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托幼,中國這樣兌現民生承諾
將生育津貼等經濟支持、延長產(chan) 假等時間支持、托幼服務等多元化的公共服務支持同平衡“家庭—工作”關(guan) 係的政策組合起來一體(ti) 實施,為(wei) 承擔撫幼責任的個(ge) 人和家庭提供係統性支持,有助於(yu) 減輕養(yang) 育負擔。
我國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正進入係統、全麵推進機構、社區、居家等各種養(yang) 老方式協調發展、資源整合和優(you) 化配置的新階段。
各地以養(yang) 老托育領域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建章、賦能、減負、創新,有力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健全嬰幼兒(er) 發展政策、完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等工作統籌解決(jue) 、跨越式發展。
33個(ge) 。
近日,首批全國嬰幼兒(er) 照護服務示範城市名單“出爐”。來自全國20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3個(ge) 城市入選,以城市為(wei) 單位整體(ti) 推進托育服務能力建設。
1000個(ge) 。
從(cong) 改善老年人居住環境、方便老年人日常出行、豐(feng) 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等六方麵著手,我國今年將創建1000個(ge) 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429個(ge) 。
回應與(yu) “一老一小”相關(guan) 的急難愁盼,全國429個(ge) 城市已經完成“一老一小”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編製工作,實現全國地市級全覆蓋。
“一老一小”,是大多數家庭的重要民生關(guan) 切。近年來,我國直麵“一老一小”這一最現實、最緊迫、最突出的民生問題,持續以此為(wei) 重點完善人口服務體(ti) 係,圍繞保基本、促普惠、市場化推進“一老一小”服務體(ti) 係建設,擴大服務有效供給,提升服務水平和專(zhuan) 業(ye) 化程度,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生育支持多方共促
為(wei) 保障當地適齡兒(er) 童就近入園,雲(yun) 南省保山市隆陽區黨(dang) 委、政府於(yu) 2021年“搬家”,給幼兒(er) 園“騰地”。10個(ge) 月後,一所占地總麵積12000平方米的幼兒(er) 園建成。
在首批全國嬰幼兒(er) 照護服務示範城市名單中,位於(yu) 西南邊陲的保山榜上有名。當地以幼有所育為(wei) 目標,加強普惠性保障建設。目前,全市每千人擁有托位3.6個(ge) 。
回應“一小”所需,近年來,以擴大服務供給、加強權益保障、強化經濟支持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生育支持政策漸次落地,降低生育、養(yang) 育、教育成本的各項舉(ju) 措先後實施,更好匹配和適應不斷增長的“幼有所育”需求。
提高優(you) 生優(you) 育服務水平、推進輔助生殖技術製度建設、多渠道“擴容”普惠性托育機構等,是擴大生育服務供給的有效措施。
為(wei) 改善優(you) 生優(you) 育全程服務,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提出一係列目標。比如到2025年,孕前優(you) 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群覆蓋率不低於(yu) 80%,產(chan) 前篩查率不低於(yu) 75%等。多地把提高優(you) 生優(you) 育服務水平列入為(wei) 民辦實事“清單”。在河南的重點民生實事中,婦幼免費篩查已連續7年“上榜”。廣東(dong) 2023年將免費為(wei) 64萬(wan) 名孕婦提供地中海貧血、唐氏綜合征、嚴(yan) 重致死致殘結構畸形的產(chan) 前篩查。
為(wei) 鼓勵和支持我國不孕不育夫婦的生育意願,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針對“關(guan) 於(yu) 建議將不孕不育治療納入免費醫療的提案”進行答複,表示將逐步把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
為(wei) 更好地釋放生育潛能,普惠性托育服務供給將在“十四五”時期集中發力。2023年地方兩(liang) 會(hui) 期間,多地提出增加托育機構、嬰幼兒(er) 托位。比如,河北提出創建標準化示範性托育機構300家;湖北擬新增3歲以下嬰幼兒(er) 托位4萬(wan) 個(ge) ;北京支持有條件的幼兒(er) 園招收2~3歲幼兒(er) ,新增托位6000個(ge) 。
在擴大生育服務供給的同時,我國注重以切實保護職工生育權益為(wei) 目標,采取有效措施優(you) 化生育休假製度,完善生育保險等相關(guan) 社會(hui) 保險製度。
新版人口與(yu) 計劃生育法規定,國家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父母育兒(er) 假,多地據此新設育兒(er) 假。上海、浙江等多地規定,子女3周歲前夫妻雙方每年均可休育兒(er) 假,安徽放寬到6周歲前。
生育保險相關(guan) 待遇保障也朝著積極支持生育的方向調整。202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7部門印發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地方可以探索將靈活就業(ye) 人員納入生育保險的覆蓋範圍,此舉(ju) 有望更好地保障靈活就業(ye) 人員的醫療和生育保障權益。
雲(yun) 南、山東(dong) 、湖南、遼寧、黑龍江等多地拿出“真金白銀”補貼生育家庭。除了直接發錢,對多子女家庭的住房保障力度也在擴大。截至2021年底,公租房保障已幫助111.4萬(wan) 有未成年子女家庭、6.9萬(wan) 三孩家庭、2.3萬(wan) 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解決(jue) 了住房問題。
2022年,“有寶家庭”迎來減稅“紅包”。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設立3歲以下嬰幼兒(er) 照護個(ge) 人所得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的通知》,生育由家庭事務領域進入公共事務領域,釋放出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的明確信號。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hui) 工作與(yu) 社會(hui) 政策係教授吳帆表示,將生育津貼等經濟支持、延長產(chan) 假等時間支持、托幼服務等多元化的公共服務支持同平衡“家庭—工作”關(guan) 係的政策組合起來一體(ti) 實施,為(wei) 承擔撫幼責任的個(ge) 人和家庭提供係統性支持,有助於(yu) 減輕養(yang) 育負擔。
老年人安享晚年
作為(wei) 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過百萬(wan) 的中心城市,截至2021年底,青海省西寧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35.42萬(wan) 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4.35%,占全省老年人口的49.24%。緊盯老年人用餐問題,當地建成“幸福食堂”276個(ge) ,形成“十五分鍾”助餐服務網絡,建立助餐補貼製度,讓困難老年人每天隻需一元錢就可享受量足味美的午餐。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實現全體(ti) 老年人享有基本養(yang) 老服務”,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我國養(yang) 老服務的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各地建立健全基本養(yang) 老服務清單製度、建立精準服務主動響應機製、完善基本養(yang) 老服務保障機製,提高基本養(yang) 老服務供給能力,提升基本養(yang) 老服務便利化可及化水平等,更好推動實現“老有所養(yang) ”。
照單辦事,“服務誰”“怎麽(me) 服務”“由誰提供服務”更加明確。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發布,建立基本養(yang) 老服務清單製度首次出現在中央文件中。江蘇、浙江、北京等地發布的2022版基本養(yang) 老服務清單顯示,在管基本、麵向全體(ti) 老年人、政府主導提供的原則性、框架性要求下,服務對象、服務內(nei) 容、服務標準等操作層麵要求更加清晰,努力為(wei) 老年人提供更方便可及、城鄉(xiang) 均衡、優(you) 質共享的基本養(yang) 老服務。
主動響應,“服務找人”“補貼找人”讓基本養(yang) 老服務更精準。
2022年,民政部等10部門印發的《關(guan) 於(yu) 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guan) 愛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3年底前,我國將基本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guan) 愛服務機製。
位於(yu) 安徽省西南部的安慶市,鼓勵社區社會(hui) 組織、網格員、誌願者等走訪困難群眾(zhong) ,及時將其納入政府購買(mai) 基本養(yang) 老服務範圍。保山對有意願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實行集中供養(yang) ,給無意願的分散特困人員發放補貼、委托照護。變“人找政策”為(wei) “政策找人”,應保盡保、應助盡助,讓更多老年人擁有實實在在、明明白白的獲得感。
多元參與(yu) ,基本養(yang) 老服務保障機製更完善。
2022年,財政部將“推廣政府購買(mai) 基本養(yang) 老服務”列為(wei) 深入推進政府購買(mai) 服務改革的六個(ge) 重點領域。西寧按照60周歲以上的困難老年人每人每月最高210元、80周歲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最高120元的標準,由專(zhuan) 業(ye) 社會(hui) 組織為(wei) 全市約5.8萬(wan) 名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醫等6大類36項服務。杭州鼓勵養(yang) 老社會(hui) 公益組織參與(yu) 入戶看護失能、失智人員工作,引導社區發揮鄰裏互助優(you) 勢,發展鄰裏互助看護服務。圍繞老年人“周邊、身邊、床邊”的基本養(yang) 老服務日益豐(feng) 富完善、便利可及、高效多元。
兜底線、保基本,基本養(yang) 老服務供給更充分更可持續。
2021年,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ye) 發展和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規劃》,明確要求強化公辦養(yang) 老機構兜底保障作用。多地持續提升公辦養(yang) 老機構基本養(yang) 老服務能力,延展兜底保障“深度”。陝西省西安市連續三年對全市13所敬老院進行提升改造,開辟失能照護單元,增設護理型床位1578張。安慶投入資金8700萬(wan) 元,規範建設連鎖化、標準化的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網絡,提升改造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站102個(ge) 。針對特困、低保、高齡、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持續強化,為(wei) 人人都能“養(yang) 的了老”“養(yang) 得起老”“養(yang) 得好老”奠定良好基礎。
居家生活、社會(hui) 參與(yu) ,基本養(yang) 老服務更便利可及。
浙江將家庭適老化改造列為(wei) 民生實事之一,以每戶補貼資金6000元為(wei) 標準,已對4萬(wan) 多戶居民進行了適老化改造。西寧在全市範圍內(nei) 建設了2480張家庭照護床位,有效提升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居家護理水平,打通居家照料服務的“最後一公裏”。
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yu) 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黃石鬆表示,我國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正進入係統、全麵推進機構、社區、居家等各種養(yang) 老方式協調發展、資源整合和優(you) 化配置的新階段。
一體(ti) 推進養(yang) 老托育
近年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準確把握人口發展大勢,及時回應民生關(guan) 切,一體(ti) 推進、統籌解決(jue) “一老一小”問題。通過落實優(you) 惠政策,減輕成本負擔,實現養(yang) 老托育服務體(ti) 係一體(ti) 規劃、一體(ti) 實施、一體(ti) 突破,更加便利可及的養(yang) 老托育服務正在走進生活。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特殊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網絡建設、養(yang) 老機構服務提升、普惠托育服務擴容、兒(er) 童友好城市建設等五大項目列為(wei) “一老一小”重點服務項目。
各地各部門以養(yang) 老托育領域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建章、賦能、減負、創新,有力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健全嬰幼兒(er) 發展政策、完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等工作統籌解決(jue) 、跨越式發展。
建章。2013年以來,“一老一小”領域規劃、政策密集出台,養(yang) 老服務政策體(ti) 係基本建立,托育服務政策體(ti) 係加快健全完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ye) 發展和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規劃》《關(guan) 於(yu) 促進養(yang) 老托育服務健康發展的意見》等重要政策出台級別高,涉及範圍廣,囊括優(you) 化養(yang) 老服務市場環境、發展嬰幼兒(er) 照護、優(you) 化生育政策等多方麵,為(wei) “一老一小”事業(ye) 與(yu) 行業(ye) 長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一係列“一老一小”服務配套政策確保頂層設計落地落細。
賦能。各地整合資源力量,從(cong) 土地、住房、財政、投融資、人才等多方麵力促養(yang) 老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以加快推進養(yang) 老服務緊缺人才培養(yang) 為(wei) 例。上海市楊浦區在全國率先將養(yang) 老護理員作為(wei) 重點人才引進落戶。從(cong) 2021年起,北京對應屆畢業(ye) 生進入養(yang) 老服務行業(ye) 的,分三年發放入職獎勵;對養(yang) 老護理崗位在職人員,結合其職業(ye) 技能等級,按照500元至1500元不等五個(ge) 檔位,直接向本人發放津貼。
減負。從(cong) 中央到地方,各地各部門通過減輕房租、稅費負擔等方式為(wei) 養(yang) 老托育服務業(ye) 紓困解難,送去“及時雨”。2021年以來,保山減免育兒(er) 機構水電費等費用90多萬(wan) 元;撥付穩崗返還資金3.84萬(wan) 元,發放就業(ye) 見習(xi) 補貼7.85萬(wan) 元。為(wei) 切實減輕養(yang) 老機構麵臨(lin) 的階段性困難,推動養(yang) 老服務行業(ye) 穩定發展,湖南出台扶持養(yang) 老機構紓困發展的若幹措施,如對民政係統公建民營養(yang) 老機構減免2022年度場地租賃、運營管理等上繳費用,免租期內(nei) 的在原有期限上順延1年。
創新。為(wei) 滿足養(yang) 老托育服務多樣性需求,各地持續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養(yang) 老托育服務模式。多地采取公建民營、民建公助、委托管理等方式,支持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養(yang) 老服務業(ye) 。更實惠、更多樣、更高品質的養(yang) 老服務正在充分發展。
“十三五”時期以來,海南有7家公辦養(yang) 老機構實現公建民營,38家實行委托管理。上海市虹口區以“公建民營”模式建設和運營的彩虹灣老年福利院針對虹口籍和長期護理保險照護四級以上的老人的基本收費價(jia) 格約為(wei) 3000元/月至6000元/月。
杭州、深圳、成都等地開始探索“醫育結合”的嬰幼兒(er) 照護服務模式。截至2022年7月底,杭州1026家嬰幼兒(er) 照護服務機構已實現兒(er) 童保健人員簽約服務全覆蓋。以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和深圳寶安區婦幼保健院為(wei) 代表的公立醫院探索建設托育機構,依托醫院的醫療、保健資源,從(cong) 健康、營養(yang) 、安全等多方麵助力孩子及家庭的成長發展。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張欣 參與(yu) 采寫(xie) :吉哲鵬 張子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