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帶你了解幽門螺杆菌感染

發布時間:2023-04-27 10:21:00來源: 新華網

  幽門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細菌之一,是很多胃病的罪魁禍首。如何有效地降低我國居民Hp感染率仍是亟待解決(jue) 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什麽(me) 是幽門螺杆菌?

  幽門螺杆菌(Hp)屬於(yu) 變形菌門,ε-變形菌綱,彎曲菌目彎曲菌科、螺杆菌屬,是一種寄生在胃內(nei) 的細菌,粘附於(yu) 胃黏膜以及細胞間隙,即可引起炎症,主要通過口-口途徑和糞-口途徑在人與(yu) 人之間傳(chuan) 播。Hp感染與(yu) 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guan) 。

  幽門螺杆菌通過哪些方式傳(chuan) 染?

  人是Hp的唯一傳(chuan) 染源,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糞便裏。Hp傳(chuan) 播途徑主要包括口-口途徑和糞-口途徑。比如可以通過共用餐具、水杯等方式,以及攜帶Hp的大人咀嚼後喂飯給孩子、如廁後不洗手吃東(dong) 西或者摸嘴巴等方式傳(chuan) 染。

  幽門螺杆菌感染後有哪3些症狀、引起哪些疾病?

  感染Hp後大部分人可以無症狀,部分表現為(wei) 反酸、燒心、胃痛、口臭等症狀;感染Hp引起慢性胃炎,可以表現為(wei) 上腹部不適、隱痛、噯氣、反酸、惡心、嘔吐等。

  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慢性胃炎胃黏膜Hp感染率80%~90%;另外Hp感染也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十二指腸球潰瘍Hp感染率90%~100%,胃潰瘍Hp感染率85%~90%。胃癌發生與(yu) Hp感染有關(guan) ,但Hp感染僅(jin) 僅(jin) 是胃癌發病的因素之一,人、環境等因素也是至關(guan) 重要的。其他如蕁麻疹、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也與(yu) Hp感染有一定相關(guan) 性。

  常用的檢測方法

  1. 非侵入性方法:碳13或碳14的尿素呼氣試驗,這是用來判斷幽門螺杆菌最簡潔快速的方法之一。該試驗要求患者空腹4小時以上、2周內(nei) 未服用過質子泵抑製劑類藥物、1月內(nei) 未服用過抗生素以及鉍劑。試驗要求服用診斷藥,然後對比服藥前後的呼氣進行檢測;呼氣試驗全過程需時約30分鍾;簡單來說,患者在清晨空腹或進食兩(liang) 小時後,用約20ml涼開水口服一粒尿素膠囊,靜坐25分鍾後,用一次性吹氣管向二氧化碳吸收劑中吹氣,再將吹完氣的樣品交給醫生做檢測,檢測就完成了。另外還有血液和尿液檢測Hp抗體(ti) 、糞便檢測Hp抗原等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血Hp抗體(ti) 陽性不能提示現症感染,隻能提示感染過,但現在有沒有Hp不能確定。

  2. 侵入性方法:依賴於(yu) 胃鏡的檢測方法,包括組織學檢測、快速尿素酶試驗(RUT)、Hp培養(yang) 和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後兩(liang) 種方法還可以做細菌藥物敏感檢測,對於(yu) 根除Hp感染治療失敗的患者,可以根據藥敏檢測結果進行個(ge) 體(ti) 化治療。

  如何治療幽門螺杆菌感染?

  目前推薦的根除Hp療法一般為(wei) 10天或14天的四聯治療,包括質子泵抑製劑、鉍劑和兩(liang) 種抗菌藥。一般第一次根除治療成功率在80~90%,服藥過程根據醫囑嚴(yan) 格遵守,不要漏服或自行停藥。

  部分患者服藥後引起口苦、上腹不適、腹脹等不良反應,若症狀輕微,不建議停藥。中斷服藥或者不規律服藥,容易導致治療失敗,甚至細菌耐藥,一旦出現耐藥,相同治療方案不能再用,造成一定經濟損失,並且使下次治療更為(wei) 複雜。

  以下情況需要停藥:1)過敏性皮疹:吃藥後皮膚上長了一片一片的水皰或者紅疙瘩,有時癢,有時不癢,這種情況可能是抗生素過敏引起的皮疹,需要停藥;2)發熱:吃藥後出現發熱症狀,並且持續不退,需要先停藥;3)肝功能損傷(shang) :吃藥期間肝功能檢查發現轉氨酶水平升高,如果排除其他原因(比如乙肝、丙肝等),可能是服用抗生素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傷(shang) ,需要停藥。

  哪些人可以不用治療?

  伴發嚴(yan) 重疾病的患者,比如係統性疾病、惡性腫瘤、老年癡呆、精神類疾病、肝/腎/心等重要髒器功能衰竭或更加嚴(yan) 重的疾病,這些患者根除Hp不能從(cong) 中獲益,就不需要根除Hp了。

  高齡老人:高齡是根除Hp的抗衡因素,但具體(ti) 多少年齡以上不需要根除Hp,目前尚無定論。

  14歲以下兒(er) 童:Hp感染通常在兒(er) 童期獲得,但與(yu) 成人不同,兒(er) 童和青少年感染者很少會(hui) 發生嚴(yan) 重疾病。在兒(er) 童期感染的Hp,還有可能有利於(yu) 感染者生命後期免疫係統的發育,與(yu) 兒(er) 童哮喘等疾病也呈負性相關(guan) 。兒(er) 童服藥依從(cong) 性和耐受性較差;治療藥物有限,藥物不良反應相對較成人嚴(yan) 重,對腸道菌群影響更大;而且有一定的自我清除率(約10%)。因此,2016年《中國兒(er) 童Hp感染診治專(zhuan) 家共識》明確指出,對14歲以下兒(er) 童除非有明確指征,否則不作Hp篩查和治療,Hp篩查主要是針對18歲以上的成年人。

  如何避免幽門螺杆感染?

  1. 飯前便後洗手:洗手應著重清理手心、手背和指尖縫隙,不要給幽門螺杆菌機會(hui) 。

  2.改善飲食習(xi) 慣,避免喝生水、吃生的食物,水要燒開才能喝,肉要做熟才能吃,牛奶要消毒才能飲用。同時食物應多樣化,避免偏食,注意補充多種營養(yang) 物質;不吃黴變食物;少吃熏製、醃製、富含硝酸鹽和亞(ya) 硝酸鹽的食物,多吃新鮮食品;避免進食過於(yu) 粗糙、濃烈、辛辣食物及大量長期飲酒。

  3.提倡分餐製,夾菜時使用公筷,以減少Hp感染者傳(chuan) 播病菌的可能性,定期消毒餐具以減少感染Hp機會(hui) 。

  4.對於(yu) 需要大人輔助喂食兒(er) 童,大人需在喂食前洗幹淨手,給孩子準備其專(zhuan) 用的餐具。

  5.保持口腔健康,建議使用一段時間漱口水和抑菌牙膏,緩解口腔炎症,牙刷三個(ge) 月換一次,建議戒煙。

  6.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充足的睡眠。

  (作者:王亞(ya) 丹,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消化內(nei) 科 主治醫師)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