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深不可測” 網上請人上門維修咋被套路了
疏通下水道、家電維修、開鎖等是很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都會(hui) 需要的服務,但家政維修行業(ye) 一些以次充好、巧立名目、小病大修、坐地起價(jia) 等行為(wei) 時有出現,不少消費者吐槽遭遇“馬桶刺客”“家電刺客”的經曆。
“網上平台找的‘同城防水’,師傅上門簡單查看了衛生間樓下漏水情況,打了兩(liang) 個(ge) 眼做注膠處理,事先告知100元一斤,但未說具體(ti) 用量,結果用了30斤要收3600元。事後我搜索滲透性防水膠價(jia) 格隻有4元錢一斤……”近日,一位山東(dong) 濰坊的網友在處理衛生間漏水問題時認為(wei) 被“坑”,投訴至“黑貓投訴”平台,要求退款。
疏通下水道、家電維修、開鎖等是很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都會(hui) 需要的服務,但家政維修行業(ye) 一些以次充好、巧立名目、小病大修、坐地起價(jia) 等行為(wei) 時有出現。如何才能治住行業(ye) 亂(luan) 象,讓消費者放心消費?
坐地起價(jia) ,下水道“深不可測”
因為(wei) 廚房下水緩慢,吉林長春市民張女士找了一位維修師傅。電話谘詢中,對方告之僅(jin) 需50元。上門後,師傅稱管道形狀特殊得加價(jia) ,一共180元。
“管道形狀到底正不正常我也不懂,隻能是人家說啥就是啥。”張女士告訴記者,事後她覺得被套路,特意到網上查價(jia) ,發現多個(ge) 家政公司均顯示收費50元起,電話谘詢時對方明確表示不會(hui) 因為(wei) 管道形狀或下管長度加價(jia) 。
通下水還有更多套路。一位網友在找人疏通管道時,對方事先明確了上門費加疏通費僅(jin) 需100元,沒想到師傅上門後先說疏通不了,得加藥水溶解,一瓶下去後又加一瓶,說要完成通暢還要加一瓶,最後用高壓槍再疏通一下效果更好,加起來1000多元,貴了10倍不止。該網友感歎:“不是下水道,是看不見的‘黑道’。”
開鎖也是較常見的家政維修服務,套路同樣不少。長春市民於(yu) 先生因家裏門鎖出現故障,在網上找了一家開鎖公司,維修人員上門檢查後稱門鎖老化嚴(yan) 重,建議更換一款1000多元保修3年的防水指紋鎖。新鎖安裝後一個(ge) 多月就出現指紋失靈問題,維修人員憑於(yu) 先生發送的“小視頻”判斷“門鎖受潮,不在保修範圍”,對於(yu) 先生詢問的防水問題則回應稱“防水不防潮”,後還將其微信拉黑。
290元換的水管第二天就漏水,維修師傅不僅(jin) 推卸責任,最後還拒接電話;換個(ge) 燈泡,十來分鍾竟然收費222元,收費標準成謎;維修空調加了1500元冷媒卻未解決(jue) 問題,質保半年的承諾不予兌(dui) 現……在“黑貓投訴”平台搜索“家政維修”“疏通下水”“開鎖”關(guan) 鍵詞,得到4413條投訴內(nei) 容,小病大修、坐地起價(jia) 等問題飽受消費者詬病。
明知上當,為(wei) 啥敢怒不敢言
明知“天價(jia) 維修”不合理,為(wei) 啥很多消費者卻隻能吃啞巴虧(kui) ?
高價(jia) 更換的指紋鎖“防水不防潮”,氣憤不已的於(yu) 先生將這家開鎖公司投訴至當地消費者協會(hui) 。在消協工作人員調查期間,公司先是聲稱沒有為(wei) 於(yu) 先生提供過任何服務,後在於(yu) 先生出示微信支付截圖證據後表示得去財務查詢,春節後給答複。春節過後,該聯係號碼換了人接線,“一問三不知”,後來對方直接掛斷電話,之後拒接。
消協組織在維權過程中尚且困難重重,更遑論普通消費者。很多消費者因高價(jia) 維修感覺上當受騙後,往往因沒存留相關(guan) 證據、投訴維權耗時耗力等問題,自我安慰“就當買(mai) 了個(ge) 教訓”。
當張女士再次聯係疏通下水道的維修工人時,對方號碼已經變成空號。她告訴記者,在一次和鄰居閑聊中,一位同樣被“坑”過的主婦提醒當心在網絡平台遇到騙子,“很多維修師傅都會(hui) 頻繁更換電話號碼”。
“一般來說,普通人缺乏專(zhuan) 業(ye) 知識,網上找的家政公司很難辨別其專(zhuan) 業(ye) 資質,上門師傅如果刻意坑人,套路防不勝防,消費者即便覺得高價(jia) 收費不合理,一般也不敢當麵拒絕,尤其是獨居的女性。”一位家政從(cong) 業(ye) 者說。
在短視頻平台上,不少博主分享過自己遭遇“馬桶刺客”“家電刺客”的經曆。一位網友直言:“他們(men) 知道了你的地址,以後會(hui) 找團隊的其他人陰你、威脅你,這才是大家敢怒不敢言,敢言不敢舉(ju) 報的原因。”
嚴(yan) 入嚴(yan) 管,治住家政維修亂(luan) 象
2022年11月,上海警方搗毀一個(ge) “以疏通管道為(wei) 名,推銷高價(jia) 管道疏通劑牟取暴利”的詐騙團夥(huo) ,抓獲犯罪嫌疑人37名,涉案金額逾600萬(wan) 元。當時,此類報警在上海有近300起,都是趁當事人不注意,倒入多瓶疏通劑,趁機索要高額疏通費用,消費者往往需花費3000元至5000元,最大一單高達1.9萬(wan) 元。
據警方調查,該詐騙團夥(huo) 成員在進行相關(guan) 話術培訓後,采取網絡接單方式進行上門管道疏通,並在網絡購物網站開設商鋪,掛上疏通劑鏈接,依靠“刷單”“刷評論”的方式提高商鋪好評率和銷售量,以此作為(wei) 上門服務收費的參考標準。維修工以大量采購指定疏通劑獲取公司“派單”資格,每瓶售價(jia) 428元至485元不等的疏通劑成本僅(jin) 為(wei) 4元。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有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應當充分利用這‘三板斧’,加強自我保護,有力回擊家政維修服務的違法違規行為(wei) 。”廣東(dong) 廣和(長春)律師事務所律師王雨琦說,根據商務部2012年發布的《家電維修服務業(ye) 管理辦法》,各種家政維修服務都應當明碼標價(jia) ,消費者在平台上谘詢時,最好找當地有固定經營場所的正規公司,在維修人員上門前,明確約定維修內(nei) 容、維修價(jia) 格範圍以及維修後的效果,防止發生爭(zheng) 議,同時保存好谘詢內(nei) 容,以備後續維權使用。
王雨琦表示,家政維修“刺客”行為(wei) 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家電維修服務業(ye) 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明令禁止、市場監管部門重點打擊的。要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市場亂(luan) 象,除了消費者要增強維權意識外,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行業(ye) 監管,督促行業(ye) 自律,重拳打擊違規行為(wei) ,維護市場秩序。此外,網絡平台也應承擔起責任,建立完備的入駐企業(ye) 資質審核機製,完善用戶反饋、舉(ju) 報、回訪機製,及時發現清除虛假信息。
2021年,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組織起草的《互聯網平台落實主體(ti) 責任指南(征求意見稿)》向社會(hui) 征求意見。其中提到,超大型平台經營者應當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方麵至少每年進行一次風險評估。
“希望行政部門和網絡平台能嚴(yan) 入嚴(yan) 管,別讓我們(men) 再憑運氣消費。”張女士說。
柳姍姍 彭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