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家鄉味道”美名遠揚(政策解讀)

發布時間:2023-04-26 09:58:00來源: 人民日報

  十一部門聯合發布意見指導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發展

  讓“家鄉(xiang) 味道”美名遠揚(政策解讀)

  本報記者 王 政 劉溫馨

  小茶葉做出大名堂,2022年涉茶總產(chan) 值320億(yi) 元,安溪鐵觀音成為(wei)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的一張閃亮名片。

  何止是鐵觀音,“舌尖”上的產(chan) 業(ye) 市場廣闊。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11個(ge) 部門日前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培育傳(chuan) 統優(you) 勢食品產(chan) 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wei) 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描繪藍圖。

  培育百億(yi) 龍頭、千億(yi) 集群、萬(wan) 億(yi) 產(chan) 業(ye)

  意見提出,到2025年,“百億(yi) 龍頭、千億(yi) 集群、萬(wan) 億(yi) 產(chan) 業(ye) ”的地方特色食品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培育5個(ge) 以上年營業(ye) 收入超過1000億(yi) 元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食品產(chan) 區,25個(ge) 以上年營業(ye) 收入超過100億(yi) 元的龍頭骨幹企業(ye) ,打造一批全國知名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品品牌和地方特色小吃工業(ye) 化典型案例。

  中國食品工業(ye) 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沈篪表示,食品產(chan) 業(ye) 是“為(wei) 耕者謀利、為(wei) 食者造福”的重要民生產(chan) 業(ye) ,傳(chuan) 統優(you) 勢食品產(chan) 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是我國食品工業(ye) 的重要發展載體(ti) 和關(guan) 鍵增長引擎,在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要、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沈篪認為(wei) ,意見立足各地資源稟賦,實現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旨在推動形成百花齊放的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培育食品產(chan) 業(ye) 發展新動能。

  意見部署了優(you) 質原料保障、產(chan) 業(ye) 集群建設、技術裝備提升、質量安全保障、特色品牌培育、發展方式轉變以及業(ye) 態模式創新7個(ge) 方麵共20項任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hui) 理事長孫寶國說,推動意見落地見效,各部門、各地方應發揮自身優(you) 勢,加強統籌協調、加大政策支持、健全標準體(ti) 係、加快人才培養(yang) ,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增強原料保障能力,建設現代食品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在寧夏,滿山坡晶瑩的紅果果,成了一串串致富果。

  寧夏枸杞產(chan) 業(ye) 發展中心副主任祁偉(wei) 表示,作為(wei) 最具地方特色和品牌優(you) 勢的產(chan) 業(ye) ,目前寧夏枸杞精深加工產(chan) 品達十大類100餘(yu) 種,綜合產(chan) 值達到270億(yi) 元。從(cong) 田間到舌尖,寧夏枸杞實現全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發展。

  “各地應在品牌建設方麵持續發力,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堅持以創新為(wei) 引領推動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鏈向高端攀升、向新場景和新賽道延伸。”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意見針對建設現代食品產(chan) 業(ye) 體(ti) 係,圍繞食品工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推進上下遊協同發力,從(cong) 農(nong) 產(chan) 品原料的保障、產(chan) 業(ye) 集群的建設、技術裝備的提升,到食品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的拓展,均進行了工作部署和安排,特別是設置了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原料基地、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集群以及技術裝備和工藝提升方向3個(ge) 專(zhuan) 欄,對重點工作進行細化和聚焦。

  絕大多數食品產(chan) 品以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為(wei) 原料,地方特色食品要想做到“原汁原味”,加強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原料基地建設是重中之重。祁偉(wei) 介紹:“截至去年底,寧夏枸杞種植麵積38萬(wan) 畝(mu) ,基地標準化率80%,鮮果產(chan) 量30萬(wan) 噸,加工轉化率達到30%。”

  “食品產(chan) 業(ye) 既是良心產(chan) 業(ye) 又是規範化產(chan) 業(ye) ,標準化與(yu) 可追溯是食品原料供應鏈的工作重點。”沈篪表示,要開展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調查監測,落實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防治措施,規範農(nong) 獸(shou) 藥、肥料、飼料等農(nong) 業(ye) 投入品的使用,促進農(nong) 業(ye) 廢棄物回收利用,嚴(yan) 格土壤鎘等重金屬汙染源頭防治,保護生態環境。

  “我們(men) 全力守好質量安全這一枸杞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祁偉(wei) 說,近年來,寧夏的現代枸杞產(chan) 業(ye) 標準體(ti) 係逐漸完善,《枸杞幹果中農(nong) 藥最大殘留限量》等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發布,綠色防控技術全麵推廣,枸杞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應用率達到90%以上。“不少枸杞企業(ye) 已接入‘寧夏枸杞’質量溯源平台,實現生產(chan) 全流程可掃碼追溯。”祁偉(wei) 說。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拓展食品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

  近日,山東(dong) 淄博推出了“淄博燒烤+”係列特色文旅主題產(chan) 品,新增了燒烤定製公交線路。“打造消費場景,淄博燒烤是生動實踐。意見提出打造集食品品鑒、文化創意、社群交往等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地方特色食品消費場景,提供沉浸式、體(ti) 驗式、互動式等多元化的消費體(ti) 驗。”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有關(guan) 負責人說。

  “當前,食品消費場景呈現出新趨勢,食品產(chan) 業(ye) 應在機遇與(yu) 挑戰中走出新道路。”孫寶國說,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將地方特色食品消費元素嵌入夜間經濟等消費場景,廣泛凝聚人氣,才能更好滿足地方特色食品消費需求。

  意見提出,支持企業(ye) 鞏固與(yu) 商超、便利店、社區生鮮等傳(chuan) 統渠道的合作,加強與(yu) 大型電商平台產(chan) 銷對接,深化生產(chan) 、流通、銷售、服務全渠道布局,實現線上線下多元業(ye) 態深度融合。

  臭鱖魚是徽菜的代表菜肴和金字招牌。如今,通過工業(ye) 化、規模化加工工藝,安徽臭鱖魚實現了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從(cong) 即食食品、預製菜到休閑熟食、伴手禮,都可以在網絡上隨時下單。臭鱖魚不僅(jin) “遊”向全國,也“遊”向了世界。

  黃山市珍味坊食品有限公司是從(cong) 事臭鱖魚生產(chan) 、銷售的龍頭企業(ye) 。“我們(men) 從(cong) 2018年開始入駐電商平台,去年總產(chan) 量2100噸,各線上平台累計銷售額達1.5億(yi) 元。”珍味坊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艾兵說。

  “推廣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的新業(ye) 態新模式,對於(yu) 促進三產(chan) 融合發展,提升食品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具有重要意義(yi) 。”沈篪說,下一步,各部門應堅持創新發展,加強條塊合作,深入調查研究各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的特點規律,培育良好的產(chan) 業(ye) 生態,充分釋放產(chan) 業(ye) 發展潛力,推動傳(chuan) 統優(you) 勢食品產(chan) 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