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濕氣重,肝火旺?養生專家提醒您這樣做

發布時間:2023-04-07 09:38: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4月7日消息 清明,作為(wei)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ge) 節氣,又叫踏青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兼具自然與(yu) 人文兩(liang) 大內(nei) 涵。清明時節,氣溫轉暖,草木蔥綠,萬(wan) 物欣欣向榮,此時,身體(ti) 也是如此。《歲時百問》中說:“萬(wan) 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今天,解放軍(jun) 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肝病醫學部中醫肝病科何婷婷主治醫師跟大家聊聊清明時節該如何養(yang) 生。

  升發陽氣,調肝健脾

  清明時節,體(ti) 內(nei) 肝氣逐漸達到最旺,中醫認為(wei) “肝主疏泄,喜條達”,意思是肝具有升發、調暢人體(ti) 全身氣機的功能。清明節氣雨多濕氣重,而脾喜燥惡濕,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髒,且難以祛除,容易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因此在清明時期,除了疏肝理氣,還要養(yang) 護脾髒。中醫認為(wei) “動以養(yang) 陽,靜以養(yang) 陰”,適當運動可使陽氣增長,肝氣條達,有助於(yu) 改善脾虛、消化不良等情況。清明時節,非常推薦放風箏這項既娛樂(le) 又養(yang) 生的運動,在升陽行氣、疏肝解鬱的同時,也有利於(yu) 心態和情緒的改善。此外,應早睡早起,晨起後可選擇慢走、打太極拳、八段錦、做操等動作柔和的鍛煉方式進行活動。

  做好防護,遠離疾病

  1、過敏性疾病。清明時節,百花開放、柳絮紛飛,過敏體(ti) 質的人很容易發生過敏性鼻炎、哮喘、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過敏體(ti) 質的人群盡量減少去柳絮花粉多的地方,並且出門戴好口罩。

  2、春瘟。清明時節,白天氣溫迅速升高,春季較常見的傳(chuan) 染病增多,需注意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猩紅熱、麻疹、風疹流行性腦膜炎等“春瘟”。這些疾病傳(chuan) 染性較強,身體(ti) 虛弱的兒(er) 童和老人最易“中招”。平時要保持居室通風,保證睡眠時間,多喝水,多鍛煉,提高免疫力。

  3、高血壓。清明過後,早晚溫差較大,加之雨水增多,人的血管容易痙攣,人體(ti) 血壓也容易波動,因此,高血壓患者更需根據氣候及時增減衣服,警惕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疏通經絡,未病先防

  上醫治未病,清明時節預防疾病可選擇自己按摩穴位,疏通經絡、清泄肝火。每晚熱水泡腳後,可以按摩太衝(chong) 穴、行間穴、足三裏穴,每次按摩5分鍾。太衝(chong) 穴和行間穴,分別為(wei) 肝經上的原穴和滎穴,按摩這兩(liang) 個(ge) 穴位可以疏肝理氣、清泄肝火,有助於(yu) 緩解春天肝氣旺帶來的情緒波動、易著急煩躁等情況。足三裏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也是保健要穴,具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增強機體(ti) 免疫力的功效,適用於(yu) 日常保健和脾胃功能虛弱的人群。

  科學飲食,提升脾陽

  一日之中的辰時(上午7點至9點)又名食時,對應一年之中的季春(清明、穀雨)。氣血流注足陽明胃經,此時胃的氣血最旺,營養(yang) 均衡、溫軟清淡的早飯對於(yu) 保護脾胃陽氣非常重要,同時要注意減少以下食物的攝入。

  甜食應避免 春天肝旺本易傷(shang) 脾,脾虛又容易內(nei) 濕,再加上清明過後雨水增多,氣候潮濕,當人體(ti) 的脾陽不足,氣血化升失去源頭時,大腦得不到充足的營養(yang) 供應,容易出現困倦乏力的現象,而甜膩性食物有助濕作用,食後更容易使人產(chan) 生“春困”的感覺,此時應避免吃甜膩食物。有些地方在清明時節還保留著禁火吃冷食的習(xi) 俗,對於(yu) 脾胃弱的人則不宜吃冷食。

  羊肉宜適量 《本草綱目》記載:“羊肉補中益氣,性甘,大熱。”羊肉雖美味,但需適量。羊肉甘溫大熱,能助肝火、動肝風,尤其對於(yu) 肝陰不足、肝風內(nei) 動的人,應忌口羊肉。此外,老年人多有肝腎不足、肝陽旺盛等症候,過多食用會(hui) 加重病情,建議清明前後少吃或不吃羊肉。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