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生產開局良好
一年之計在於(yu) 春。春播糧食麵積占全年的一半以上,夏糧產(chan) 量占全年糧食產(chan) 量的五分之一多,夏油占全年的五分之二左右,抓好春管春播,對奪取全年糧食豐(feng) 收至關(guan) 重要。從(cong) 農(nong) 情調度、各地反映和專(zhuan) 家實地調查情況綜合研判,今年春耕生產(chan) 開局良好,目前夏季糧油生產(chan) 基礎好,農(nong) 資供應充足,春耕備耕形勢總體(ti) 較好。
最新農(nong) 情調度顯示,冬小麥、冬油菜種植麵積穩步增長,冬小麥在田麵積3.3億(yi) 畝(mu) 以上,冬油菜1.1億(yi) 畝(mu) 以上。當前,西南小麥正在孕穗、黃淮華北南部小麥已返青,西南地區越冬小麥返青一二類苗比例88.2%,比冬前提高了2.7個(ge) 百分點,長勢好於(yu) 上年和常年;長江上中遊冬油菜陸續進入初花期,下遊地區正在現蕾抽薹,一二類苗比例81.6%,比冬前提高了1.8個(ge) 百分點,苗情進一步轉化升級。華南早稻開始育秧。
穩麵積提單產(chan)
穩麵積是今年糧食生產(chan) 的關(guan) 鍵詞之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提出,確保糧食麵積穩定在17.7億(yi) 畝(mu) 以上、力爭(zheng) 有增加,大豆油料麵積達到3.5億(yi) 畝(mu) 以上,力爭(zheng) 大豆擴大500萬(wan) 畝(mu) 、油料擴大1000萬(wan) 畝(mu) 。為(wei) 確保春播麵積落實,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將經國務院同意的2023年糧食和油料生產(chan) 目標下達各省級人民政府,進一步落實糧食安全黨(dang) 政同責要求,指導各地合理安排種植結構,鞏固大豆擴種成果,穩定稻穀小麥玉米生產(chan) 。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表示,在政策支持上,今年將繼續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jia) ,啟動實施南方早稻集中育秧補助,繼續實施小麥“一噴三防”補助全覆蓋,加大對大豆種植支持力度,糧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種植收入保險從(cong) 主產(chan) 省擴大到非主產(chan) 省,實現產(chan) 糧大縣全覆蓋,這對充分調動農(nong) 民種糧積極性非常有利。
提單產(chan) 是糧食生產(chan) 的另一大關(guan) 鍵詞。“我們(men) 將以新一輪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提升行動為(wei) 抓手,繼續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今年新建4500萬(wan) 畝(mu) ,改造提升3500萬(wan) 畝(m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田建設管理司司長郭永田說,目前年度建設任務已經分解下達到各省份。下一步,將堅持新建和改造提升並重、建成數量和建設質量並重、工程建設和地力提升並重的原則,按照旱、澇、漬和鹽堿綜合治理的要求,科學規劃田間灌排工程建設,形成從(cong) 水源到田間完整的灌排體(ti) 係。
單產(chan) 提高既要抓農(nong) 田建設,也要分品種施策。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張文說,今年農(nong) 業(ye) 係統組織實施全國糧油作物等主要作物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行動,啟動以玉米、大豆為(wei) 重點的主要糧油作物單產(chan) 提升工程,分品種研究製訂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製集成組裝綜合性方案,分區域搭建技術集成創新平台,把各類單項增產(chan) 技術措施組裝起來,發動農(nong) 業(ye) 科研專(zhuan) 家和廣大農(nong) 技人員包保村鎮、農(nong) 場和種植大戶輻射帶動大麵積均衡增產(chan) 增效,把增產(chan) 潛力轉化為(wei) 現實產(chan) 量,力爭(zheng) 主要糧油作物單產(chan) 有明顯提升。
強農(nong) 機興(xing) 科技
“眼下冬小麥逐漸返青,到了春耕備耕的關(guan) 鍵時節,做好農(nong) 機準備很重要。機手們(men) 正抓緊時間維修保養(yang) 農(nong) 機,麥田裏也在安裝噴灌設施。”河北省石家莊市槁城區豐(feng) 可得農(nong) 機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劉和賓說,合作社小麥種植麵積800畝(mu) ,有噴藥機、聯合收割機、植保無人機等各類農(nong) 機60餘(yu) 台,為(wei) 小麥春管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來,農(nong) 機手已經成為(wei) 春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主力軍(jun)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業(ye) 機械化管理司一級巡視員李安寧說,預計今春全國將有超2250萬(wan) 台(套)農(nong) 機投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與(yu) 去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增加。同時,農(nong) 機裝備向智能高效升級。截至2022年底,全國裝有北鬥定位作業(ye) 終端的農(nong) 機裝備已達150萬(wan) 台(套),其中安裝有輔助駕駛係統的拖拉機超17萬(wan) 台。在春耕春播中不僅(jin) 能夠極大提高作業(ye) 效率,還能通過傳(chuan) 感器實時檢測耕作深度、監測播種情況,確保作業(ye) 質量。
為(wei) 服務春耕備耕,湖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組織23.2萬(wan) 名基層農(nong) 技人員和種植大戶開展全省春季田管大培訓;發布27項農(nong) 業(ye) 主推技術和十大引領性技術,1.5萬(wan) 名農(nong) 技人員將技術服務送到千家萬(wan) 戶。為(wei) 鞏固提升糧食生產(chan) 能力,該省今年積極實施雙季稻輪作和水稻集中育秧項目,帶動雙季稻麵積穩定在400萬(wan) 畝(mu) 左右;圍繞5大領域17項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開展攻關(guan) ,推進科創平台建設;加快選育一批突破性品種,打好種業(ye) 翻身仗。
農(nong) 技服務也已插上科技的翅膀。張文介紹,依托“中國農(nong) 技推廣”信息平台,全國農(nong) 技人員在線回答農(nong) 民問題,利用手機直播、短視頻、APP小程序等多種方式開展技術指導。利用大數據分析功能,平台對反複提問的問題進行歸並收集、置頂亮顯、集中發布等處理。同時,根據農(nong) 民提問和農(nong) 技人員上傳(chuan) 的田間服務情況,智能分析各地不同墒情、苗情和病害情況,為(wei) 生產(chan) 提供輔助決(jue) 策依據。截至目前,平台注冊(ce) 農(nong) 技人員數量超過50萬(wan) ,專(zhuan) 家和農(nong) 業(ye) 科研人員超過1萬(wan) 人,累計解答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問題580多萬(wan) 個(ge) 。
農(nong) 資足舉(ju) 措實
據了解,今年石家莊市槁城區小麥種植麵積48.7萬(wan) 畝(mu) ,為(wei) 做好春耕備耕工作,該區已儲(chu) 備化肥6000餘(yu) 噸,銷售3000餘(yu) 噸,基本能滿足春耕需要。“我們(men) 指導農(nong) 資經營企業(ye) 大力提升農(nong) 資配送服務,依托覆蓋全區的連鎖配送網絡,將農(nong) 資直接送到田間地頭,降低農(nong) 民成本,確保不誤農(nong) 時。”槁城區供銷社企管股股長李書(shu) 清說。
在江西省南昌市經開區樵舍鎮,農(nong) 戶們(men) 抓緊農(nong) 時整理田地,一派忙碌景象。樵舍鎮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辦主任鄔新飛介紹,在肥料方麵,該鎮農(nong) 資店共儲(chu) 備複合肥500噸、尿素460噸、鉀肥60噸、磷肥100噸,供應充足;在種子方麵,儲(chu) 備早稻常規種子5萬(wan) 斤、雜交種子2萬(wan) 斤,還有部分農(nong) 戶自留了常規種子,基本可以滿足當地農(nong) 戶用種需求。下一步,還將通過加強服務保障和政策扶持措施確保春播麵積落實。
當前,各地迅速掀起春管春耕熱潮,北方農(nong) 民已開始春播備種備肥,南方開始施肥打藥,農(nong) 資逐步進入購銷旺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信息顯示,從(cong) 全國來看,雜交玉米、雜交稻、大豆種子供給量均大於(yu) 春播需種量。氮肥、磷肥供大於(yu) 求,鉀肥供應緊缺問題基本得到緩解,農(nong) 藥、農(nong) 膜供應均能滿足春耕需求。
不過,春管春耕也麵臨(lin) 一些困難。氣象部門預測,今年農(nong) 業(ye) 氣候年景總體(ti) 偏差,極端天氣事件呈多發強發態勢。預計春季全國氣溫偏高、降水總體(ti) 偏少,黃淮海麥區局部可能出現春旱,東(dong) 北地區東(dong) 部可能發生春澇。專(zhuan) 家預計,今年主要糧食作物病蟲害發生麵積大幅增加,“蟲口奪糧”任務艱巨。
日前,多部門製定了《科學抗旱春管奪夏季糧油豐(feng) 收預案》,要求各地增強風險意識,充分估計幹旱可能對夏季糧油生產(chan) 的不利影響,提早落實防範措施,努力保障農(nong) 作物灌溉用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還派出由120多位專(zhuan) 家組成的科技小分隊,分赴15個(ge) 夏收糧油主產(chan) 省份,聯合當地農(nong) 技人員開展指導培訓,示範帶動春季田管。 (經濟日報記者 喬(qiao) 金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