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從嚴治理直播行醫亂象

發布時間:2023-03-21 10:28:00來源: 經濟日報

  近段時間,隨著直播帶貨的火熱,一些不具備相關(guan) 資質的養(yang) 生類賬號,通過語言、形象等暗示,規避平台關(guan) 鍵詞審查,在直播間借賣“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之名,行“開方子賣藥”之實。這樣的行為(wei) 不僅(jin) 擾亂(luan) 了市場秩序,更直接威脅消費者生命健康和財產(chan) 安全。

  具體(ti) 來說,開方子和賣藥是兩(liang) 種行為(wei) 。開方子需要行醫資格。就算是醫生開展網絡診療,也有嚴(yan) 格的準入門檻和明確要求。某些直播間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同樣,賣藥也需要相關(guan) 資質。此前出台的《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對網絡藥品的銷售資質、經營方式、銷售範圍作出了嚴(yan) 格規範。從(cong) 辦法來看,某些直播平台售藥也可能存在違規。

  醫療活動因為(wei) 涉及病患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在流程與(yu) 規範方麵都有極為(wei) 嚴(yan) 格的要求。但在某些直播間中,直播人員一不展示行醫資格、相關(guan) 許可證明,二不詢問具體(ti) 症狀、不做相關(guan) 檢查,哪不舒服立馬“開方子抓藥”。許多購買(mai) 了這些所謂“藥品”的消費者表示,這些“藥品”非但沒用,反而增加了身體(ti) 不適。這些養(yang) 生類賬號不僅(jin) 涉嫌違法“行醫”,還可能是非法售藥。

  部分直播平台監管不到位,某些商家掛羊頭賣狗肉,一些患者病急亂(luan) 投醫,多種因素導致直播行醫賣藥等亂(luan) 象頻出。藥品安全問題無小事。對這種違法違規行為(wei) ,一定要多方治理,嚴(yan) 厲打擊。

  監管部門應完善現有法律法規,加強聯合執法力度。針對依托網絡空間出現的新型違規行醫賣藥行為(wei) ,執法部門應不斷提高執法水平與(yu) 能力,把現有法律規範對消費者的保護落到實處,為(wei) 消費者人身財產(chan) 安全撐起保護傘(san) 。

  平台方也應負起相應的監管責任。大眾(zhong) 選擇在平台上消費,是基於(yu) 對平台的信任。而依托平台違規行醫賣藥的行為(wei) 坑害了消費者,在透支信用的同時也給平台健康運行帶來了隱患。平台方理應有所行動來規範此類行為(wei) 。

  此外,遵紀守法維護公序良俗也是直播平台的責任與(yu) 義(yi) 務。盡管目前平台方對藥品銷售行為(wei) 作出了較為(wei) 嚴(yan) 格的約束與(yu) 規範,但還應借助有效手段織起管理網,保護好平台用戶合法權益。

  作為(wei) 消費者也應提高醫療素養(yang) ,擦亮雙眼,不要貪圖一時方便與(yu) 便宜而相信所謂的偏方、靈藥。身體(ti) 不適應及時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醫,以免對自己人身健康與(yu) 財產(chan) 安全造成不必要的損害。

  此外,要加大醫療衛生領域宣傳(chuan) 力度,幫助公眾(zhong) 樹立起科學健康觀,形成尊重知識、相信科學的社會(hui) 氛圍。唯有如此,才能壓縮違規行醫賣藥行為(wei) 的生存空間。(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辛自強)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