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聚力建好更高水平“天府糧倉”
光明日報成都2月8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 周洪雙
“讓‘天府糧倉(cang) ’真裝糧、多裝糧、裝好糧!”2023年元旦剛過,四川省委、省政府就印發了《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cang) ”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勾勒出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美好圖景和發展路徑。2月8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舉(ju) 行春節後首場新聞發布會(hui) ,主題聚焦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cang) ”,解讀四川由農(nong) 業(ye) 大省向農(nong) 業(ye) 強省跨越的“路線圖”。
春耕時節,天府大地生機勃勃。作為(wei) 全國13個(ge) 糧食主產(chan) 省之一,四川著力擦亮農(nong) 業(ye) 大省金字招牌,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當前,四川正積極落實《行動方案》,向著到2035年基本建成農(nong) 業(ye) 現代化強省的目標邁進。
有了天府良田,才有“天府糧倉(cang) ”
“有了天下良田,才有天下糧倉(cang) ;有了天府良田,才有‘天府糧倉(cang) ’。”四川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廳長徐芝文說,守牢建好“天府良田”是應該做好、值得做好、必須做好的大事。
四川共有6308萬(wan)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截至2022年,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5400餘(yu) 萬(wan) 畝(mu) ,連續四年獲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的通報表揚。
“我們(men) 將在摸清家底和完善規劃的基礎上,加快製定‘天府良田’建設攻堅提質十年行動方案,細化落實未來十年建設的目標任務,確保逐步將6308萬(wan)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徐芝文表示,今年,四川將進一步創新工作舉(ju) 措,高質量完成425萬(wan) 畝(mu) 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年度任務,堅決(jue) 打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的攻堅戰。
四川地域寬廣,地形地貌多樣。據介紹,四川將參照國家發布的《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通則》,分類區製定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標準,實施差異化補助政策,穩定平原地區建設的補助標準,提高對丘陵、高原山區的補助標準。
徐芝文還透露,四川省委已將農(nong) 田建設立法工作列入常委會(hui) 2023年工作要點。四川將成立工作專(zhuan) 班抓緊開展立法調研、草案起草、專(zhuan) 家研究等工作,率先在全國啟動立法工作,用法治守護“天府良田”。
“建立起‘空、天、地’一體(ti) 化全覆蓋的耕地動態監測機製,完善‘早發現、早製止、嚴(yan) 查處’的工作機製。”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羅旭剛表示,四川將用“長牙齒”的硬措施,進一步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夯實“天府糧倉(cang) ”的根基。
自立自強,提升科技對“天府糧倉(cang) ”建設的支撐能力
“我們(men) 團隊曾經在四川的特殊生態區漢源開展了‘百畝(mu) 噸糧’示範,專(zhuan) 家驗收平均畝(mu) 產(chan) 達1021.3公斤,最高畝(mu) 產(chan) 1103.7公斤。我們(men) 還在眉山市東(dong) 坡區創造了969公斤的四川盆地水稻超高產(chan) 紀錄。”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馬均說,這些成果的取得,靠的是優(you) 良品種和先進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
“科技創新是‘天府糧倉(cang) ’建設的重要支撐,我們(men) 將聚力農(nong) 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給‘天府糧倉(cang) ’插上科技翅膀。”四川省科技廳副廳長田雲(yun) 輝說。
近年來,四川在糧食安全、種業(ye) 振興(xing) 和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體(ti) 係建設方麵取得了一些成效。目前,四川有農(nong) 業(ye) 領域國家創新平台4家、省級129家,國家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11家、省級43家,科研機構105家,高校17所,農(nong) 技人員5.8萬(wan) 名。
田雲(yun) 輝介紹,四川將開展種業(ye) 創新“良種天府”行動、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科技興(xing) 糧”行動、農(nong) 業(ye) 裝備研製“智慧農(nong) 機”行動、科技示範基地和園區“產(chan) 業(ye) 慧聚”行動、農(nong) 業(ye) 科技服務“賦能提升”行動等五大行動,進一步提升科技對“天府糧倉(cang) ”建設的支撐能力。
“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cang) ’,依然要靠科技創新來實現品種和技術的突破,並在生產(chan) 上進行推廣應用。”馬均表示,將繼續堅持把論文寫(xie) 在大地上,把田間地頭作為(wei) 農(nong) 業(ye) 科研的主戰場和學生的課堂,真正解決(jue) 農(nong) 業(ye) 技術從(cong) 實驗室到試驗田、再到農(nong) 戶大田的轉化難題。
轉方式、調結構,提升“天府糧倉(cang) ”品牌影響力
“推進糧食生產(chan) 提質增效,是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cang) ’的重要途徑,重點是要加快轉方式、突出調結構。”四川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副廳長肖小餘(yu) 說,轉方式的重點是,推動糧食生產(chan) 由數量增長為(wei) 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調結構的重點是,調整優(you) 化種植結構、產(chan) 業(ye) 結構和區域結構。
《行動方案》根據四川實際,提出了“1531”建設布局,即按照一帶、五區、三十集群、千個(ge) 園區布局整體(ti) 推進——以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nong) 業(ye) 帶建設為(wei) 引領,輻射帶動全省現代農(nong) 業(ye) 加快發展;根據氣候、地形、發展程度等方麵的差異,因地製宜明確成都平原、盆地丘陵、盆周山區、攀西地區、川西高原五個(ge) 區域的重點產(chan) 業(ye) 和主攻方向;集中打造30個(ge) 國家和省級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分級分類建設1000個(ge) 具有較強示範帶動作用的國家和省級、市級現代農(nong) 業(ye) 園區。
肖小餘(yu) 說,四川將按照“1531”整體(ti) 布局,在生產(chan) 方式上積極發展綠色、生態、高效模式,在經營方式上將小戶分散經營轉到規模化、集約化、產(chan) 業(ye) 化經營上來,在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上抓好品種培優(you) 、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chan) “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整體(ti) 提升綜合效益和競爭(zheng) 力。
“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是連接工農(nong) 、溝通城鄉(xiang) 的重要產(chan) 業(ye) ,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度高,對延長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優(you) 化供應鏈具有重要作用。”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馮(feng) 錦花說,四川製定了工業(ye) 和信息化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行動方案,從(cong) 農(nong) 產(chan) 品精深加工、農(nong) 機裝備和信息化助農(nong) 三個(ge) 領域發力,推動建設具有四川特色的食品產(chan) 業(ye) 先進製造集群,提升“天府糧倉(cang) ”的品牌影響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