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氛圍感”睡眠:你的失眠自救指南

發布時間:2023-03-21 10:3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每天晚上讓自己入睡都像上戰場一樣,身心俱疲”“剛開始上班特別不適應,整晚整晚睡不著”“和同齡人對比產(chan) 生的壓力,讓我備感焦慮”“放下手機,吃一片褪黑素,一直躺到早上7點多也沒能入睡”……打開各大社交平台,一夜好眠好像成為(wei) 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奢侈品”。今年的3月21日是第二十二個(ge) 世界睡眠日,主題是“良好睡眠,健康之源”。而在快節奏的時代,如何沾床就睡,保持健康作息,已經和增發、減肥一起被列入當代年輕人最關(guan) 心的三個(ge) 問題。

  接納失眠,才能與(yu) 它和解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心理測查中心主任孟繁強告訴筆者,他在臨(lin) 床工作中觀察到,除了主動性熬夜,更多年輕人容易因為(wei) 心理壓力、情緒問題出現睡眠障礙。“失眠常常會(hui) 導致有此問題者白天比較困倦、疲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減退,也容易出現易怒、焦慮甚至抑鬱的情緒,從(cong) 而給生活工作帶來比較大的影響。”

  00後在讀大學生孫嘉琪最近因保研、考研等學業(ye) 壓力陷入失眠焦慮的惡性循環中。“一閉眼就是這些事情,越想越焦慮,越想越清醒。”這樣的狀態持續一段時間後,孫嘉琪有了睡眠恐懼,每天很怕到晚上——在室友睡著後均勻的呼吸聲中,自己又將輾轉反側(ce) 。

  “這種擔心和焦慮會(hui) 讓人很難達到一個(ge) 比較平靜的入睡狀態,同時加重失眠的惡性循環,讓人一天比一天睡得差。”孟繁強說,“很多時候是由於(yu) 過度的擔心,比如‘我覺得今天睡不好,明天的工作一定會(hui) 很糟糕’,這樣的想法反而會(hui) 加重睡前的焦慮。”適當接納偶爾出現失眠的自己,平和心態,是與(yu) 失眠和解的第一步。

  藥物治療絕不是第一選擇

  不少人在失眠時會(hui) 自行服用褪黑素、安眠藥等緩解,而選擇去醫院尋求專(zhuan) 業(ye) 幫助的人卻較少。近年來,褪黑素成了年輕人的“常備藥”。有數據顯示,褪黑素的市場規模自2015年起快速增長,到2022年已達5.43億(yi) 元,同比2019年增長10.1%。

  工作了兩(liang) 年的周維然初入職場時因為(wei) 環境變化等原因導致作息混亂(luan) ,經常很累卻睡不著,又覺得因為(wei) 失眠去就醫有些小題大做,於(yu) 是在瀏覽社交媒體(ti) 平台相關(guan) 分享帖後,開始在睡前一小時服用褪黑素。“感覺吃褪黑素確實容易困得早,但吃了之後經常隔一到兩(liang) 個(ge) 小時就會(hui) 醒一次,總覺得到時間該起床了。”周維然提到,由於(yu) 找不到別的有效方法能讓自己快速入睡,隻能一直吃褪黑素。

  “藥物永遠都不是失眠患者的第一選擇。”孟繁強表示,褪黑素從(cong) 本質上來講是一種保健品,並不是安眠類藥物,也不能替代傳(chuan) 統藥物治療失眠,更適合一些倒班、倒時差的人。而對於(yu) 入睡困難、睡眠質量差的患者而言,長期效果並不理想,同時可能導致一些不良反應,比如長期大劑量服用褪黑素,會(hui) 產(chan) 生經常性頭疼、眩暈。“目前,國內(nei) 所有權威的睡眠障礙診治指南,也都沒有推薦褪黑素治療失眠,所以建議大家不要盲目服用。”孟繁強說。

  安眠藥雖然可以輔助患者盡早入眠,但作為(wei) 一種可以抑製中樞神經係統的藥物,服用藥量越大,對中樞神經係統的抑製也越強,錯誤服用可能導致患者昏睡、呼吸麻痹,嚴(yan) 重時甚至會(hui) 導致死亡。因此,患者在很難把握安眠藥的服用劑量和方法時,應該先明確失眠的觸發因素,通過調整作息、放鬆心態,或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某些物理或藥物治療方式來緩解失眠。找準原因,對症下藥,才是應對失眠的“科學密碼”。

  將床上的壓力轉移至床下

  不少“陽康”的人頻頻出現睡眠問題,除了受病毒侵襲,身體(ti) 機能未完全恢複外,孟繁強觀察到部分患者陷入了一種群體(ti) 性焦慮——身邊人都說“陽康”後睡眠質量變差,自己也產(chan) 生了預期焦慮,自然不利於(yu) 睡得踏實。那麽(me) 究竟如何才能睡個(ge) 好覺?

  孟繁強建議,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睡眠習(xi) 慣,調整作息,在一個(ge) 時期內(nei) 保證規律的睡眠和起床時間,非必要不頻繁熬夜。其次是堅持鍛煉,例如慢跑、散步、打球等,在增加睡眠動力的同時調節情緒。但要注意在白天或睡前3小時前運動,才會(hui) 對睡眠有益。此外,規律的三餐、合理的膳食也非常重要。睡前不過饑或者過飽,睡前七八個(ge) 小時內(nei) 盡量不飲酒、咖啡或含咖啡因的飲料。

  孟繁強還提到,要改善睡眠環境,睡前調節壓力、放鬆心情,比如做做瑜伽、看看書(shu) 、聽聽舒緩的音樂(le) ,逐漸讓自己靜下來。

  有些人習(xi) 慣在夜深人靜時躺在床上思考一些事情,神誌反而愈加清醒,這時不妨給自己設立一個(ge) “睡眠緩衝(chong) 區”,即留出焦慮的時間。在上床之前,空出一段時間專(zhuan) 門思考工作、學習(xi) 上的事情該如何處理並記錄下來,第二天醒來後再根據前一天的方案處理,將床上的壓力轉移到床下。

  “其實,睡眠需要一種氛圍感,睡眠環境需要我們(men) 感覺舒適。”最後,孟繁強說,“盡量減少在床上處理工作、學習(xi) 、玩手機這些跟睡眠無關(guan) 的事情,反而能讓我們(men) 看到床或者躺在床上時的第一反應變成‘我要睡覺’,就像一種條件反射一樣。8小時工作,8小時娛樂(le) ,8小時睡眠是生活狀態的三部分,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當下,無論比例如何調整,也不要舍去其中之一。”

  (文中失眠者均為(wei) 化名)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