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5%左右”的增長目標 傳遞穩健與自信

發布時間:2023-03-08 10:07: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5%左右”——中國將2023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增速預期設立在這一水平。

  GDP增速預期,通常被視作判斷經濟形勢的頭號指標。“5%左右”的目標一經公布,立刻被海外媒體(ti) 廣泛報道。路透社、彭博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多家外媒援引國際權威機構和人士的分析表示,這一目標釋放出推動中國經濟向上向好的積極信號。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需要在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的基礎上長期保持經濟的合理增長。因此,經濟增長目標的設定,既要平衡好速度與(yu) 質量、活力與(yu) 有序、當前與(yu) 長遠等關(guan) 係,又要務實可行。“5%左右”的增長目標,符合當前中國經濟運行走勢和經濟發展規律,傳(chuan) 遞了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穩健與(yu) 自信。

  這個(ge) 目標合理適度。同樣的增速,基數越大,實際增長量也就越大。2022年,中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達121萬(wan) 億(yi) 元,全年6.1萬(wan) 億(yi) 元的經濟增量已經相當於(yu) 一個(ge) 中等國家全年的GDP。這一增量對應的增速3.0%,在世界經濟體(ti) 量排名靠前的主要經濟體(ti) 中也是領先的。由此觀之,將2023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目標定為(wei) “5%左右”,既避免片麵追求“強刺激”“高增速”,又保持了一定的速度,為(wei) 統籌推進擴大就業(ye) 、改善民生、防範化解風險等各項工作創造了條件,是一種兼顧“穩”與(yu) “進”、“好”與(yu) “快”的務實安排。從(cong) 今年各地發布的本地區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來看,全國31個(ge) 省區市中有27個(ge) 高於(yu) 全國,其中有23個(ge) 為(wei) “5.5%或以上”,勢頭好、勁頭足,這為(wei) 全國增速目標的實現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

  這個(ge) 目標注重質量。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城鎮新增就業(ye) 1200萬(wan) 人左右、居民消費價(jia) 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yu) 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單位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能耗和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等一係列關(guan) 乎發展“成色”的目標,與(yu) “5%左右”共同勾勒出今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藍圖。如果將視角拉長,中國追求高質量發展的脈絡清晰可見:2022年末,中國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達421.2萬(wan) 件,位居世界第一;過去五年,中國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年均增長10.6%;過去十年,中國經濟總量連續躍上新台階,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居於(yu) 首位,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GDP增速重要,卻不是中國衡量發展的唯一刻度。在保持合理增速的同時,把更多力量投入經濟結構的優(you) 化、經濟質量的提升,提高速度背後的含金量,已成為(wei) 中國社會(hui) 的共識。

  這個(ge) 目標增添信心。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中國擁有14億(yi) 多人口,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製造業(ye) 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五年來經濟年均增長5.2%。這一速度明顯高於(yu) 同期世界2.3%左右的平均增速。同時,中國有世界最完整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潛力最大的內(nei) 需市場,實現“5%左右”的高質量增長將為(wei) 世界帶來巨大機遇。穆迪公司在報告中將中國今明兩(liang) 年經濟增長預期均由此前的4%上調至5%;德國卡赫將全球研發中心落戶蘇州,吸引優(you) 秀人才;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直言“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我們(men) 在中國的成長故事才剛開始”……今年以來,外商外企紛紛以實際行動為(wei) 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沒有改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沒有改變。可以預期的是,“5%左右”的速度仍會(hui) 是主要經濟體(ti) 中最快的之一。中國毫無疑問仍將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未來,中國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ge) 首要任務,奮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項目標任務,為(wei) 世界貢獻更多精彩。

  (作者王俊嶺 為(wei) 本報評論員)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