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科技賦能春耕 田間地頭有哪些“新科技”?

發布時間:2023-03-31 14:40: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一日春耕十日糧,十日春耕穀滿倉(cang) 。”現在正是春耕大忙的時間,不過通過剛才的短片,不知道您發現沒有,如今的田間地頭,農(nong) 民勞碌的身影越來越少,農(nong) 機隆隆作響的聲音越來越多,各路機器人的幹勁兒(er) 越來越足。北鬥衛星、無人駕駛、田間氣象站等等新科技為(wei) 春耕助力賦能,讓現在的田間地頭充滿了“科技範兒(er) ”。根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印發的《“十四五”全國農(nong) 業(ye) 機械化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的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將達到75%。如何對農(nong) 作物遠程“把脈問診”?新農(nong) 人如何當起“甩手掌櫃”?田野上都還有哪些“科技範兒(er) ”?接下來進入今天的一問到底。

  新式播種機插秧機 北鬥導航是“標配”

  眼下,全國各地的農(nong) 田裏正上演著一場“機器人大作戰”。我們(men) 先來看看田間地頭現在多了哪些新機器人?

  我們(men) 先去新疆看看——自帶北鬥導航的播種機。在新疆昌吉瑪納斯縣六戶地鎮的千畝(mu) 春小麥種植基地,裝有北鬥導航係統的大馬力拖拉機,帶著改良後的新式播種機,正在進行春小麥播種。這種播種機可按照預先設定的線路進行精量播種,而且覆土、鋪設滴灌帶也同步完成,不僅(jin) 實現了全程機械化,還提高了作業(ye) 精度和效率,每天可比傳(chuan) 統播種機多播50畝(mu) 地左右。

  接下來我們(men) 再去江西看看。隨著各種智能化新技術的運用,江西永新縣春耕生產(chan) 衝(chong) 出了“加速度”,提前進入早稻插秧期。插秧機在農(nong) 機手的操控下在農(nong) 田裏來回穿梭,將剛剛長成的第一批秧苗整齊地插入泥土中。每台插秧機還裝上了最新的北鬥係統,在遠端就可以實現農(nong) 機作業(ye) 全過程管理。智能化、機械化的運用能夠讓糧食產(chan) 量增長10%。

  在今年的春耕生產(chan) 中,育秧過程也升級了“新版本”。在江西省吉安市醪橋鎮黃泥洞智能化育秧工廠,綠油油的秧苗整齊地擺放在自動育秧苗床上,一排排自動化循環育秧設備正全天候運行,隨著機器的運轉,勻速地上下運動,讓秧苗輪換獲得更好的陽光照射。機器還可以自動噴水、施肥,有了它們(men) 幫忙,一個(ge) 人就可以管理6000畝(mu) 的秧苗。

  采茶人為(wei) 何能當"甩手掌櫃"?

  農(nong) 業(ye) 科技的運用打開了種田人的新空間,我們(men) 再去采茶園看看。眼下,正是春茶采摘旺季,各地的茶農(nong) 都在忙著采摘茶芽。不過您知道嗎?現在采茶人也能當“甩手掌櫃”了。為(wei) 了幫助茶農(nong) 提產(chan) 增收,當地聯合高校機器人團隊,經過不斷嚐試、改進,研發出了自主識別茶樹芽葉的智能采茶機器人。跟隨記者的鏡頭,一起去浙江杭州的茶園裏看看。

  總台記者 馮(feng) 小潔:我現在是在杭州西湖邊的茶園裏,現在是清明節前,正是采春茶的好時機,在這片茶園裏,除了我身後忙碌的采茶工人外,還有一位特殊的“采茶小工”,這就是智能采茶機器人。

  要在茂密的茶樹枝中識別嫩芽,采茶工人憑借的是豐(feng) 富的經驗,而這台智能采茶機器人借助的是人工智能,通過配備的深度卷積神經網絡的識別模型,可以不斷學習(xi) 儲(chu) 存芽葉形態特征,實現茶樹嫩芽自動識別。

  眼前,這台機器人已經更新到了第五代,團隊也遇到了許多技術難點。

  浙江理工大學教授 武傳(chuan) 宇:那麽(me) 這個(ge) 最大的問題是在於(yu) ,我們(men) 茶葉的顏色和它的背景色幾乎是一樣的,它沒有明顯區分。另外一個(ge) 的話呢,這個(ge) 目標是非常小的,我們(men) 最小的采摘的一個(ge) 點的話呢,隻有2個(ge) 毫米左右。還有一個(ge) 的話呢,我們(men) 茶園的這個(ge) 綠地,有可能在山坡上,在平整地上的相對會(hui) 少一些。

  據了解,去年研發的第四代采茶機器人通過軌道,可以在高山地區使用,今年,第五代采茶機器人主要適用於(yu) 丘陵緩坡地區的茶園,采用履帶的方式前後移動,上麵的太陽能板可以在晴天時做到自供電,同時,有兩(liang) 個(ge) 機械臂,采茶時分兩(liang) 步,一剪一吸,機械臂前端有一個(ge) 小剪刀,定位找準芽葉的葉柄,剪開後機械臂末端的負壓吸管會(hui) 將芽葉吸入茶簍。識別準確率從(cong) 第四代的82%提高到86%、采茶成功率也從(cong) 第四代的50%提高到60%以上。

  采茶工 張仙琴:我采茶差不多有二十七八年了,這個(ge) 嫩芽(采摘)我們(men) 手工采的話,一天快的人(采)五六斤,慢的人(采)兩(liang) 斤多。

  目前,智能采茶機器人還處於(yu) 實驗階段,第五代機器人采一顆芽葉的時間在1.5秒左右,1小時可以采摘約2400顆芽葉,而人工1小時平均可以采摘4000顆芽葉,在數量上人工暫時領先於(yu) 機器的采摘效率。未來,團隊會(hui) 繼續改進采茶機器人,提高效率等,並以期達到將采茶機器人推廣應用的目標。

  農(nong) 機服務如何實現“一條龍”?

  農(nong) 業(ye) 機械讓農(nong) 民朋友“解放”了雙手,當起了“甩手掌櫃”,而農(nong) 業(ye) 合作社更是推出了“一條龍服務”。這兩(liang) 天,在湖南湘潭和郴州等地,當地正在推廣一項農(nong) 機服務,從(cong) 預約、下單、上門到服務,隻需打個(ge) 電話或者輕點手機屏幕,大大方便了農(nong) 民朋友。下麵就到現場去看一看。

  在湖南湘潭縣青山橋鎮,旋耕機正在水稻田裏進行第二輪旋耕,一周後,第一批早稻秧苗就可以下地機插。依托剛剛成立的湖南省供銷合作社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大聯盟,種糧戶不用再自己購買(mai) 農(nong) 機,隻需一個(ge) 電話,農(nong) 機就可以送到田邊為(wei) 種糧戶提供農(nong) 機服務。

  湖南湘潭縣青山橋鎮種糧大戶 彭超良:通過這個(ge) 供銷社大聯盟,我們(men) 隻用一個(ge) 電話,就能調動七八台機械到田邊,在節約我們(men) 耕作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我們(men) 的種糧效益。

  在郴州安仁縣康平村,種糧戶謝映暉正通過手機在線預約翻耕機和農(nong) 機手,為(wei) 即將到來的翻耕工作做準備。今年,謝映暉又流轉了200畝(mu) 土地種植水稻,因自家設備不夠用,他在網上提前預約了農(nong) 機設備。

  湖南郴州安仁縣牌樓鄉(xiang) 康平村種糧戶 謝映暉:現在我們(men) 通過網上下單,到了作業(ye) 的時候也不怕找不到機子,不會(hui) 耽誤我的播種季節。

  目前,農(nong) 機在線預約服務範圍已涵蓋安仁縣所有鄉(xiang) 鎮。

  (總台記者 閆乃之 傅蕾 郭進)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