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新增城鎮人口創近42年新低,28年來首次跌破1000萬

發布時間:2023-02-15 10:53:00來源: 第一財經

  作者:林小昭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曆史階段,我國城鎮化進程麵臨(lin) 增速換擋。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2》與(yu) 2022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數據梳理發現,2022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達到92071萬(wan) 人,比2021年增加646萬(wan) 人,新增城鎮人口創下42年來新低。

  去年新增城鎮人口創近42年新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率快速提升。從(cong) 曆年新增城鎮人口來看,上世紀80年代十年間我國新增城鎮人口為(wei) 1.1億(yi) 人,其中1981、1982年,1984~1987年累計增加城鎮人口均超過1000萬(wan) 人。

  上世紀90年代十年累計增加城鎮人口為(wei) 1.42億(yi) 人,比80年代增加了0.32億(yi) 人。其中尤為(wei) 值得注意的是,1996年在我國城鎮化率首度30%後,我國城鎮化進入到加速階段。從(cong) 1996年到2003年,我國年新增城鎮人口均超過了2000萬(wan) 人。2004年和2005年雖然這一數據低於(yu) 2000萬(wan) 人,但也都超過1900萬(wan) 人。

  21世紀的第一個(ge) 十年,隻有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新增城鎮人口有所下降,但也達到1770萬(wan) 人。從(cong) 21世紀第一個(ge) 十年來看,累計新增城鎮人口20764萬(wan) 人,比1980年代增加了近1億(yi) 。

  進入到21世紀的第二個(ge) 十年,隨著我國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和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深入發展和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實落地,新增城鎮人口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其中,2010年到2018年,年新增城鎮人口均超過2000萬(wan) 人。2019年也達到了1993萬(wan) 人。十年累計新增城鎮人口達到23914萬(wan) 人,這一時期也是城鎮化最快的一個(ge) 時期。

  進入到本世紀20年代,我國新增城鎮人口連年走低,2020年新增城鎮人口比2019年少199萬(wan) 人,2021年新增城鎮人口比2020年少589萬(wan) 人,2022年新增城鎮人口則是近28年來首次跌破1000萬(wan) ,僅(jin) 為(wei) 646萬(wan) 人,不到2019年的三分之一。

  新增城鎮人口創下42年新低,有哪些原因?一方麵是去年受疫情影響,部分城市外流務工人員返鄉(xiang) ,農(nong) 村新進入城市的勞動力也有所減少。截至目前,已有廣西、重慶、甘肅、青海、江西、貴州6個(ge) 省份公布了2022年人口數據,均為(wei) 中西部省份。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全國人口減少85萬(wan) 的情況下,這6個(ge) 省份均實現正增長。

  廈門大學經濟學係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去年沿海受疫情影響,人口外流的省份有部分人口回流,未來中西部地區發展機會(hui) 增多,這些人可能留在當地就近就業(ye) ,就近就業(ye) 可以更好照顧家庭。

  另一方麵,從(cong) 城鎮化進程本身看,隨著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在當前城鎮人口已經接近三分之二的情況下,新增城鎮人口和城鎮化提升幅度在明顯減緩。

  廣東(dong) 省體(ti) 製改革研究會(hui) 執行會(hui) 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去年幾個(ge) 一線城市和大的二線城市都受疫情影響明顯,不少務工人員返鄉(xiang) 。在疫情防控措施優(you) 化後,今年和明年新增城鎮人口有可能會(hui) 有明顯的反彈。但隨著城鎮化率的不斷提升,城鎮化也將從(cong) 快速發展後期轉向平台發展期。

  中小城市研究院院長牛鳳瑞對第一財經分析,未來我國城鎮化率仍將不斷提升。在疫情防控措施優(you) 化後,今年經濟回暖,新增城鎮人口將有明顯增加,達到一定高峰後,年新增城鎮人口數量將呈現下行趨勢,當然這個(ge) 下行趨勢不一定是直線的,可能是波浪式下行。

  對樓市影響幾何?

  隨著城鎮化率超過60%,將進入到二次城鎮化階段。一方麵,未來城鎮化的重點將不再是單純的數量提升,而應該更關(guan) 注城鎮化的質量。丁長發分析,當前,沿海的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地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都已經很高了,接下來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城鎮化的質量,未來要加快住房、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業(ye) 領域補短板,加大公共產(chan) 品供給,讓外來務工人員加快市民化。

  另一方麵,從(cong) 空間流動來說,相比一次城鎮化過程中人口由鄉(xiang) 到城的流動,二次城鎮化是城市之間的流動,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大都市集聚。

  牛鳳瑞說,從(cong) 人口在全國的空間布局來看,近年來人口流動有兩(liang) 大方向,一個(ge) 是中部、西北、東(dong) 北等地的人口向東(dong) 南沿海集聚。另一個(ge) 是在各省域內(nei) 部,中小城市、農(nong) 村人口向中心城市流動。

  在人口向中心城市、經濟發達地區集聚的同時,一些人口不斷外流的城市則麵臨(lin) 著城市收縮的局麵。比如,東(dong) 北的很多地級市由於(yu) 工業(ye) 化和城鎮化都比較早,城市規模也不小,比如鶴崗、雞西就有6個(ge) 市轄區,阜新市也下轄5個(ge) 區,齊齊哈爾擁有7個(ge) 市轄區,雙鴨山、佳木斯、牡丹江和本溪均有4個(ge) 區。但在資源枯竭、產(chan) 業(ye) 收縮後,不少城市也麵臨(lin) 城市收縮的局麵。

  今年1月,伊春市將友好區的雙河子街道、鐵林街道撤銷,設為(wei) 雙子河鎮、鐵林鎮。而在去年12月,伊春市就撤銷了烏(wu) 翠區烏(wu) 馬河、錦山、向陽、曙光四個(ge) 街道辦事處,設立翠巒鎮、烏(wu) 馬河鎮。同處黑龍江的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也在去年開展了“撤街設鎮”,將富強街道撤銷設立華安鎮。

  隨著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城鎮化率增速放緩,廣受關(guan) 注的樓市也麵臨(lin) 著一係列變化。58安居客房產(chan) 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對第一財經分析,從(cong) 總人口和新增城鎮人口的變化來看,從(cong) 未來五到十年,或者長期的發展看,整體(ti) 對於(yu) 房地產(chan) 的需求量,不再會(hui) 保持原來那麽(me) 高速的增長,而是進入到一個(ge) 相對穩定的區間。房地產(chan) 進入下一輪周期以後,一個(ge) 需要直接麵對的問題是整體(ti) 需求的減少。

  與(yu) 此同時,不同區域和城市的樓市分化將進一步加劇。張波說,雖然從(cong) 人口增量來看,新增城鎮人口下行,但是這不代表各個(ge) 城市流入的人口平均都會(hui) 下行,由於(yu) 城市的分化,從(cong) 經濟麵、社會(hui) 發展以及對於(yu) 人口的吸引力來看,不同城市都存在很大的差異。

  張波預計,不少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還是未來人口流入的主要區域,對這些城市和區域依然會(hui) 有比較大的支撐;同時一線城市也會(hui) 有更多更高學曆、更高知識儲(chu) 備的人才流入,進而支撐一線城市的樓市發展。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