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特崗教師紮根鄉村的十年
刷著南方城市陸續開學的消息,華曉娟對即將開始的新學期充滿期待。她一遍遍地補充著教案的細節,準備講好“開學第一課”。這將是她作為(wei) 特崗教師在法哈牛學校的第十個(ge) 學年。
10年前的2013年秋天,沈陽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華曉娟,通過“特崗計劃”招聘考試,來到了沈陽新民市法哈牛學校,成為(wei) 一名英語特崗教師。
到農(nong) 村去,並非華曉娟一時衝(chong) 動。2009年春天,還在讀本科的華曉娟來到遼寧省錦州市義(yi) 縣九道嶺初級中學實習(xi) 。一堂英語課下來,華曉娟發現,40人的班級裏隻有十幾個(ge) 孩子能聽懂英語課,有的孩子英語字母都認不全。“以前學校也培養(yang) 了很多人才,現在卻沒有大學畢業(ye) 生願意來教書(shu) 。”老校長眼裏混雜著感傷(shang) 和期待。
響應“特崗計劃”是華曉娟青春的證明,而一幹10年,則是她讓農(nong) 村孩子好好讀書(shu) 的一份責任。
10年間,華曉娟走遍了法哈牛鎮的15個(ge) 村,一次次把徘徊於(yu) 路口的學生領回學校。
講起自己10年的從(cong) 教經曆,華曉娟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家訪——她淋了一場雨,勸回了一個(ge) 未來的大學生。
2014年6月,學生楊宇幾天沒來上學。華曉娟清楚,遠離課堂越久,孩子就越難回來上學。她馬上聯係楊宇的父母,了解到孩子因為(wei) 父母離異不想再來讀書(shu) ,懷孕4個(ge) 月的華曉娟決(jue) 定冒雨家訪。
“老師,您怎麽(me) 來了,您還懷著孕呢。”和父親(qin) 正搭建大棚的楊宇看見滿臉雨水的華老師,著了急。“那時我指著自己的肚子對他說,因為(wei) 你和我的孩子一樣重要。他聽完,就哭了。”華曉娟趁勢鼓勵:“讀下去,念好書(shu) 。”
重回學校的楊宇後來考上了高中、大學,這讓華曉娟充滿了自豪感。
華曉娟常常給孩子們(men) 講大學生活,談未來,論人生。讓每個(ge) 農(nong) 村學生有書(shu) 讀、讀好書(shu) 是她最大的願望。
學生範書(shu) 齊升入初中後,學習(xi) 狀態不佳,華曉娟利用節假日帶他走遍了沈陽市的圖書(shu) 館,還帶他到東(dong) 北大學校門前拍了一張照片。潤物細無聲的鼓勵讓範書(shu) 齊學習(xi) 的興(xing) 趣越來越濃,高中畢業(ye) 他被東(dong) 北師範大學錄取。
2021年教師節前夕,學生潘薈羽、吳曉琪回校看望華曉娟。兩(liang) 個(ge) 孩子告訴華老師,高考填報誌願時,她們(men) 堅定地選擇了跟華曉娟一樣的英語師範專(zhuan) 業(ye) ,希望“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截至2021年, 遼寧省啟動 “特崗計劃”10年來共為(wei) 當地鄉(xiang) 村學校和教學點補充了15218名中小學教師。一些教師在服務期滿後將接力棒傳(chuan) 給接班者,但更多人選擇留下。
備課間隙,華曉娟正抓緊學習(xi) 國家教育平台的教育心理學課程。“希望班裏的孩子們(men) 都能認識到學習(xi) 的重要性,更有精氣神。”華曉娟憧憬著新學期。(王瑩、劉藝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