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別讓實習成為學校與職場之間的真空地帶

發布時間:2023-05-10 09:51: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王鍾的

  “和正職員工一樣每天工作8小時、一個(ge) 月休息4天,平均一周工作時間達48小時。但兩(liang) 年平均下來,月工資不到1500元。”已從(cong) 廣東(dong) 某職業(ye) 學院畢業(ye) 的李達(化名),以與(yu) 學校存在教育培訓合同糾紛為(wei) 由,將學校告上了法庭。他認為(wei) ,實習(xi) 工作與(yu) 其所學的商務管理專(zhuan) 業(ye) 無關(guan) ,兩(liang) 年的學費“白花了”。

  這種困惑,是很多實習(xi) 生的親(qin) 身感觸。除了實習(xi) 內(nei) 容與(yu) 專(zhuan) 業(ye) 不相匹配,很多實習(xi) 生還麵臨(lin) 勞動強度大、收入待遇低、保障不完善等問題。有的職業(ye) 學校提出“不去實習(xi) 沒有畢業(ye) 證”,但對於(yu) 實習(xi) 生的狀況缺乏應有的管理與(yu) 照顧。

  實習(xi) 經曆是踏入社會(hui) 的重要職業(ye) 體(ti) 驗。在校園招聘時,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對畢業(ye) 生提出實習(xi) 經曆的要求。這也意味著,實習(xi) 成為(wei) 畢業(ye) 生從(cong) 學生過渡為(wei) 社會(hui) 人過程的“剛需”。可是,從(cong) 現實反饋來看,學校和社會(hui) 之間存在“真空”地帶,學生也常常陷於(yu) 實習(xi) 困境。

  具體(ti) 而言,不同類型的學生,麵臨(lin) 的實習(xi) 困境各不相同。在一些本科院校,學校培養(yang) “重理論輕實踐”。盡管培養(yang) 方案提出了實習(xi) 要求,但很多時候,是學生出於(yu) 增強求職競爭(zheng) 力的需要而主動實習(xi) ,而學校在考察時往往不重視、不嚴(yan) 格,缺乏推動學生實習(xi) 高質量開展的動力。學生因為(wei) 實習(xi) 缺乏學校的指導和支持,也常常陷入孤立無助的局麵。

  而在一些職業(ye) 院校,學校指定實習(xi) 單位派遣學生前往實習(xi) 成為(wei) “標配”。看起來,學生不再需要為(wei) 找實習(xi) 大費周章,但是,實習(xi) 崗位、實習(xi) 內(nei) 容與(yu) 專(zhuan) 業(ye) 不相匹配的問題,成為(wei) 學生新的困擾。一些職校組織的學習(xi) 隻是讓學生在流水線上從(cong) 事簡單的重複勞動,無法鍛煉學生的實際本領。學生從(cong) 實習(xi) 中得不到收獲,也會(hui) 對未來從(cong) 事相關(guan) 職業(ye) 失去興(xing) 趣。

  在定義(yi) 學生實習(xi) 時,不能將其視為(wei) 教學過程的簡單延續,但也不能等同於(yu) 一份正式工作。隻有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努力,補齊校園與(yu) 社會(hui) 之間的權利保障空白,才能讓學生獲得高質量的實習(xi) 體(ti) 驗,真正促進實踐能力的提升。

  實習(xi) 不是課堂教學,學校不宜套用課堂的標準來評價(jia) 學生實習(xi) 。比如,課堂對學生成績的評價(jia) 追求公平、一致,一份作業(ye) 、一套試卷采取統一的評分標準。但是,對於(yu) 學生的實習(xi) 成果,則要包容差異、兼顧多元選擇。同一個(ge) 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有的可能到企業(ye) 實習(xi) ,有的可能到公益組織實習(xi) ,還有的可能獲得在政府部門實習(xi) 的機會(hui) ,他們(men) 的實習(xi) 收獲無疑各有不同。學校要加強對實習(xi) 單位的跟蹤,當好學生的“娘家人”,而不必“一刀切”地對學生的實習(xi) 選擇設過多限製。

  此外,實習(xi) 生處在校園與(yu) 社會(hui) 之間的過渡地帶,難免麵臨(lin) 權利保障的空白,需要法律法規加以兜底。比如,對於(yu) 實習(xi) 生的法律身份,有必要進一步厘清。用人單位招聘實習(xi) 生,固然要遵循市場規律,兼顧企業(ye) 運營成本,但對實習(xi) 生最基本的人身安全、報酬權利等等保障都不可或缺。

  很多用人單位在招用實習(xi) 生時,隻看到因此產(chan) 生的成本,卻忽視實習(xi) 生創造的額外效益。其實,實習(xi) 生給用人單位帶來的不僅(jin) 有年輕勞動力,更有無形的口碑和社會(hui) 效益。有遠見的用人單位,不僅(jin) 能從(cong) 實習(xi) 生中尋找儲(chu) 備人才,也讓實習(xi) 生成為(wei) 播撒價(jia) 值觀的種子。

  在自由選擇的前提下,學生也會(hui) 給實習(xi) 單位“打分”,並通過各種渠道分享信息。那些待遇好、保障完善的實習(xi) 單位,受到更多學生的追捧,其社會(hui) 聲譽和人才競爭(zheng) 力自然能夠實現提升。(王鍾的)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