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多地監管部門提示:經營貸置換房貸存風險

發布時間:2023-02-23 09:52: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記者 潘福達

  “個(ge) 人房貸轉經營貸,利率低、期限長、放款快”“疫情後‘轉貸潮’來了,我可以幫您省很多錢”“降低購房成本和還款壓力”……近期,一些所謂的“貸款中介”宣稱可以幫助購房者將房貸轉為(wei) 利率更低的經營貸,從(cong) 而減少利息支出。雖然看上去頗有誘惑力,但其中暗藏風險。近期,銀保監會(hui) 和多地銀保監局緊急提示轉貸風險,對於(yu) 消費貸、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chan) 市場,銀保監部門重拳出擊,處罰違規銀行。

  中介紮堆推銷轉貸業(ye) 務

  “現在貸款中介的營銷這麽(me) 露骨了嗎?就差把‘經營貸置換房貸’的廣告貼腦門上了。”幾天前,市民張女士接到了自稱某行信貸員的來電,上來就勸她轉貸,利率能做到3.35%。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張女士添加了這名信貸員的微信,對方發來了一個(ge) 算賬的表格。表格上顯示,如果進行“轉貸”,貸款300萬(wan) 元的情況下,和買(mai) 房按揭貸款30年相比,經營貸款30年可以省169萬(wan) 元。“這是指超過4.5%以上的按揭利率可以轉化為(wei) 3.35%左右。”對方的朋友圈裏布滿了“房貸低息置換”的信息。

  沒過兩(liang) 天,她所在的一個(ge) 微信群裏彈出了一篇貸款攻略文章,介紹了房貸轉經營貸的各種操作細節。“為(wei) 了換房,未來越來越多改善需求客戶會(hui) 加入經營貸置換高息房貸潮。”文章給出如此預判,還附上了谘詢師的聯係方式。

  經營貸置換房貸是如何操作的呢?多名貸款中介的介紹大同小異。具體(ti) 來說,購房者結清房貸後,將房屋以個(ge) 體(ti) 工商戶或企業(ye) 法人、實控人、大股東(dong) 的名義(yi) ,抵押給銀行。普通人在不是個(ge) 體(ti) 工商戶或名下沒有公司的情況下,就需要借助一些貸款中介提供的殼公司,入股成了借助殼公司最為(wei) 常見的方式。而借來結清房貸的資金,通常被稱為(wei) “過橋資金”。

  利差存在套利空間

  這幾年,隨著國家對中小微企業(ye) 支持力度的加大和貸款市場報價(jia) 利率(LPR)逐步走低,很多銀行的經營貸利率已下調至不到4%的水平。與(yu) 之相比,北京地區二套房貸利率為(wei) 5.35%,當前經營貸利率低於(yu) 存量房貸利率,這筆資金就存在流入樓市的套利空間,部分購房者“鋌而走險”之後,中介就會(hui) 從(cong) 中獲得一筆不菲的利潤。

  記者近日以購房人身份谘詢了一家貸款中介業(ye) 務員,詳細了解轉貸的操作流程。“首先需要貸款人經營一家公司,要麽(me) 您朋友有公司能給您加上股東(dong) ,要麽(me) 我們(men) 幫著收購企業(ye) 。”這名業(ye) 務員介紹,在這種情況下,用戶需要選擇全款買(mai) 房,自有資金不夠可使用公司提供的過橋墊資。

  麵對記者提出轉貸存在風險的疑慮,對方表示:“我們(men) 合作的都是大銀行,您隻需要做到公司的確存在、按時還款就沒問題。”這位工作人員打包票說,沒有出現過銀行抽貸情況,“轉貸沒有風險”。

  中介也能從(cong) 轉貸流程中獲利。據其介紹,提供的過橋資金需要收取利息,購房者要交1萬(wan) 元辦理收購殼公司的手續費,後期維護公司“運營”同樣需要費用。

  轉貸風險不容忽視

  轉貸是否真正和中介口中宣傳(chuan) 的一樣沒有風險?去年末,銀保監會(hui) 發布關(guan) 於(yu) 警惕不法貸款中介誘導消費者違規轉貸的風險提示,提示消費者將房貸置換為(wei) 經營貸的操作,隱藏著違約違法隱患、高額收費陷阱、影響個(ge) 人征信、資金鏈斷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風險。

  銀保監會(hui) 表示,根據相關(guan) 監管規定,經營貸須用於(yu) 生產(chan) 經營周轉。銀行與(yu) 消費者貸款合同會(hui) 明確約定貸款用途,但在“轉貸”操作下,銀行若發現經營貸款資金未按照合同約定使用,最終將由消費者承擔違約責任,不但可能被銀行要求提前還貸,個(ge) 人征信也會(hui) 受到影響。

  遼寧銀保監局近日發布的風險提示稱,違規轉貸的做法存在四重風險,包括經營貸風險、信用貸風險、財務風險和個(ge) 人信息泄露風險,提醒消費者增強風險意識,依法合規辦理貸款、還貸業(ye) 務;浙江銀保監局也發布了提示,明確表示經營貸換房貸不是“餡餅”是陷阱。

  2021年全國多地銀保監局都針對經營貸違規進入樓市開展專(zhuan) 項行動,不少購房者收到過銀行抽貸的通知。2021年初,北京、上海、廣東(dong) 以及深圳等多地銀保監局先後發文,要求嚴(yan) 肅查處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chan) 領域行為(wei) 。

  各地銀保監局近期也已出手整治。銀保監會(hui) 近日通報嚴(yan) 肅查處一批違法違規案件,“小微企業(ye) 貸款資金被挪用於(yu) 房地產(chan) 領域”便是違法違規行為(wei) 之一。江西銀保監局、海南銀保監局、遼寧銀保監局近期披露的罰單中,都涉及消費貸或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chan) 市場的行為(wei) 。

  《北京日報》2023年2月23日第7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