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鎮改市”龍港“大部製”改革,如何寫好“後半篇文章”

發布時間:2023-04-19 10:28:00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位於(yu) 浙江省溫州市鼇江之畔的龍港鎮,曾因農(nong) 民自費造城名揚海內(nei) 外,被譽為(wei) “中國第一座農(nong) 民城”。2019年8月,這個(ge) 鎮獲批直接升格為(wei) 縣級市,成為(wei) 全國首個(ge) “鎮改市”。

  三年多來,龍港大膽創新、勇於(yu) 開拓,為(wei) 我國特大鎮有序設市,發展新生城市,不斷積累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與(yu) 此同時,龍港在發展過程中麵臨(lin) “一對多”“職能重疊”“人少事多”等現實困境,仍需要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寫(xie) 好“後半篇文章”。

  為(wei) 什麽(me) 是龍港?

  改革開放後,我國一批特色鮮明的特大鎮逐漸形成,它們(men) 雖然是“鎮”,卻常常擁有著“縣級”的人口總量和“市級”的經濟體(ti) 量,形成了獨特的“特大鎮現象”。

  這些特大鎮綜合實力突出,部分已經超過中等城市的發展水平,龍港鎮便是其中之一。

  1994年,建鎮10年的龍港,從(cong) 5個(ge) 小漁村發展成有13.5萬(wan) 戶籍人口的特大鎮,當時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國億(yi) 元鎮中排名第17位。但是,“小馬拉大車”的體(ti) 製機製問題也凸顯出來。

  在用地指標、信貸規模和項目審批等方麵,龍港都受到“鄉(xiang) 鎮衣帽”的限製。鎮政府的權責配置與(yu) 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束縛了龍港發展的活力和潛力。

  1995年,國家發改委等11個(ge) 部門聯合發文,首次在全國實施“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以龍港為(wei) 首的57個(ge) 城鎮被列入試點,龍港不僅(jin) 在多個(ge) 領域被賦予縣級經濟管理權限,還建立了浙江省第一個(ge) 鎮級金庫。

  然而,麵對不斷聚集的人口和擴張的城鎮規模,通過授權和委托方式推進的“強鎮擴權”改革,不斷出現權力“放了又被收回”的現象。

  一些專(zhuan) 家認為(wei) ,這種以“授權”和“委托”方式實現縣級權力下放,來擺脫體(ti) 製羈絆的做法,與(yu) 規範的立法授權相比,往往容易陷入權力收放循環的怪圈。特大鎮要獲得更大自主權,僅(jin) 靠縣級政府放權並不能真正解決(jue) 問題,必須通過製度的變革將放權固化下來。

  轉機發生在2014年底。《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完善設市標準,嚴(yan) 格審批程序,對具備行政區劃調整條件的縣可有序改市,把有條件的縣城和重點鎮發展成為(wei) 中小城市。

  2014年底,龍港被列為(wei) 全國首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為(wei) 推進特大鎮有序設市,探索路徑、模式,破解我國特大鎮“小馬拉大車”困局。

  此時,已擁有38萬(wan) 常住人口的龍港,按照“大部製、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改革要求,開始探索不走升格、翻牌、大幅度增加管理人員之路的特大鎮設市改革,再寫(xie) 創新史,取得實質性進展。2019年8月,龍港撤鎮設縣級市獲得國務院批準,同年9月,龍港市正式掛牌成立。

  “鎮改市”在承壓中前行

  作為(wei) 特大鎮轉型設市的“國家試驗田”,龍港改革注定引人注目。

  設市以來,龍港在機構編製數比全省縣市區明顯偏少的情況下,實現有效承接100%的縣級權限事項,走出了一條“大部製、扁平化”運轉的新路子。

  “機構最精、層級最少、職能最優(you) 、成本最低、效能最高、責權利相統一”是龍港追求的改革目標。記者調查發現,龍港設市以來改革的主要成效體(ti) 現在機構最大限度精簡,通過製度重塑、機製創新和數字賦能,實現黨(dang) 政機關(guan) 行政編製不增加,縣級部門力量直接下沉到村居,形成了扁平化的管理架構。

  在製度重塑上,龍港按照“黨(dang) 政機構合一、職能相近部門合並、打破上下對口”的原則,從(cong) 城市管理、企業(ye) 發展、市民服務三方麵尋找改革突破點。原來12個(ge) 鎮內(nei) 設機構、11個(ge) 事業(ye) 單位、18個(ge) 縣派駐機構共41個(ge) 部門,被整合為(wei) 15個(ge) 黨(dang) 政大部門。同時,綜合設置6個(ge) 直屬事業(ye) 機構,不設鄉(xiang) 鎮、街道,推進“小政府大服務”體(ti) 係構建。

  設立的龍港市經濟發展局,把發改委、經信、科技、金融、商務、統計等8個(ge) 部門的97個(ge) 處室的職能與(yu) 任務,進行分解與(yu) 歸類,構建龍港的綜合規劃模塊、重大投資模塊、產(chan) 業(ye) 服務與(yu) 人才發展模塊、研發創新模塊等11個(ge) 科室模塊。

  事實上,這個(ge) 局隻有20名行政編製和32名事業(ye) 編製,但通過“模塊化”架構重塑、職責重塑,承擔起具有“大經濟”概念的工作職能。

  為(wei) 了構建“小政府大服務”工作格局,龍港通過創新機製、數字賦能,打造了全域性“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張清單轉職能”的新型政務服務模式,促進了“市管社區”的扁平化改革。

  龍港大部製新型組織架構和管理體(ti) 製,盡管在磨合後運轉較為(wei) 平順,但在“條條對口”“左右對齊”的現行政府管理體(ti) 製下,還是碰到不少問題,例如機構設置與(yu) 履職要求還難以有效匹配,多元共治麵臨(lin) 挑戰,權力與(yu) 運行如何監督等問題。

  龍港15個(ge) 黨(dang) 政大部門雖然涵蓋了城市運行管理的方方麵麵,但在“下改上未動”的情況下,一個(ge) 大部門要對應上級多個(ge) 部門的各種職能,承擔的壓力倍增,新舊體(ti) 製銜接矛盾較為(wei) 突出。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龍港撤鎮設市是個(ge) 全新的事物,肩負著為(wei) 全國改革探路重大使命。龍港要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成果,仍需深化改革。

  如何寫(xie) 好“後半篇文章”

  記者注意到,浙江省富陽市早些年探索的“專(zhuan) 委會(hui) ”模式,從(cong) 另一個(ge) 角度探路基層大部製改革。

  2007年,富陽市(現為(wei) 杭州市富陽區)“專(zhuan) 委會(hui) ”大部製試驗引發關(guan) 注。這項被評為(wei) “浙江省首屆黨(dang) 政工作創新典範”的管理模式,是在“上未動”的情況下,審視縣域發展的內(nei) 在規律,把各部門中的相同相近職能整合歸類,設立決(jue) 策、執行、監督三類共13個(ge) “專(zhuan) 委會(hui) ”。各“專(zhuan) 委會(hui) ”由副市長擔任主任,都有一個(ge) 牽頭責任部門,並明確職能相關(guan) 的組成部門。

  “專(zhuan) 委會(hui) ”模式著力破解縣級機構職能交叉、權責脫節、權力部門化等問題,打破了傳(chuan) 統的市長間的分工歸屬,起到了統攬協調形成合力的作用。

  以富陽城鄉(xiang) 統籌委員會(hui) 為(wei) 例,農(nong) 業(ye) 、林業(ye) 、水利、建設、國土等20個(ge) 涉農(nong) 職能部門的惠農(nong) 政策、重大項目統歸“專(zhuan) 委會(hui) ”管理。一名分管農(nong) 口的副市長擔任“專(zhuan) 委會(hui) ”主任,實行統攬協調“大三農(nong) ”的係列問題。

  當時在富陽洞橋鎮小塢村,72戶村民居住在山邊一條小溪兩(liang) 旁,因小流域常有地質災害,需要整村搬遷移民新村。但是,由於(yu) 地質災害歸國土局管,小流域治理歸水利局管,下山移民歸農(nong) 辦管,農(nong) 戶移民住房補助又歸建設局管。在傳(chuan) 統的管理模式下,一個(ge) 分管農(nong) 業(ye) 的副市長需要跨分管部門協調和督促,難度可想而知。

  城鄉(xiang) 統籌委員會(hui) 成立後,分管副市長統攬此事,不僅(jin) 牽頭部門與(yu) 其他相關(guan) 部門協調順手,而且相關(guan) 部門的政策資金也能整合使用,使得整村搬遷落實新村建設很快得到解決(jue) 。

  記者調查發現,龍港與(yu) 富陽兩(liang) 地大部製改革各有異同。龍港是以相近職能部門合並的方式實現大部製改革,如龍港市社會(hui) 事業(ye) 局,是由9個(ge) 與(yu) 民生相關(guan) 部門組合而成,承接來自溫州市9個(ge) 相關(guan) 部門的工作職能。富陽的大部製特點是“不動體(ti) 製動機製,不變職能強功能”,按照職能有機統一的路徑,把縣域內(nei) 各部門的相同相近職能梳理出來,整合歸類,創設具有指揮協調力量的各“專(zhuan) 委會(hui) ”。富陽“專(zhuan) 委會(hui) ”模式,對破解目前困擾龍港的“一對多”“職能重疊”“人少事多”等難題,具有一定的參考價(jia) 值。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專(zhuan) 家認為(wei) ,龍港撤鎮設市既是新型城鎮化改革的重要探索,也是基層行政管理體(ti) 製改革的一次大膽嚐試,對破解我國“特大鎮現象”困局、構建“大部製、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新生城市治理體(ti) 係,具有重要示範意義(yi) 和參考價(jia) 值。龍港設市以來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出現了一些製度摩擦和轉型陣痛,需要持續深化改革、不斷完善製度來破解。比如,建議支持在龍港市先行探索省級綜合授權改革,以及在上級政府對龍港的考核問題上,怎樣落實“非必要不考核”等,需要得到更好的重視和解決(jue) 。

  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xing) 的龍港,一路發展壯大,得益於(yu) 從(cong) 中央到地方各級黨(dang) 委政府一直支持龍港大膽創新。目前,龍港“後半篇文章”麵臨(lin) 的一些問題和困境,還需要繼續支持鼓勵龍港大膽創新、勇於(yu) 開拓,為(wei) 我國特大鎮有序設市,發展新生城市,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記者謝雲(yun) 挺)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