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道停車違章搭建 小區消防通道豈能“此路不通”
消防通道是指消防人員實施營救和被困人員疏散的通道,被譽為(wei) “生命通道”。為(wei) 保持消防通道暢通,我國法律和消防技術標準對其設置和管理作出了一係列明確要求。
近年來,隨著高層建築日益增加、私家車越來越多,加上公眾(zhong) 的法律和安全意識不強、有關(guan) 單位管理不到位等原因,車輛亂(luan) 停亂(luan) 放、堵塞消防車通道的現象屢禁不止。
小區的消防安全和每個(ge) 人都息息相關(guan) ,滅火是消防救援人員義(yi) 不容辭的職責,但火災的防範每個(ge) 人都有責任。相較於(yu) 占用消防通道帶來的嚴(yan) 重後果,現行法律處罰較輕,難以起到約束作用。同時,相關(guan) 法律責任有待進一步厘清。
3月17日,一段“小區發生火災,私家車占用消防通道被熱心居民掀翻”的視頻在網上引發關(guan) 注。據了解,此事發生在江蘇泰興(xing) ,當時一小區高層住戶發生火災,消防車前來救援時發現,消防通道被多輛私家車占用無法通行,其中一輛私家車的車主始終聯係不上。情急之下,附近居民合力將車掀翻至路邊,讓消防車通過。
消防通道是指消防人員實施營救和被困人員疏散的通道,被譽為(wei) “生命通道”。為(wei) 保持消防通道暢通,我國法律和消防技術標準對其設置和管理作出了一係列明確要求。但近年來,隨著高層建築日益增加、私家車越來越多,加上公眾(zhong) 的法律和安全意識不強、有關(guan) 單位管理不到位等原因,車輛亂(luan) 停亂(luan) 放、堵塞消防通道的現象屢禁不止。
近日,《法治日報》記者在北京隨機走訪多個(ge) 小區看到,不少小區都存在消防通道不同程度被占用的情況。如何治理消防通道堵塞問題暢通“生命通道”?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占道停車違章搭建
嚴(yan) 重堵塞消防通道
3月20日上午,記者先後來到北京市西城區榮豐(feng) 2008小區、白雲(yun) 觀北裏小區、汽南小區、西便門外大街7號院和10號院、真武廟四條1號院等地走訪發現,多個(ge) 小區標注黃色字體(ti) 的消防通道上,都停放著私家車。有的是兩(liang) 輛車一橫一豎停放,占用了至少一半的消防通道,有的是幾輛車豎排依次停放在消防通道上。
當天20時,記者來到北京市朝陽區北聯小區,這是一個(ge) 僅(jin) 有兩(liang) 排五層樓的老舊小區,入口處及內(nei) 部道路沒有明顯消防通道標識。小區內(nei) 未劃設停車位,一輛灰色麵包車斜停在道路中間,完全堵住了小區主幹道,左右兩(liang) 側(ce) 可供通行的寬度不足一米。一輛白色汽車停在單元樓門口,不僅(jin) 堵住了通行道路,還影響居民上下樓。
一位小區居民告訴記者,該小區私家車亂(luan) 擠亂(luan) 占的情況很普遍,還有一些居民違章搭建,嚴(yan) 重影響了消防通道的暢通。
除了汽車外,一些消防通道還成為(wei) 自行車、摩托車、電動車的停車位。
近日,記者在北京東(dong) 城區錫拉胡同小區看到,一處緊閉的灰色大門上掛著白底紅字牌子“消防通道 禁止堵占”。大門被一條3厘米左右粗的鐵鏈纏繞兩(liang) 圈鎖住,大門內(nei) 狹窄的通道裏,停靠著10餘(yu) 輛老式自行車、山地車、共享單車以及電動車。而在朝陽區水電二局家屬院內(nei) ,在寫(xie) 明“消防通道 禁止停車”的黃色網格線內(nei) ,10餘(yu) 輛電動三輪車、摩托車、自行車隨意擺放,占據了消防通道近二分之一的麵積。
在位於(yu) 北京北五環外的萊圳家園,記者注意到,在小區一處標明“消防通道 請勿占用”的大門旁,停放著20餘(yu) 輛電動車和自行車。據小區工作人員介紹,雖然物業(ye) 公司在這裏擺上了消防墩,私家車無法駛入,但仍不能限製電動車和自行車隨意擺放,“因為(wei) 小區內(nei) 車棚太少太小,許多居民的車沒地方停放,就把車停在了這裏”。
對於(yu) 消防通道上的非機動車,在上述工作人員看來“也很麻煩”,因為(wei) 機動車一般還能找到車主,“非機動車涉及幾十個(ge) 車主,很多時候根本找不到人,有的電動車很重,一旦發生火災,要快速處理也不容易”。
按照《建築設計防火規範(2018年版)》,街區內(nei) 的道路應考慮消防車的通行,且消防車道應符合淨寬度和淨空高度均不小於(yu) 4米、轉彎半徑滿足消防車轉彎需求、消防車道與(yu) 建築之間不應設置妨礙消防車操作的障礙物。
樓道內(nei) 部堆滿雜物
存在消防安全隱患
據公開資料,北京12345服務熱線今年前兩(liang) 個(ge) 月接到的有關(guan) 消防安全的訴求已超過1300件。其中,市民對消防通道是否暢通的問題尤為(wei) 關(guan) 注。而除了消防車通道外,作為(wei) 消防人員實施營救和被困人員疏散的通道,消防通道還包括樓梯口、過道等。
在朝陽區水電二局家屬院的一棟單元樓內(nei) ,左側(ce) 斑駁的牆壁上掛了一塊藍底白字的牌子,上麵寫(xie) 道,“特別提示,樓內(nei) 禁停電動車、公共區域禁止堆放雜物”,並在文末附上了物業(ye) 公司的聯係電話。但往上走兩(liang) 層,記者看到樓梯拐角處堆了兩(liang) 個(ge) 白色塑料筐,還有幾個(ge) 大塑料袋裏裝著玩具和舊皮鞋等雜物,占了樓道內(nei) 通行寬度的三分之一。
3月20日晚上,在朝陽區花園閘北裏,打開一扇虛掩的單元門,逼仄的樓道裏,左側(ce) 一輛老式自行車、右側(ce) 一輛電動車占據了一半的寬度,而步梯僅(jin) 剩下不足70厘米寬度,勉強能供一名成年人通行。單元樓門口的白色油漆牆上,掛著社區的宣傳(chuan) 標語“清理雜物暢通道,遇有火情方便跑”。
在北聯小區,小區居民主動帶記者“去看看更加嚴(yan) 重的樓道堵塞情況”——從(cong) 3樓開始,樓道堆放著長木板、舊書(shu) 櫃、塑料袋、大紙箱等易燃物品,還有形色各異的紅色鐵桶、不鏽鋼飯盒、老式電視機層層疊疊堆了兩(liang) 米多高。
在社交平台上,因樓道堆積雜物占用消防通道所引發的爭(zheng) 吵不絕於(yu) 耳。
“堵塞消防通道,到底誰有執法權?”一位來自河南的網友發文稱,他所居住的單元樓有十幾戶將空調外機移到了步梯間,安全隱患讓人心底難安。一位來自江蘇的網友說,其所居住樓棟的消防通道被一台舊輪椅、長木板、小圓桌堵得死死的。為(wei) 此,他聯係消防救援、物業(ye) 公司、城管等各方力量,仍未得到妥善解決(jue) ,“要麽(me) 是沒有執法權,要麽(me) 是隻能通過協商解決(jue) ”。
“生命通道”堵塞,一旦出事危及生命。
浙江寧波消防救援支隊實驗顯示,同一段救援路,如果消防救援一路暢通,隻需3分2秒便可抵達火災現場,此時發生火災的室內(nei) 溫度為(wei) 24.8℃(實驗時間為(wei) 冬天)。而一旦途中發生堵塞,消防員可能要花9分56秒才能抵達火災現場,此時發生火災的室內(nei) 溫度將達到752.6℃。
“每次出警時,我們(men) 最擔心的就是遇到消防通道被堵塞的情況。”遼寧省某消防救援支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堵塞消防通道的問題一直不太容易解決(jue) ,一般來說,居民區消防通道堵塞,可以先聯係物業(ye) 公司協調解決(jue) 。如果是建築高度超過27米的住宅,屬於(yu) 高層民用建築,歸消防救援部門管,可以打12345便民熱線轉到消防救援部門,讓消防救援人員到場處理。”
監管缺失罰不責眾(zhong)
讓車主存僥(jiao) 幸心理
“有消防檢查,我們(men) 配合一下。檢查完了,你們(men) 配合一下,不要老讓我們(men) 挪車了”“哪有那麽(me) 多火災,真遇到挪車也來得及”“難道為(wei) 了消防,就讓業(ye) 主365天不方便嗎”……這是采訪過程中,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向記者轉述的一些業(ye) 主的觀點。
該工作人員無奈地說,對於(yu) 這種情況,他們(men) 做工作時經常陷入“說不動”“勸不動”的窘境。
實際上,記者在走訪中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記者看到不少停在小區消防通道上的汽車都預留了電話號碼,便打過去提醒對方不應將車子停在消防通道上,如有火災發生,會(hui) 影響消防車通過,但對方的回複大多為(wei) “馬上就走,稍微占一下”“這不是沒著火嘛”等,還有司機稱記者“小題大做”,便掛斷了電話。
“一些私家車主認為(wei) 消防通道那麽(me) 大一地方,老那麽(me) 空著是一種浪費。但是一旦發生火災,就容易造成非常嚴(yan) 重的後果。”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翟業(ye) 虎認為(wei) ,相較於(yu) 這種行為(wei) 帶來的嚴(yan) 重後果,現行法律處罰較輕,難以起到約束作用。同時,相關(guan) 法律責任有待進一步厘清。
“火災救援分秒必爭(zheng) ,占用消防通道會(hui) 阻礙救援工作,影響救援速度,造成更大傷(shang) 亡。如果占用消防通道的物品是可燃物,還有可能加重火情,使撲滅更加困難。”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治理研究院教授王宏偉(wei) 說,很多居民平常會(hui) 在樓道內(nei) 放置廢舊物品,一旦發生火災會(hui) 阻礙人員疏散,延長疏散時間,甚至導致踩踏事故出現。
在受訪專(zhuan) 家看來,小區的消防安全和每個(ge) 人都息息相關(guan) ,滅火是消防救援人員義(yi) 不容辭的職責,但火災的防範每個(ge) 人都有責任。然而,因當前很多居民法律意識不強、私家車主普遍存在僥(jiao) 幸心理等原因,消防通道被占用的情況屢屢發生。
為(wei) 何“消防通道禁止停車”的警示對一些人沒有約束力?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教授陳幽泓分析認為(wei) ,關(guan) 於(yu) 消防通道被阻塞的討論之所以持續多年,主要是這個(ge) 問題不是單純的民事行為(wei) ,牽扯到消防、交通、行車、公共管理等諸多事務。原本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可以根據消防通道被阻塞造成的後果來追查責任人,但現實中存在權屬不明、管理混亂(luan) 等問題。
對此,有物業(ye) 管理方麵的人士表示,物業(ye) 公司是小區消防通道的第一負責人,讓消防救援部門每天或經常去所有住宅小區進行監督檢查不現實,物業(ye) 管理公司應切實承擔起相應責任。但物業(ye) 公司並沒有執法權,所以在進行消防通道管理時常常也會(hui) 麵臨(lin) 一些困難。此外,消防通道在小區內(nei) 部,交管部門也無法對占用消防通道的行為(wei) 進行管理和處罰。
“物業(ye) 公司不是執法單位,不能處置放在消防通道的個(ge) 人物品,因此隻能起勸阻的作用,並不能有效解決(jue) 這類問題。有執法權的部門就算去貼罰單,也不可能天天去處罰,用罰和管的方式來處理這個(ge) 事情恐怕很難,最後就有可能變成法不責眾(zhong) 。”北京市律師協會(hui) 物業(ye) 管理法律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主任包華說。
陳幽泓也提到,目前罰不責眾(zhong) 的情況較為(wei) 普遍,建議通過業(ye) 主大會(hui) 製定物業(ye) 管理公約來約束業(ye) 主個(ge) 人行為(wei) 、激發其主體(ti) 意識,有效維護社區的公共安全和秩序。
公共配套設施缺乏
停車難問題待破解
除了處罰力度有限以外,小區停車難也是造成消防通道被占、問題難以有效解決(jue) 的一大原因。
3月12日(周日)19時30分,萊州家園小區外圍道路右側(ce) 已經停滿了私家車,一輛黑色私家車停在左側(ce) ,僅(jin) 給通行留下不到3米的寬度。“這明顯屬於(yu) 堵占消防通道,一般碰到這樣的情況,我們(men) 都得打電話聯係車主,讓他們(men) 挪車。”一位正在巡查的社區保安告訴記者。
然而,據記者觀察,當時周邊幾乎已經沒有空車位了。一位社區居民告訴記者,地下車庫兩(liang) 層也已停滿,車主要挪車恐怕很難找到車位。
有小區居民介紹,“以前小區經常出現消防通道被堵占的情況,在換了物業(ye) 公司後好多了,在不影響消防車通行的情況下,小區外圍道路一側(ce) 也是允許停私家車的”。然而記者走訪看到,小區馬路一側(ce) 幾乎停滿了私家車,在一些角落還是會(hui) 出現車輛堵占消防通道的情況。
包華說,隨著近年來家庭購置各式車輛的需求上升,老舊小區原有的停車區域規劃不足,一些業(ye) 主為(wei) 了停車便利,還有的是沒地方停車,無奈之下便將車停在消防通道,導致有的消防通道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停著車。
“這跟大眾(zhong) 對於(yu) 生活的需求沒有得到合理的滿足,原先的規劃、設計的公共空間和現在居民的生活需求不匹配有很大關(guan) 係,尤其在很多老舊社區公共配套設施缺乏。”包華說,因此,法不責眾(zhong) 雖然跟法治原則、法治精神相違背,但也確實是當下的執法難題。
包華建議,可以通過宣傳(chuan) 、教育、執法、管理等綜合治理的方式解決(jue) 這個(ge) 難題,該執法的執法、該勸阻的勸阻。同時,如果在小區內(nei) 能夠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能力,讓廣大業(ye) 主的停車需求得到滿足,也會(hui) 讓這個(ge) 問題有所緩解。
陳幽泓認為(wei) ,可以通過成立業(ye) 委會(hui) 並使其有效運轉,或者讓業(ye) 主和物業(ye) 服務單位合作,以合理解決(jue) 消防通道阻塞的問題。以無錫春江花園社區為(wei) 例,該社區業(ye) 主大會(hui) 推出的春江花園社區車輛管理服務站模式是社區治理、多元共治的典範。其中,車輛管理服務站屬於(yu) 公共管理和服務性質,但是由業(ye) 主大會(hui) 和其他當事方共建,由業(ye) 主大會(hui) 承擔主要管理責任(包括費用成本)。此模式一些地方可以借鑒。
此外,受訪專(zhuan) 家還呼籲,應該通過各種宣傳(chuan) 教育手段,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識。
“消防大計、教育為(wei) 本,可以多方麵開展消防安全知識教育、火災案例教育、法治教育等,不斷提高小區居民的公共安全意識和消防安全意識。”翟業(ye) 虎說,消防工作要以降低事故傷(shang) 害為(wei) 目的,以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麵負責、公民積極參與(yu) 為(wei) 原則。(記者 趙麗(li) 實習(xi) 生 胡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