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更多基層醫生留得住、有發展(人民時評)

發布時間:2023-02-27 10:18: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鄉(xiang) 村醫生、社區醫生等基層醫生,承擔著城鄉(xiang) 居民常見病、多發病、慢病的防治,以及公共衛生、家庭簽約服務等工作,是我國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久前,福建省出台文件,強調建立人員經費保障製度,為(wei) 在崗的每個(ge) 基層醫生每年提供6800—9800元的補助資金。廣東(dong) 省衛健委發文明確,對鄉(xiang) 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建立鄉(xiang) 鎮工作補貼製度,月人均補貼不低於(yu) 1000元的標準,同時將村衛生站醫生補貼標準提高至每年每行政村2萬(wan) 元。這些支持政策,將有效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優(you) 質資源下沉。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nong) 村和社區。”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基層醫生的工作環境、待遇水平、職業(ye) 發展等都有了明顯改善。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總數達443萬(wan) 餘(yu) 人,農(nong) 村醫療衛生機構設施和人才的薄弱環節得到加強。不過由於(yu) 種種原因,基層衛生人力資源配置在不同區域之間、城鄉(xiang) 之間仍不均衡,個(ge) 別偏遠地區和農(nong) 村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還缺乏好醫生。在持續深化醫改過程中,有必要加強和優(you) 化製度供給,讓基層醫生隊伍更穩定,紮根基層更安心。

  提升薪資水平和福利待遇,免除後顧之憂。一方麵,應通過完善考核製度、實行靈活激勵等方式,讓真正有水平、能幹事、願奉獻的基層醫生獲得更好收入。另一方麵,要妥善解決(jue) 基層醫生的編製、養(yang) 老生活補助等問題。目前已有地方做了探索嚐試,比如重慶市明確要求,將一部分村醫納入鄉(xiang) 鎮衛生院編製管理,對未能入編的村醫,參照事業(ye) 編製發放工資。

  拓寬優(you) 秀人才來源,加強培養(yang) 培訓。在學校教育環節,將全科醫學作為(wei) 醫學院校教育發展的重點方向,擴大全科醫學專(zhuan) 業(ye) 招生規模,增加儲(chu) 備人才總量。繼續實施農(nong) 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yang) ,落實好畢業(ye) 生到農(nong) 村服務的製度,向農(nong) 村地區持續輸送優(you) 質醫學人才。在繼續教育環節,可通過鼓勵參加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等,不斷提高年輕基層醫生的實操能力。此外,還應充分發揮醫聯體(ti) 的製度優(you) 勢,通過上級醫院專(zhuan) 家“傳(chuan) 幫帶”、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xi) 等方式,提高基層醫生診療水平。

  暢通職業(ye) 發展渠道,讓基層醫生工作更有盼頭。目前,越來越多地方選擇將基層服務年數、質量,作為(wei) 基層醫生晉升職稱的重要標準。未來還需加快落實“定向評價(jia) 、定向使用”的基層職稱製度,推進基層製度創新。在基層職稱評審中,提高工作量、工作實績、業(ye) 務能力和基層工作年限等評價(jia) 權重,將工作成果的經濟、社會(hui) 效益和群眾(zhong) 滿意度作為(wei) 職稱評審的重要內(nei) 容。建立符合實際需求、形式多樣的職業(ye) 發展渠道,才能讓醫學人才在基層留得住、有發展。

  基層醫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基層首診是防病治病的第一道防線。有效提高基層醫生的臨(lin) 床能力和業(ye) 務水平,消除待遇保障、職稱晉升等方麵的擔憂,為(wei) 的就是讓優(you) 秀醫療人才與(yu) 基層醫院更好實現精準對接,讓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you) 質診療服務。隨著醫改的深入推進,廣大基層醫生必能以仁心仁術造福更多基層群眾(zhong) 。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