產(chan) 業(ye) 化轉型的雛形。
去年初,經北京市昌平區經信部門牽線搭橋,福康數字技術團隊破圈而出,幫助一家材料領域的上市公司做數字化轉型。
“這些業(ye) 務很可能是未來的增長點。”陳默說。
共同的“上帝”是車主
福康發動機外殼分為(wei) 紅、橙兩(liang) 種顏色,橙色係列是專(zhuan) 為(wei) 母公司福田配套的機型。福田也是福康最重要的下遊主機廠。
去年,福康卡車用輕型柴油發動機榮獲工信部單項冠軍(jun) 產(chan) 品,部分得益於(yu) 福田商用車的市場強勢地位。
然而,並非所有福田車都裝配福康發動機。由此可見,國內(nei) 柴油發動機市場的競爭(zheng) 格局。
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上講,福康與(yu) 車主之間隔著主機廠、服務站;但從(cong) 價(jia) 值鏈角度透視,大家都在為(wei) 終端用戶創造價(jia) 值,隻有一個(ge) 共同的“上帝”。
福康實現工廠數字化運營後,開始意識到數據流動所帶來的信息紅利:終端用戶操控行為(wei) 和設備工況的數字化,是一個(ge) 潛力更大的藍海市場。福康從(cong) 工廠運營的降本增效,轉向用戶運營的價(jia) 值提升。
“商用車是用來掙錢的。車主最關(guan) 注兩(liang) 件事:一個(ge) 是降低TCO(總擁有成本),最主要是油耗;一個(ge) 是提高出勤率,關(guan) 鍵得減少故障及處理時間。”龔世華分析道。
2021年,福康成立數字服務中台,通過雲(yun) 平台鏈接終端車輛與(yu) 服務後台,動態監測入網車輛的運行情況。目前,已有近70萬(wan) 輛商用車接入網絡。
這個(ge) 過去僅(jin) 限於(yu) 同下遊主機廠打交道的發動機製造商,開始直接與(yu) 百萬(wan) 級的用戶群體(ti) 對話。物聯網和車聯網等IIoT技術的發展,使工廠與(yu) 用戶的直接聯係成為(wei) 可能。
據劉雄介紹,福康發動機內(nei) 部置有20餘(yu) 個(ge) 傳(chuan) 感器,可遠程動態監測各種參數,及時向司機報告發動機異常。
“像冷卻液泄漏這樣的小問題,不及時處理可能引發大麻煩,光維修就得花個(ge) 三五天。”客戶支持部總監高曉峰稱。
商用車故障維修一般都選擇主機廠的服務站。剛推出國六標準發動機時,服務站工人處理故障經驗不足,問題稍微複雜一點,光診斷就得浪費很多時間。
“我們(men) 及時為(wei) 服務站提供定製診斷方案,一般不超過5個(ge) 步驟就能找到故障原因。”數字服務中台經理荊荊說。
他們(men) 推出的遠程標定服務,深受疲於(yu) 去服務站排隊的司機歡迎。已有2萬(wan) 台福康發動機成功實現遠程標定升級。
如果說數字服務中台提供的服務,是借助母公司的福田E家App和福田呼叫中心才觸達用戶,針對車隊客戶量身定製的福康派App,則是福康獨立開發用戶的一次嚐試。
如何幫助客戶選擇適合自身運輸場景的車輛,如何診斷車輛高油耗因素,如何計算客戶的合理保養(yang) 周期,這些車隊客戶最關(guan) 心的問題,福康派都下足了功夫。
車隊客戶經理白永國的服務對象是車輛保有量200台以上的車隊,覆蓋8萬(wan) 餘(yu) 輛商用車。
“根據監測情況,對運行路況好、行駛距離短的車輛,我們(men) 建議將維修保養(yang) 周期從(cong) 原來的10萬(wan) 公裏,延長到12萬(wan) 至15萬(wan) 公裏。這樣能為(wei) 客戶節省大量成本。”白永國說。
不過,專(zhuan) 注發動機製造的福康,要打通與(yu) 終端用戶間的“隔離牆”,不光是克服技術難題。
客戶支持部曾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做科技日直播。直播間裏的互動,並沒有策劃團隊預想得熱烈。
“費了很多心思的策劃,可能並沒有觸及客戶的興(xing) 奮點。我們(men) 覺得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客戶反饋卻很好。”荊荊說。
一位數據工程師反映,有段時間客戶總抱怨高油耗,但監測數據顯示指標正常。對方指責福康數據不準,故意少報。
荊荊和同事們(men) 調查後才弄明白,係統采用的都是諸如日油耗、周油耗等“硬”指標,而客戶隻理解“加滿一箱油能跑多遠”“跑一趟業(ye) 務要加幾箱油”的生活化表達。
於(yu) 是,福康技術人員趕緊將客戶端顯示頁麵,修改成類似電腦開機速度打分的“你已戰勝了百分之多少用戶”。
“找到客戶關(guan) 心的真問題,用客戶的語言表達。一切都要在實踐中去不斷總結。”荊荊說。(記者劉荒、李坤晟、張典標、黃海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