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中國探尋漢字起源】視頻|契刻符號中的“賈湖故事”
【“了不起的中國漢文字”係列——賈湖遺址契刻符號】
迄今為(wei) 止,我國發現的成熟文字係統,以殷商晚期的甲骨文為(wei) 年代最早。而漢文字的濫觴及溯源,並不止於(yu) 此。
將目光拉回到1987年,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第六次發掘中,考古人員從(cong) 出土的14件龜甲、石器、陶器上發現17例契刻符號,其中龜甲刻符9例、骨器刻符3例、石器刻符2例、陶器刻符3例,特點均是契刻而成,經碳-14測定,年代大多為(wei) 距今8500年至7500年。
現於(yu) 人們(men) 眼前的這批刻劃符號究竟是何意義(yi) ,與(yu) 甲骨文等已發現的古文字有何關(guan) 聯?
河南舞陽賈湖遺址阿崗寺遺址管理委員會(hui) 主任武豔芳介紹,賈湖遺址距今9000年至7500年之久,是一處規模較大、保存完整、文化積澱深厚的新石器時代早期聚落遺址,向今人再現了淮河上遊八九千年前的輝煌,與(yu) 同時期西亞(ya) 兩(liang) 河流域的遠古文化相映生輝。
1983年至2013年間,賈湖遺址先後經曆8次考古發掘,出土文物五千餘(yu) 件,進一步將中華文明史向前推至9000餘(yu) 年。七聲音階骨笛、碳化稻米、契刻符號等的發現,為(wei) 我國乃至世界音樂(le) 起源、農(nong) 業(ye) 起源、漢字起源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其中,契刻符號引起學術界的重視。
中原地區被認為(wei) 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文字的誕生則是文明誕生的重要標誌。賈湖遺址契刻符號早於(yu) 古埃及紙草文字及兩(liang) 河流域楔形文字,並較安陽殷墟甲骨文早4000餘(yu) 年。
甲骨文作為(wei) 已較成熟的文字,在其之前,我國文字起源應有一個(ge) 相當長的曆史過程。賈湖契刻符號與(yu) 殷墟甲骨文均是用銳利的工具,刻劃在質地堅硬的甲骨等物體(ti) 上,筆劃遒勁、撇折有矩,從(cong) 筆勢、筆劃組合等方麵鑒定,可以確定這批契刻符號與(yu) 甲骨文之間有承上啟下的關(guan) 係。與(yu) 現代漢字相比,其基本結構也有所類似,如具有橫、點、豎、撇、捺、豎勾、橫折等筆畫,以及先橫後豎、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裏後外等書(shu) 寫(xie) 特點。
據了解,賈湖刻符大體(ti) 可分為(wei) 三類:一是具有多筆畫組成的組合結構,應承載契刻者一定的意圖,記錄特定之事,應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質;二是不排除作戳記之用的可能;三是橫或豎的一道或兩(liang) 道直向刻痕,可能具有記數的性質。其發現之後,許多學者曾試圖進行解讀。而由於(yu) 符號過於(yu) 抽象,目前仍未能確定其意義(yi) ,但據其具有一定的形,應是記錄了一定的內(nei) 涵。學者認為(wei) ,這批契刻符號的發現,為(wei) 探索漢字起源問題提供了新的證據,可謂我國所知最早的文字雛形之一。
將目光投向未來,今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之際,賈湖遺址博物館將試開館,這扇窗會(hui) 帶我們(men) 看到哪些文明往事?同時,本年度,賈湖遺址將進行第九次考古發掘,還有怎樣的文明“密碼”等待我們(men) 揭開?中原大地上賈湖先民的故事,如今仍在繼續……
策劃 :李政葳、丁豔 拍攝:曾震宇 撰文:孔繁鑫 製作:劉昊、雷渺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