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用更優質的養老服務守護“銀發族”

發布時間:2023-03-06 10:2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問計民生】

  光明日報記者 安勝藍 王禹欣 蘇雁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養(yang) 老服務保障”,對“如何養(yang) 老”這一人民群眾(zhong) 的關(guan) 切事進行了科學長遠的規劃。

  如何積極應對老齡化挑戰,怎樣提升養(yang) 老服務,讓更多老年人健康快樂(le) 地度過晚年?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養(yang) 老問題得到代表委員們(men) 的廣泛關(guan) 注和熱烈討論。我們(men) 邀請民建廣東(dong) 省委會(hui) 副主委、廣東(dong) 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魯曉明委員,北京希肯國際文化集團董事長安庭委員,江蘇省南通市常青樂(le) 齡老年護理院護理員李楠楠代表為(wei) 推動社會(hui) 養(yang) 老服務工作建言獻策。

  社區家庭聯動 打造“沒有圍牆的養(yang) 老院”

  家庭日趨小型化、居家社區養(yang) 老發展相對滯後等原因,使家庭養(yang) 老的壓力日益增大。在魯曉明委員看來,當前迫切需要供給大規模、便捷普惠的高質量養(yang) 老服務,托舉(ju) 起老年人“穩穩的幸福”。

  在廣大社區,一個(ge) 個(ge) 改造後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為(wei) 社區嵌入式醫養(yang) 結合養(yang) 老提供了重要支撐。“建議社區衛生服務站在原有的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基礎上,結合實際提供醫、護、藥、康、養(yang) 衛生健康服務。”魯曉明委員表示,通過建立老年人衛生健康平台與(yu) 民政數據銜接製度、下設住宅區醫療服務站等,能對入駐老人進行醫療、養(yang) 老不同路徑的動態轉換服務,實現社區養(yang) 老精準化。

  魯曉明委員認為(wei) ,係統協調至關(guan) 重要。他建議,加強醫聯體(ti) “一盤棋”運作,通過暢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yu) 醫院的雙向轉診、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站與(yu) 物業(ye) 的聯合醫養(yang) 、建設布局社區15分鍾居家養(yang) 老服務圈等,推進居家社區養(yang) 老規模化。

  加強係統統籌,還要充分發揮數字化技術的作用。“通過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護理服務’,在手機政務App建設養(yang) 老板塊,打造‘沒有圍牆的養(yang) 老院’。”魯曉明委員表示。

  加大“銀發族”文旅產(chan) 品供給 助力“老有所樂(le) ”

  如何豐(feng) 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推動老年人參與(yu) 社會(hui) 活動,以“文化養(yang) 老”增加對老年人的人文關(guan) 懷,是安庭委員一直關(guan) 注思考的問題。

  “多年來,我們(men) 成功策劃和舉(ju) 辦千餘(yu) 場文化活動,創作上演了如話劇《上甘嶺》《德齡與(yu) 慈禧》等備受觀眾(zhong) 好評的文藝作品。我們(men) 發現,老年人對愛國主義(y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等題材的文化產(chan) 品興(xing) 趣濃厚。我在湖北、江西、安徽等地調研時也發現,當地農(nong) 村舉(ju) 辦節慶活動時,常常會(hui) 邀請黃梅戲劇團表演經典劇目,許多老年人來看戲,其樂(le) 融融。”安庭委員說。

  安庭委員認為(wei) ,當下,老年人文旅消費在整體(ti) 消費活動中的占比不高,存在重物質消費、輕文化消費的現象。文旅供給側(ce) 對老齡群體(ti) 消費有針對性的供給仍然不夠。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安庭委員帶來了關(guan) 於(yu) “充分開發‘銀發經濟文旅消費時段’”的提案,希望文旅行業(ye) 抓住“銀發經濟”的機遇,不斷豐(feng) 富和提升老年人的公共文化服務。他建議,影劇院、博物館、體(ti) 育場館、商場等城市文化消費場所,在工作日非黃金時段安排“銀發群體(ti) ”消費時段,可提供適宜老年人的文旅消費服務。

  “加大老年文化建設政策保障力度,加強服務老年人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由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因人製宜,為(wei) 老年人提供精準服務。文旅、醫療、法律、科技等多部門、多行業(ye) 可以合作聯動,讓老年人平安、健康、多渠道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安庭委員說。

  加強養(yang) 老人才培養(yang) 建設愛老敬老專(zhuan) 業(ye) 隊伍

  生命健康是老年人最關(guan) 心也最需要的保障,醫養(yang) 結合將醫療資源和養(yang) 老資源融為(wei) 一體(ti) ,是養(yang) 老服務發展的大勢所趨。

  90後的李楠楠代表,已經紮根養(yang) 老服務行業(ye) 一線11年了。醫養(yang) 結合需要從(cong) 業(ye) 者具有較好的專(zhuan) 業(ye) 素質和技能。經長期調研,李楠楠代表發現,製約養(yang) 老服務提升的一大問題是人才短缺,招人難、留人難。“目前,針對養(yang) 老機構醫護人員短缺問題的社會(hui) 支持還不夠,醫護人員職稱晉升通道不暢、工資薪酬偏低,普遍容易產(chan) 生職業(ye) 倦怠感。”李楠楠代表說。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李楠楠代表帶來了進一步做好醫養(yang) 結合養(yang) 老機構醫護職稱評價(jia) 體(ti) 係建設和完善醫護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薪酬激勵機製的建議。她呼籲,打通醫養(yang) 結合養(yang) 老機構醫護人員職業(ye) 晉升通道,新增醫養(yang) 結合養(yang) 老機構醫護人員職稱評審專(zhuan) 業(ye) 目錄,科學製定符合醫養(yang) 結合養(yang) 老機構醫護人員的職稱評審標準。同時,完善醫護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薪酬激勵機製,鼓勵專(zhuan) 業(ye) 人才提高專(zhuan) 業(ye) 水平和服務質量。

  “我們(men) 都會(hui) 有變老的一天,善待老年人就是善待自己。”在李楠楠代表看來,養(yang) 老事業(ye) 是服務“夕陽紅”的朝陽事業(ye) 。“我剛進護理院時,院裏幾乎都是退休護士。這幾年,護理院來了一些剛畢業(ye) 的年輕人,工作人員年齡結構有所改善,專(zhuan) 業(ye) 性和收入也有所提高。讓年輕的專(zhuan) 業(ye) 力量進入養(yang) 老護理行業(ye) ,看得清職業(ye) 發展前景,才能真正留住人才,不斷壯大養(yang) 老護理人才隊伍,提供更高質量的養(yang) 老服務。”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