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命最後一程更有尊嚴 北京加快構建安寧療護服務體係
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 題:讓生命最後一程更有尊嚴(yan) 北京加快構建安寧療護服務體(ti) 係
新華社記者俠(xia) 克
62歲的張華(化名)2020年被確診賁門癌,經過手術、放化療等一係列治療手段,老人病情基本穩定,但隻要一打放化療的藥物,就會(hui) 反複嘔吐。去年年底,老人在家不慎摔倒,出現了大腦神誌不清等症狀,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照護任務一下子落在兩(liang) 個(ge) 女兒(er) 肩上。
兩(liang) 個(ge) 女兒(er) 晝夜輪班照料老人生活起居,工作、生活壓力極大。得知豐(feng) 台區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安寧療護服務,女兒(er) 便決(jue) 定讓老人來調養(yang) 。安寧療護中心主任王明輝為(wei) 老人詳細檢查,製定照護方案,每天都有護工和誌願者照料老人起居。
“以前不管是哪種治療手段,隻要有一絲(si) 希望都要嚐試。”女兒(er) 張女士說,現在一切治療的基本前提都是讓父親(qin) 身體(ti) 和心理更舒服,我們(men) 也更加注重老人的生活質量。
記者了解到,作為(wei) 北京市首家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型的安寧療護中心,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寧療護中心目前配置床位50張,配備醫生6名、護士20名、社工4名、誌願者30餘(yu) 名。從(cong) 居家到門診、從(cong) 病房到遠程,中心逐步形成了以社區家庭醫生為(wei) 特色的安寧療護服務模式。
“安寧療護不是放棄治療,而是和治療同步,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讓每一個(ge) 生命都活得更有尊嚴(yan) 。”豐(feng) 台區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宏說。
安寧療護是老年健康服務體(ti) 係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北京市加快構建安寧療護服務體(ti) 係,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市有95家醫療機構注冊(ce) 了安寧療護科,28家醫療機構設置了安寧療護床位,共開放安寧療護服務床位650張。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黨(dang) 委委員、市老齡辦常務副主任王小娥表示,為(wei) 適應老年人多樣化的需求,北京整合全市醫療資源,有計劃、分步驟地擴增安寧療護機構數量和床位數量,引導綜合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專(zhuan) 科醫院設置安寧療護科,支持在腫瘤科、疼痛科、老年醫學科等相關(guan) 科室設立安寧療護床位,支持有條件的二級及以下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型為(wei) 安寧療護中心。
北京市第六醫院探索了“居家-醫院”一體(ti) 化的安寧療護模式。該院院長盧豔麗(li) 介紹,患者即使離院回家,安寧療護服務也不會(hui) 中斷,可24小時進行居家安寧療護指導,當患者再有住院需求的時候,可第一時間再次接收患者入院。
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的安寧療護團隊由國家名老中醫指導,聯合內(nei) 科、疼痛科、老年醫學科、誌願者及醫務社工團隊等,共同為(wei) 患者開展安寧療護工作。該院院長耿嘉瑋介紹,目前醫院安寧療護中心共開設床位51張,病房24間。自成立以來已收治患者106人次。
為(wei) 加快構建安寧療護體(ti) 係建設,北京市2022年出台了《北京市加快推進安寧療護服務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每區至少設立1所安寧療護中心,全市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床位不少於(yu) 1800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夠普遍提供社區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老年人安寧療護服務需求得到基本滿足”的目標。
王小娥表示,未來將持續發揮首都醫療資源優(you) 勢,逐步完善安寧療護配套政策,加快培養(yang) 人才隊伍,持續擴大服務供給,建設具有首都特色的安寧療護體(ti) 係,讓更多生命終末期患者更有尊嚴(ya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