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構建全球共享星座,讓衛星像“網約車”隨用隨叫

發布時間:2023-04-21 10:36:00來源: 科技日報

  “據估算,如果天地互聯的在軌衛星能為(wei) 各行各業(ye) 提供隨叫隨用的智能共享服務,它的投入產(chan) 出比可以達到一比十。”在日前召開的2023全球共享星座大會(hui) 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指出,采用軟件定義(yi) 技術的智能衛星具備“物盡其用”的條件,具有投入1個(ge) 億(yi) 創造10個(ge) 億(yi) 價(jia) 值的潛力。

  “從(cong) 空天產(chan) 業(ye) 鏈的總體(ti) 看,火箭、衛星的研製發射占鏈條體(ti) 量的20%—30%,剩下約70%來自應用。可見,如果應用做不好,前期工作的價(jia) 值得不到充分展現。”國有重點大型企業(ye) 監事會(hui) 主席孫來燕表示,整個(ge) 衛星產(chan) 業(ye) 鏈條最終“落地開花”在應用,應重視應用技術研究,帶動整個(ge) 產(chan) 業(ye) 的發展。

  那麽(me) ,如何讓衛星提供智能共享服務、實現“物盡其用”?如何充分發掘在軌衛星潛在價(jia) 值,真正激活商業(ye) 衛星產(chan) 業(ye) ?

  衛星數量龐大,亟待智能化激活

  “傳(chuan) 統衛星是孤立的係統,麵向專(zhuan) 業(ye) 用戶,開放性、共享性嚴(yan) 重不足。”李德仁介紹,空天中的信息經過運控、成像、接收、處理、分發等傳(chuan) 統流程處理下來,有效信息少、延遲現象明顯,滿足不了商業(ye) 化應用需求。

  “當前,衛星可以獲取精確的時間、空間、位置信息,也可以獲取農(nong) 作物生長狀態、自然環境的水文、冰川、大氣等要素,但使用門檻較高,無法隨用隨取。”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員、歐洲科學院院士金雙根解釋,一方麵受限於(yu) 成本較高,另一方麵由於(yu) 實體(ti) 衛星一直在繞行,隻有在指定位置的“窗口期”才能獲得有用信息,存在大量“空窗期”。

  如何實現大規模商業(ye) 化應用?用軟件定義(yi) 技術打造智能、互聯、共享的衛星係統,是商業(ye) 化應用關(guan) 鍵。李德仁介紹,輕量化、可擴展、可重構、通用化等都是智能衛星的特點。隨著星載係統的迭代升級、地麵上載安裝軟件等業(ye) 務能力的實現,手機上就可以實現對衛星數據的利用。

  “手機智能化的過程給衛星智能化帶來啟示,選擇軟件定義(yi) 技術是決(jue) 定應用前景的關(guan) 鍵。”中國科學院軟件所研究員、軟件定義(yi) 衛星技術聯盟秘書(shu) 長趙軍(jun) 鎖介紹,當前我國26個(ge) 省份有自己的民用商業(ye) 衛星,部署規模超萬(wan) 顆,這些衛星亟待采用軟件定義(yi) 技術激活巨大潛能,即在規劃設計時搭載開放式平台,建立統一網絡、編程接口,支持軟件定義(yi) 功能、支持互聯互通等。

  共享策略,衛星“搶單”服務普通用戶

  所謂獨木難成林。一顆衛星的應用功能將在“星座”的模式下發揮更大效能、實現更全麵高效的感知和決(jue) 策。

  “例如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監測,我們(men) 用到了130顆衛星的共享數據,不僅(jin) 可以獲得高時空分辨率的水體(ti) 、氣象等數據,還可獲得地下數據;不僅(jin) 分析汙染,還可實時鎖定違規行為(wei) 。”金雙根指出,共享星座大大提高應用的準確和時效。

  在數據需求的驅動下,建設衛星星座大勢所趨,但大多數衛星企業(ye) 不具備Space-X的財力運行數萬(wan) 顆衛星,隻能發射單一衛星或小星座。那麽(me) 如何解決(jue) 大量衛星及星座難以形成足夠服務能力、難以實現盈利、難以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呢?

  “軟件定義(yi) 衛星技術可消除壁壘,帶來共享可能。”趙軍(jun) 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如果像“網約車”一樣調度衛星,不僅(jin) 可以充分利用衛星“空窗期”,還可以降低衛星使用成本和門檻,讓更多用戶隨用隨叫。

  那麽(me) ,當前的技術能實現不同衛星的調度和共享嗎?“以虛擬衛星作為(wei) 間接層,有望實現全球範圍內(nei) 衛星的調度。”趙軍(jun) 鎖解釋,“間接層”上為(wei) 地麵用戶提供統一的訪問接口,也為(wei) 星上軟件提供統一的運行環境。

  “與(yu) ‘網約車’服務中的就近原則類似,地麵任務通過統一接口上傳(chuan) 後,由對應任務區的衛星‘搶單’執行,達到低成本獲取天基服務的效果。”趙軍(jun) 鎖介紹,目前聯盟正在推進11個(ge) 方麵的標準、規範以及技術框架的研發指定工作,為(wei) 共享星座建設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體(ti) 係。

  共享星座的生態和理念正在全球逐步形成,吸引了來自俄羅斯、瑞典等多個(ge) 國家的同行參與(yu) 共建。俄羅斯共建者代表伊萬(wan) 諾夫表示,采用多邊共管的方式為(wei) 不同行業(ye) 用戶提供大型開放星座係統,將推動各個(ge) 國家公平享有天基信息服務;塔吉克斯坦共建者代表TALANT表示,全球共享星座計劃通過國際化合作共建的方式發展商業(ye) 航天事業(ye) ,值得本國企業(ye) 積極參與(yu) ……共享星座的國際共建者“朋友圈”正不斷擴大,正在推動共享星座產(chan) 業(ye) 鏈、生態圈的升級優(you) 化。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