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會裏會外丨徐曉蘭:“專精特新”為何受資本青睞?

發布時間:2023-03-07 10:30:00來源: 央廣網

  黨(dang) 的二十大從(cong) 戰略全局高度再次重申了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強調“支持中小微企業(ye) 發展”“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發展”,為(wei) 中小企業(ye) 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專(zhuan) 精特新’這四個(ge) 字,既是判斷一個(ge) 中小企業(ye) 是否符合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的標準,也是中小企業(ye)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成長路徑。”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dang) 中央副主席、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lan) 接受中國之聲兩(liang) 會(hui) 高端訪談《會(hui) 裏會(hui) 外》專(zhuan) 訪時說,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已經培育了7萬(wan) 多家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其中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8997家。去年全年新上市的企業(ye) 中,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占了59%,累計已經有1300多家“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27%。這充分說明“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已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

  這是徐曉蘭(lan) 連續第四屆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作為(wei) 國內(nei) 工業(ye) 互聯網領域的專(zhuan) 家,無論是作為(wei) 行業(ye) 研究者、學術團體(ti) 負責人還是政府領導幹部,徐曉蘭(lan) 多次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就機器人產(chan) 業(ye) 、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ye) 互聯網等領域建言獻策。作為(wei) 工信部副部長,中小企業(ye) 發展是徐曉蘭(lan) 的分管工作之一,她是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ye) 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她喜歡和企業(ye) 對話,也善於(yu) 從(cong) 對話中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

  以下為(wei) 部分訪談實錄。

  促進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

  記者:這是您連續第四屆擔任全國政協委員,過去15年,您的不少提案被全國政協選為(wei) 重點提案,為(wei) 國家戰略規劃和政府決(jue) 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今年您的提案關(guan) 注的是哪些問題?

  徐曉蘭(lan) :我今年的第一個(ge) 提案,是《關(guan) 於(yu) 優(you) 化生產(chan) 力空間布局 提升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穩定性的提案》。這幾年我們(men) 陸續出台了相關(guan) 目錄、指導意見,優(you) 化產(chan) 業(ye) 鏈布局,促進製造業(ye) 有序轉移。相比過去更多的是單點的企業(ye) 從(cong) 東(dong) 部向西部的“平向轉移”,下一步我認為(wei) 隨著生產(chan) 力的優(you) 化布局,更應強調的是“鏈式轉移”。例如西部地區也有它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如果這些產(chan) 業(ye) 鏈上的中小企業(ye) 能夠從(cong) 東(dong) 部或者其他地區有效轉移,就更能夠提升西部原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鏈的強度、韌性,更有助於(yu) 形成產(chan) 業(ye) 集聚。所以我這次在提案裏提出,要推動跨區域產(chan) 業(ye) 轉移對接合作,加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上下遊的對接合作,深化國際產(chan) 業(ye) 轉移和經貿合作,提升全球產(chan) 業(ye) 鏈的地位。

  今年我的第二個(ge) 提案,是《充分發揮國有大企業(ye) 作用 帶動中小企業(ye) 協同創新》。這和去年的一個(ge) 提案是延續的,去年我提的是要提升中小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培育更多“小巨人”企業(ye) 。中小企業(ye) 量大麵廣,聯係著千家萬(wan) 戶,許多中小企業(ye) 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起著穿針引線的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沒有大企業(ye) 的牽引,這種配套作用就難以得到更有效發揮。例如最典型的一個(ge) 現象,我國的中小企業(ye) 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但是它們(men) 的創新成果有時候很難被大企業(ye) 發現,或是很難進入大企業(ye) 的創新鏈裏。所以我提出,要充分發揮大企業(ye) 特別是國有大企業(ye) 的帶動作用,把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的要素有效地鏈接起來,帶動中小企業(ye) 實現協同創新。

  數據顯示,“專(zhuan) 精特新”經濟發展韌性更足

  記者: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裏,我們(men) 既注意到報告建議,“依法保護民營企業(ye) 產(chan) 權和企業(ye) 家權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ye) 發展壯大,支持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發展,構建親(qin) 清政商關(guan) 係”;同時,又直麵問題,如“國內(nei) 經濟增長企穩向上基礎尚需鞏固,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民間投資和民營企業(ye) 預期不穩,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有不少困難,穩就業(ye) 任務艱巨”。我想問您,經曆三年疫情之後,我國中小企業(ye) 目前的生存現狀到底如何?

  徐曉蘭(lan) :總的來看,經曆三年的疫情,加之嚴(yan) 峻複雜的國際環境和多重超預期因素的影響,中小企業(ye) 的生產(chan) 經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從(cong) 很多數據判斷來看,服務業(ye) ,特別是生活性服務業(ye) 中小企業(ye) 受到的衝(chong) 擊較大。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企業(ye) 發展,從(cong) 國家到地方出台了一係列幫扶中小企業(ye) 的政策措施,助力中小企業(ye) 抵禦疫情帶來的風險。僅(jin) 去年一年,國家層麵出台的相關(guan) 政策文件就有40多份,同時帶動地方出台了270多份配套政策。就拿稅收來說,去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過4.2萬(wan) 億(yi) 元,其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超1.7萬(wan) 億(yi) ,占總規模比重約四成。通過這一係列的政策舉(ju) 措,去年末,我國規模以上工業(ye) 中小企業(ye) 數量達到44.3萬(wan) 戶,同比增長了10.5%;全年營業(ye) 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了5.2%和1.1%,為(wei) 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我覺得這些都是非常可喜的,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工信部的調查顯示,去年全國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和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的營業(ye) 收入、利潤率分別為(wei) 10.4%和7.2%,比規模以上中小企業(ye) 分別高了4.8和1.6個(ge) 百分點,可以說,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和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表現出更為(wei) 強大的韌性。

  中小企業(ye) 要有活力、有韌性,善於(yu) 迎難而上。今年隨著疫情影響逐漸減弱,供需兩(liang) 端逐步回暖,中小企業(ye) 的預期和信心將進一步增強。應該說,中小企業(ye) 迎來更蓬勃發展的未來。

  開局良好,今年中小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狀況有望持續好轉

  記者:今年是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和去年相比,今年一二月份,我國中小企業(ye) 出現了哪些引人注意的變化?

  徐曉蘭(lan) :隨著疫情影響的減退,消費提振,中國超大市場規模的優(you) 勢將呈現強大的韌性。多地出台了穩增長、擴內(nei) 需、促消費的政策,其中既有紓困的政策,也有擴內(nei) 需、促消費、提能力和調結構的一攬子政策,這為(wei) 中小企業(ye) 加速恢複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從(cong) 今年一二月的數據來看,我們(men) 還是挺欣喜的。今年中小企業(ye) 開局良好,回暖的跡象增多。一是複工複產(chan) 積極性較高。我部調查顯示,88.0%的中小企業(ye) 正月十五前開複工,比上年同期高3.5個(ge) 百分點。二是製造業(ye) 供需兩(liang) 端穩步回升。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製造業(ye) 中型、小型企業(ye) 新訂單指數分別為(wei) 48.2%、45.5%,環比分別大幅回升5.3個(ge) 、5.7個(ge) 百分點。三是服務業(ye) 呈加速回暖跡象。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服務業(ye) 商務活動指數、新訂單指數分別為(wei) 54.0%、51.6%,環比分別上升14.6個(ge) 、14.2個(ge) 百分點,連續下降後觸底反彈。四是企業(ye) 經營預期改善。製造業(ye) 生產(chan) 經營活動預期指數、服務業(ye) 業(ye) 務活動預期指數均處景氣區間。有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反映,在為(wei) 中小企業(ye) 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中,明顯感覺到企業(ye) 信心回升。傳(chuan) 統製造業(ye) 企業(ye) 短期更關(guan) 注訂單、拓展客源,現在企業(ye) 願意投資做數字化轉型,看得出企業(ye) 對未來的信心、預期和資金情況好轉。

  “專(zhuan) 精特新”為(wei) 何受資本青睞?

  記者: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ye) 發展的一個(ge) 鮮明特征就是走專(zhuan) 業(ye) 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專(zhuan) 精特新”發展道路。工信部已提出,今年要增加約1萬(wan) 家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這會(hui) 如何做到?

  徐曉蘭(lan) :“專(zhuan) 精特新”這四個(ge) 字,既是判斷一個(ge) 中小企業(ye) 是否符合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的標準,也是中小企業(ye)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成長路徑。

  有一組數據,可能也是市場非常關(guan) 注的。截至去年底,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占A股上市企業(ye) 總數的27%,占去年新上市企業(ye) 數量的59%。其中,在科創板新上市的企業(ye) 中有72%是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這就說明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有其強大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它的經營能力、經營水平、發展韌性和可持續性都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

  在健全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梯度培育體(ti) 係方麵,我們(men) 已累計培育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8997家,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超7萬(wan) 家。下一步,一是加強創新支持。開展“數字化賦能”“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ye) “三賦”專(zhuan) 項行動,推動中小企業(ye) 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促進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向中小企業(ye) 轉移轉化,發揮質量標準品牌的支撐引領作用,促進中小企業(ye) 提升創新能力。二是促進融通帶動。落實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攜手行動”,廣泛開展“百場萬(wan) 企”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對接活動,引導大企業(ye) 向中小企業(ye) 開放共享設計研發能力等創新要素資源,推動中小企業(ye) 深度融入大企業(ye) 供應鏈。三是加強優(you) 質企業(ye) 梯度培育力度。創新型中小企業(ye) 是“小巨人”企業(ye) 的蓄水池。繼續完善優(you) 質中小企業(ye) 梯度培育體(ti) 係,研究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ye) 的政策措施,為(wei) 培育 “小巨人”企業(ye) 奠定基礎。四是完善服務體(ti) 係。研究製定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健全中小企業(ye) 服務體(ti) 係的指導意見,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體(ti) 係。推動國家中小企業(ye) 公共服務示範平台、國家小型微型企業(ye) 創業(ye) 創新示範基地和中小企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提升服務水平,加強載體(ti) 服務支撐。五是強化宣傳(chuan) 引導。今年還要繼續舉(ju) 辦全國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發展大會(hui) ,同時通過聯合央視開展“專(zhuan) 精特新 製造強國”係列宣傳(chuan) 活動,進一步加強宣傳(chuan) 、凝聚共識,將專(zhuan) 精特新的理念傳(chuan) 播給廣大的中小企業(ye) 。此外,著力實施“百十萬(wan) 千”工程,力爭(zheng) “十四五”期間,培育百萬(wan) 家創新型中小企業(ye) 、十萬(wan) 家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萬(wan) 家“小巨人”企業(ye) 。

  記者:能否簡單介紹下,目前我國的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到底有多強?

  徐曉蘭(lan) :目前,我部已經培育了四批8997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引導帶動各地培育省級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7萬(wan) 多家。“小巨人”企業(ye) 以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中小企業(ye) 2%的數量,貢獻了5%的收入和近10%的利潤;戶均營業(ye) 收入和戶均利潤總額分別是規上工業(ye) 中小企業(ye) 的2倍和3倍;平均擁有發明專(zhuan) 利15.7項,平均研發強度達8.9%。去年公布的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中,14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在榜。剛才也講到,截至2022年底,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已占A股上市企業(ye) 總數的27%,占2022年新上市企業(ye) 數量的59%,其中科創板新上市企業(ye) 中72%的企業(ye) 是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也憑借其強勁的創新能力,為(wei) 提升產(chan) 業(ye) 鏈穩定性和競爭(zheng) 力作出重要貢獻,九成的“小巨人”企業(ye) 為(wei) 知名大企業(ye) 提供配套,一些重大工程、重點項目,也都有“小巨人”企業(ye) 的身影,我們(men) 常用“以專(zhuan) 注鑄專(zhuan) 長、以配套強產(chan) 業(ye) 、以創新贏市場”來概括他們(men) 。

  中小企業(ye) 好,中國經濟才會(hui) 好

  記者:您曾說,“新形勢下中小企業(ye) 的地位更加重要了”,怎麽(me) 理解這句話?

  徐曉蘭(lan) :截至去年末,我國中小企業(ye) 的數量超過了5000萬(wan) 戶,培育了近9000家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7萬(wan) 多家“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我國中小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吸納的就業(ye) 人數超過4億(yi) 。

  中小企業(ye) 好,中國經濟才會(hui) 好;中小企業(ye) 強,地區經濟才會(hui) 強。這是通過大量的數據調研得以論證的。新的征程中,中小企業(ye) 的作用更加重要,是保市場主體(ti) 、保居民就業(ye) 的主力軍(jun) ,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力支撐,為(wei) 實現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國市場主體(ti) 中,99%以上是中小企業(ye) ,中小企業(ye) 與(yu) 民營企業(ye) 互為(wei) 主體(ti) 。在這個(ge) 過程中,我們(men) 要切實落實“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通過多種政策、舉(ju) 措,不斷地提升中小企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推動中小企業(ye) 和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總監製丨高岩

  監製丨郭靜

  主持丨楊昶

  編輯丨陳庚 劉曉琛

  記者丨張棉棉 張國亮

  新媒體(ti) 編輯丨陳敬瑜 陳宇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