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網評論員:理性看待準大學生們的延畢選擇

發布時間:2023-04-28 10:18:00來源: 光明網

  光明網評論員:臨(lin) 近畢業(ye) ,去還是留,這是一個(ge) 問題。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延畢的話題正在升溫,引發不小的關(guan) 注和討論。

  顧名思義(yi) ,延畢即延期畢業(ye) ,是相對於(yu) 學校普遍固定的學業(ye) 年限而言的。在過去不少人的印象中,延畢是一個(ge) 更具否定意味的詞語,延畢的學生也多被貼上學業(ye) 不勤、能力不足、缺乏規劃甚至遊戲人生等負麵標簽。不管主動還是被動,一旦一個(ge) 學生選擇了延畢,似乎在社會(hui) 化這場競賽中已經先輸一局。但就社交平台上展露的部分現實來看,當下如此理解延畢顯然太過扁平和陳舊了。

  同樣的延畢結果背後,可能是不同的人生規劃和考量。當然,不排除有一部分學生由於(yu) 未能通過相應的學業(ye) 考核而被動選擇延畢,但不容忽視的是,有更多的學生出於(yu) 理性而清晰的人生規劃而主動做出延畢的選擇,比如參加出國交換豐(feng) 富學習(xi) 經曆、參加實習(xi) 探索職業(ye) 興(xing) 趣等。而就算是學業(ye) 考核未通過,也有一部分學生是出於(yu) 追求更高質量的學術成果,不願為(wei) 按時畢業(ye) 而降低對自我的學術要求而自願延長學術時間,總之不宜一概而論。

  對於(yu) 延畢的討論,人們(men) 似乎不再“猶抱琵琶半遮麵”,關(guan) 於(yu) 它的敘事,也不再隻有“失敗者”這一個(ge) 框架,且大有去汙名化之勢。對於(yu) 暫時脫離“什麽(me) 時間該幹什麽(me) 事情”的社會(hui) 時鍾這件事,人們(men) 顯然擁有更高的包容度和鬆弛感。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以及其所帶來的家庭物質財富的積累,讓這一代年輕人有底氣踐行“人生不是軌道是曠野”的信條,按照自己所願掌控人生的節奏,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了更多緩衝(chong) 的餘(yu) 地。

  對於(yu) 延畢,我們(men) 大可不必談之色變,但對於(yu) 其所提示的一些問題也該投以關(guan) 注。比如,在當前選擇延畢的本科生或是碩士研究生中,雖大部分是權衡利弊後的主動選擇,但也是就業(ye) 現實下減少試錯成本的不得已之舉(ju) 。隨著就業(ye) 競爭(zheng) 的日趨激烈,為(wei) 了增加“上岸”幾率,絕大多數學生都是考研、考公考編、實習(xi) 、寫(xie) 畢業(ye) 論文、投簡曆求職多線程行進,當所需時間和精力超過自己所能承載的負荷,延期畢業(ye) 成為(wei) 自然而然的選擇。對於(yu) 個(ge) 體(ti) 來說,如此選擇下,雖然沒有按時匯入社會(hui) 洪流,但成功保住了應屆畢業(ye) 生的身份,穩固了之後的求學求職等優(you) 勢,而且相比待業(ye) 備考,這種緩衝(chong) 式軟著陸產(chan) 生的消極心理感知可能更輕,心理衝(chong) 擊也更小。

  對於(yu) 個(ge) 體(ti) 來說,延期畢業(ye) 雖然為(wei) 更多可能性的實現提供了機會(hui) 和條件,但未來依舊是不確定的,而且這一喘息時機也對自身的抗挫力、時間管理能力、求職技巧等提出新的考驗。對於(yu) 顯現度走高的延期畢業(ye) 現象以及學生可能麵臨(lin) 的學業(ye) 、就業(ye) 、心理健康等困境,學校應未雨綢繆,完善相應的引導和支持體(ti) 係,提供更靈活、人性化的服務與(yu) 保障,化解他們(men) 的時間焦慮,塑造更積極的學術或就業(ye) 前景期待,激發他們(men) 迎接挑戰、追求卓越的鬥誌與(yu) 膽識,更順地步入人生新階段。

  也正如教育學者所言,這也啟示我們(men) 加快探索學製年限彈性化的管理,針對不同學科和專(zhuan) 業(ye) 的特點製定差異化的考核標準及管理,這也是確保並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