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神十五乘組在軌130天,已取得多項階段性成果

發布時間:2023-04-10 10:28: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在浩瀚星空與(yu) 藍色地球之間,屬於(yu) 中國的“天上宮闕”正在緩緩飛行,頭頂是我們(men) 追逐的萬(wan) 千星光,眼前是我們(men) 熱愛的壯美山河,站在宇宙長河的時間線上,中國空間站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時此刻,在距地球約400公裏的太空中,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已經在軌130天,在這130天的時間裏,三名航天員持續在軌開展了各類科學實驗工作,取得了多項階段性成果。

  六大項任務穩步推進 神十五乘組工作繁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目前航天員的在軌工作非常繁忙,來看看他們(men) 的任務清單↓↓

  主要有六大項,分別是:開展空間站三艙狀態長期駐留驗證工作;完成15個(ge) 科學實驗機櫃解鎖、安裝與(yu) 測試,開展涵蓋空間科學研究與(yu) 應用、航天醫學、航天技術等領域的40餘(yu) 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實施3至4次出艙活動,完成夢天艙擴展泵組和載荷暴露平台設備安裝等工作;驗證貨物氣閘艙出艙工作模式,與(yu) 地麵協同完成6次貨物出艙任務;開展常態化的平台測試、維護及站務管理工作;開展在軌健康防護鍛煉、在軌訓練與(yu) 演練等工作。

  多個(ge) "首次" 空間站科學實驗項目成果豐(feng) 碩

  那麽(me) 這些任務都完成得如何呢?大家最關(guan) 注的神秘的空間站科學實驗項目,在軌130天的時間裏,神舟十五號乘組利用無容器、高微重力、變重力等科學實驗櫃,開展了一係列科學實驗。其中多個(ge) 項目都屬首次。

  在軌期間,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使用由我國自主研製的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開展在軌驗證實驗任務並取得成功。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飛行過程中,使用雙光子顯微鏡獲取航天員皮膚表皮及真皮淺層的三維圖像,為(wei) 未來開展航天員在軌健康監測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

  近日,空間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熱電轉換試驗裝置順利完成在軌試驗,這也是我國首次實現該技術在軌驗證。

  斯特林熱電轉換是空間新能源的關(guan) 鍵技術之一,它可以將熱能高效轉化為(wei) 電能,並有結構簡單、質量輕、啟動快等優(you) 點,能夠減少對傳(chuan) 統太陽能的依賴,在未來載人月球及深空探測等空間任務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原理是英國科學家斯特林在1816年發明的。

  一個(ge) 月前,在地麵科研人員和航天員協同配合下,夢天艙燃燒科學櫃中的實驗係統成功執行首次在軌點火測試。

  點火實驗采用的是甲烷作為(wei) 燃料,高速相機清晰拍下了整個(ge) 點火和燃燒過程。此次點火實驗采用甲烷作為(wei) 燃料,先後兩(liang) 次點火共持續約30秒,高速相機下傳(chuan) 的實驗畫麵清晰展現了甲烷預混火焰受擴散火焰包圍的形貌。此次實驗驗證了空間站燃燒科學實驗係統功能的完備性,以及整體(ti) 實驗流程的準確性與(yu) 科學性,為(wei) 後續空間科學燃燒實驗項目打下良好基礎。

  三艙部署的實驗櫃可開展上千項科學實驗

  空間站各艙段內(nei) 的四麵都裝有實驗櫃,剛才提到的斯特林熱電轉換技術,是在航天基礎試驗機櫃完成在軌驗證的。

  航天基礎試驗機櫃位於(yu) 夢天實驗艙靠近節點艙的一端,航天員的“腳下”。從(cong) 外形來看,航天基礎試驗機櫃由多個(ge) 大小不一的“太空抽屜”(載荷單元)組成,每個(ge) “太空抽屜”裏的試驗項目都各不相同,斯特林熱電轉換試驗裝置就位於(yu) 機櫃的左下角。

  一枚小小的“太空抽屜”,在方寸之間,裝進了我們(men) 對浩瀚宇宙的探索和追問。作為(wei) 中國航天史上規模最大、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平台,建成後的中國空間站成為(wei) 國家太空實驗室,三艙部署的多個(ge) 實驗櫃可開展上千項科學實驗,並最終惠及我們(men) 的生活。

  神十五乘組已經完成3次出艙活動

  出艙活動是航天員在軌期間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3月30日,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進行了第三次出艙活動。

  在地麵工作人員和艙內(nei) 航天員鄧清明的密切配合下,兩(liang) 名出艙航天員費俊龍、張陸圓滿完成全部既定工作,安全返回問天實驗艙。

  除了航天員出艙,還有貨物出艙。神十五乘組陸續開展了空間站貨物出艙安裝任務,能量粒子探測器、等離子體(ti) 原位成像探測器等載荷已完成出艙安裝,通過在軌航天員或地麵操作的配合,將需要出艙的貨物送出艙外,根據任務需要也可將艙外的貨物送進艙內(nei) 。突破掌握此項關(guan) 鍵技術,可大幅提高艙內(nei) 外貨物交換效率,減少航天員出艙次數和工作量。

  "太空維修工"有絕活 開展測試維護等工作

  神十五乘組還有一項任務,就是開展常態化的平台測試、維護及站務管理工作。據了解,目前,三名航天員已經對夢天實驗艙高精度時頻實驗櫃、超冷原子物理櫃、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櫃在內(nei) 的多個(ge) 科學實驗櫃,進行了參數調優(you) 及性能測試。

  空間站是航天員的太空之家,想要讓這個(ge) “家”保持長期如新,就需要定期維護維修。前些天,神十五乘組還化身“太空維修工”,對他們(men) 的健身設備“太空跑台”進行了維護,技能滿滿。

  現在看到的是航天員張陸正在使用殘渣收集器,清理太空跑台。中國空間站為(wei) 滿足長壽命要求,會(hui) 以定期維護、定期維修、適時維修的原則,根據空間站內(nei) 的各產(chan) 品的具體(ti) 情況進行預防性維修維護。這也是保證航天員在軌安全、空間站正常可靠運行、優(you) 化空間站設計、降低運營費用和延長空間站壽命的一種有效手段。

  現在看到的是航天員正在使用數字萬(wan) 用表對太空跑台進行測量,幫助地麵科研人員充分了解中國空間站內(nei) 的產(chan) 品狀態。為(wei) 幫助航天員們(men) 成為(wei) 合格的“太空維修工”,地麵科研人員對航天員們(men) 開展了係統且縝密的訓練。嚴(yan) 格訓練加天地協同,有效保障了航天員在軌維修的有效性。

  最後,太空跑台維修工作順利完成,扣好蓋板,成就感滿滿。

  開展在軌健康防護鍛煉 在軌訓練等工作

  在軌鍛煉也是三名航天員持續開展的工作,為(wei) 了讓航天員們(men) 保持良好狀態,空間站裏的“健身設備”可不少。

  除了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車,這類“元老級”鍛煉裝置以外,借助夢天實驗艙的抗阻鍛煉裝置,航天員還可以進行劃船、深蹲、硬拉等基本體(ti) 能鍛煉動作,有效應對長期航天飛行中失重性肌肉萎縮和骨丟(diu) 失的問題。

  太空出差,工作內(nei) 容充實又飽滿,太空生活豐(feng) 富又精彩,根據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hui) 的消息,在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後,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計劃於(yu) 今年6月返回地麵,我們(men) 也期待在接下來的一個(ge) 多月的時間裏,神十五乘組帶來更多驚喜。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