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的春天最美麗——兩首“春之歌”的故事
作者:王蕾(寧波大學音樂(le) 學院教授);盧嘉妮(寧波大學音樂(le) 學院碩士研究生)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裏……”歌中的小燕子,銜著深情的春日信箋,掠過了兒(er) 時的天空,從(cong) 遙遠的異鄉(xiang) 返回故地,那黑白兩(liang) 色的靈巧身影,恰似玲瓏的迎春花,給萬(wan) 物帶來盎然春意。瓦藍的天空下,柳枝如同春風梳開的條條辮子,輕拂起泛著漣漪的池塘。山崗上開滿了朵朵桃紅,鬆柏在淅淅瀝瀝的春雨中盡情舒展年輪。屋瓦青灰,炊煙嫋嫋,這些報春的使者輕啄起誦春的詩句,側(ce) 身飛過農(nong) 人們(men) 勞作的背影,奔赴一場春天的約會(hui) 。正如小學語文課本中所寫(xie) :“藍藍的天空,電杆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麽(me) 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讚歌。”
兒(er) 童歌曲《小燕子》是作曲家王雲(yun) 階為(wei) 上海江南電影製片廠攝製的故事片《護士日記》創作的一首插曲,寫(xie) 於(yu) 1957年。歌曲用童話般的語言,生動描繪出社會(hui) 主義(yi) 新中國日新月異的麵貌,把女主人公比作辛勤的小燕子,號召廣大有誌青年以此為(wei) 榜樣,積極投身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祖國的熱潮。歌曲隨著影片不脛而走,婉轉曲調陪伴著不同年代的無數人走過金色童年。
據詞作者王路的大女兒(er) 講述,激發其父創作靈感的來源,正是童年時河南確山老家屋簷下築巢的那群燕子。“父親(qin) 曾說過,醞釀《小燕子》的那陣子,他經常想到和我奶奶在確山老家生活時,春天屋簷下燕子築巢的情景。燕子總讓父親(qin) 想念老家、想念媽媽。”王路把對童年、家鄉(xiang) 和母親(qin) 的熾熱情感,編織成了一串串質樸流暢的歌詞。1956年冬到1957年春,王雲(yun) 階在包鋼體(ti) 驗生活,“當時,包頭市鋼鐵聯合企業(ye) 還剛剛在興(xing) 建,滿地用粉線畫著包鋼的宏偉(wei) 建設規劃的圖畫,正在從(cong) 美麗(li) 的理想的平麵圖畫向美麗(li) 的現實的立體(ti) 建設轉化的過程中。新鮮的景象有力地吸引著我,使我像一個(ge) 小孩子走進了美麗(li) 的童話世界!”(王雲(yun) 階《小天使解放了〈小燕子〉》)
王雲(yun) 階一眼看中了這首情真意切的小詩,根據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加以修改,覺得意猶未盡,又補寫(xie) 了一段歌詞,並把“小燕子穿黑衣”的“黑”字改作“花”字,根據在內(nei) 蒙古學到的民歌音調譜了曲。歌曲為(wei) 五聲宮調式,4/4拍,由一氣嗬成的通譜歌形式寫(xie) 成,旋律多以小三度上行五聲音階式進行,吻合語言的聲調,幾次出現了附點音符,都巧妙地結合了語言的節奏、韻律,曲調平穩,結構規整,詞曲結合緊密,以一顆童心講述了新中國的兒(er) 童與(yu) 小燕子朋友般地談心,唱起來朗朗上口,娓娓動聽。經過演員王丹鳳的深情演繹,《小燕子》飛入萬(wan) 戶千家,寫(xie) 進小學音樂(le) 課本。房樹民、黃際昌在《向秀麗(li) 》一書(shu) 中記述了向秀麗(li) 烈士犧牲前的一段感人場景:
末了,她請求醫務人員:“請你們(men) 唱一支歌吧。”“你喜歡聽什麽(me) ?”“再唱一遍《護士日記》的插曲。”歌聲輕輕地在病房裏回蕩著: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裏。我問燕子你為(wei) 啥來,燕子說,這裏的春天最美麗(li) 。
這時,向秀麗(li) 唇邊泛起了笑容,她也跟隨著唱了起來:小燕子,告訴你,今年這裏更美麗(li) ,我們(men) 蓋起了大工廠,裝上了新機器,歡迎你,長期住在這裏。
1992年,《小燕子》獲評第一屆當代少年兒(er) 童喜愛歌曲獎。如今,當這一熟悉的旋律再度響起之時,我們(men) 依舊能從(cong) 一個(ge) 個(ge) 綻放著桃紅酒窩的歡欣音符中,目睹這群歸鄉(xiang) 的遊子展翅擁抱惺忪的一草一木,盤旋在柳梢、湖麵、屋簷,為(wei) 春天送上漫天禮花的動人情景;燕子們(men) 忽遠忽近的鳴叫,像是在熱切地宣告:燕子還來尋舊壘,又是一番新桃李。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幾處早鶯爭(zheng) 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燕子與(yu) 春水帶來的江南春意,也鋪展在古詩詞中。“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五言絕句《春曉》中,詩人通過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生動描摹春日之意象,既有春宵夢酣的慵懶,又抒發了對春光流逝的憐惜之感。
除了燕子在追逐春天的倩影,孩子們(men) 也紛紛尋找起春的足跡。呢喃的燕語鶯鳴是鳥兒(er) 們(men) 對春天降臨(lin) 的奔走相告,由“兒(er) 歌大王”潘振聲譜寫(xie) 的歌曲《春天在哪裏》,就巧妙地利用黃鸝的清脆啁啾表達春日的美好。歌詞中的春天,在蘇醒的枝頭冒出新芽,一點點覆蓋冬的蕭瑟,喚醒整片樹林;在映襯著山色的水麵,化作細雨輕叩起層層漣漪,露出如花笑顏……三段歌詞,將春天藏在青翠的山林裏,映在湖水的倒影中,綻放在孩子的眼底的情形描繪得栩栩如生,充滿童趣。潘振聲先生在讀完詩人望安的歌詞後,情不自禁地來到湖邊,和孩子們(men) 一起交流玩耍,很快產(chan) 生了靈感,一晚上就完成了譜曲。這首《春天在哪裏》,也成了孩子們(men) 心中無可替代的“春之頌歌”。
“春天在哪裏呀,春天在哪裏”,這是從(cong) 古至今無數藝術家用美的視角不斷詮釋著的命題。或許春天正在某個(ge) 飄著細雨的清晨,乘著歌聲的翅膀,穩穩落腳在這片廣袤豐(feng) 腴的土地上,迎著暖陽在農(nong) 家屋簷下生根發芽。兒(er) 童歌曲的創作者們(men) 從(cong) 一汪深綠中拾起一枚枚音符的種子,向孩子們(men) 和多年前曾是孩子的我們(men) ,翻種下風和日暖的寸寸光陰,讓春天不僅(jin) 在歌聲中流淌成詩,更是深深地紮根在我們(men) 流逝的歲月裏,氤氳在對未來的期許裏,成為(wei) 我們(men) 成長路上的慰藉與(yu) 力量。不論何時,待我們(men) 再度唱響春天的時候,它定會(hui) 銜拾起兒(er) 時的無憂時光,穿過翠綠芬芳的大地,喚醒曾經冰瑩的思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