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加速逐“綠”前行
【經濟界麵】
截至三月底,我國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比首次超過百分之五十——
能源轉型加速逐“綠”前行
光明日報記者 張翼
化風為(wei) 能,聚光為(wei) 電;將滾滾“烏(wu) 金”進行碳捕捉碳封存;以高新技術開啟氫能製造和輸送新天地……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引領下,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速升級。水電、風電、光伏、在建核電裝機規模等多項指標保持世界第一,已經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煤電供應體(ti) 係。今年一季度,我國新能源發電量實現兩(liang) 位數增長。調結構、穩增長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風光無限,新能源發電快速發展
內(nei) 蒙古庫布齊沙漠,像一條黃龍橫臥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當下,全球最大規模的“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正在這裏加緊施工,上百輛推土機來回穿梭,轟隆隆的機械聲不絕於(yu) 耳;在沙漠腹地,大片藍色的光伏板規則排列,從(cong) 上空俯望,猶如一匹矯健駿馬在沙漠中奔騰,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wei) “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板圖形電站”正在將“沙窩”變“金窩”。
“當前,我國正積極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wei) 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介紹,截至目前,第一批9705萬(wan) 千瓦基地項目已全麵開工,項目並網工作正積極推進,力爭(zheng) 於(yu) 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並網投產(chan) ;第二批基地項目已陸續開工建設;第三批基地項目清單近期已正式印發實施。
今年以來,我國持續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重大水電項目和抽水蓄能建設,可再生能源發展實現良好開局。一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4740萬(wan) 千瓦,同比增長86.5%,占新增裝機的80.3%。其中,常規水電新增並網121萬(wan) 千瓦,抽水蓄能150萬(wan) 千瓦,風電新增並網1040萬(wan) 千瓦,光伏發電新增並網3366萬(wan) 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並網63萬(wan) 千瓦。
近期,國家能源局會(hui) 同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支持光伏發電產(chan) 業(ye) 發展 規範用地管理有關(guan) 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光伏發電用地用林用草的相關(guan) 政策規定,針對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的大型光伏基地,提出“在嚴(yan) 格保護生態前提下,鼓勵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區域選址建設大型光伏基地”,為(wei) 大型光伏基地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
電力行業(ye) 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來自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的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6.2億(yi) 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3.3億(yi) 千瓦,同比增長15.9%,占總裝機容量比重為(wei) 50.5%,首次超過總裝機容量的一半,同比提高3.0個(ge) 百分點。
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預計,在新能源發電快速發展的帶動下,2023年全年新增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甚至超過2.5億(yi) 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投產(chan) 1.8億(yi) 千瓦,新投產(chan) 的總發電裝機規模以及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將再創曆史新高。2023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預計將超過28億(yi) 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達到14.8億(yi) 千瓦,占總裝機容量比重上升至52.5%左右。
王大鵬表示,國家能源局將積極推動“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的落地實施,根據發展新形勢新要求加強政策供給。堅持集中式與(yu) 分布式並舉(ju) ,在積極推進大型基地建設的同時,組織開展“千家萬(wan) 戶沐光行動”“千鄉(xiang) 萬(wan) 村馭風行動”。積極適應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的新要求,完善綠色電力證書(shu) 製度,擴大綠證核發和交易範圍,推動綠證核發全覆蓋,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此外,將推動修訂可再生能源法,為(wei) 可再生能源高質量躍升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打造產(chan) 業(ye) 鏈,氫能將邁入戰略“黃金期”
不久前,一則重磅消息使“氫能”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4月10日,中國石化宣布,“西氫東(dong) 送”輸氫管道示範工程已被納入《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建設實施方案》,標誌著我國氫氣長距離輸送管道進入新發展階段。
“傾(qing) 心”於(yu) 氫能,並不是中國石化一家的選擇。
4月16日,中石油發布消息稱,用現有天然氣管道長距離輸送氫氣的技術獲得突破。中石油在寧夏寧東(dong) 天然氣管道進行摻氫輸送實驗,經過100天的測試運行,這條397公裏長的天然氣管線摻氫比例逐步達到24%,整體(ti) 運行平穩。
當前,氫能的發展熱度頗高。在有關(guan) 部委的指導推動下,國資央企加快布局氫能產(chan) 業(ye) ,已有超過40家中央企業(ye) 布局氫能產(chan) 業(ye) 鏈。製氫方麵,中國石化、國家能源集團、航天科技集團等在化石能源製氫及應用方麵優(you) 勢突出,主導或參與(yu) 了國內(nei) 絕大部分的綠氫項目。儲(chu) 運方麵,國家電投、中國建材等在部分車用儲(chu) 氫容器的材料、技術、裝備上處於(yu) 示範階段,中國石化純氫管道輸送技術趨於(yu) 成熟。加氫站方麵,中國石化累計發展加氫站98座,國內(nei) 網絡占有率超30%,成為(wei) 全球擁有、運營加氫站數量最多的企業(ye) ;中國石化、國家能源集團、國機集團均已完成壓縮機、加氫機等關(guan) 鍵設備研發。同時,東(dong) 方電氣集團、中國一汽、東(dong) 風公司等布局燃料電池商用車裝備製造。
5月5日,氫能應用現代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推進會(hui) 暨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成立大會(hui) 舉(ju) 行,中國石化牽頭成立氫能產(chan) 業(ye) 鏈建設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按照“主體(ti) 支撐、融通帶動”原則,著力推動國內(nei) 氫能應用現代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
“我國新能源資源無限,‘綠電+綠氫’是主要利用方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新能源首席專(zhuan) 家鄒才能認為(wei) ,綠氫或許是新能源革命中的一匹黑馬。綠電、綠氫、人造太陽是新能源的“三駕馬車”,全球已邁入“氫熱時代”。隨著我國《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的發布,我國氫能發展迎來戰略“黃金期”,將形成像天然氣工業(ye) 一樣的中國“綠氫工業(ye) ”體(ti) 係。在加快綠氫基礎建設方麵,要像開發氣田一樣建設綠氫大基地。未來我國綠氫工業(ye) 的潛力和規模可能遠超天然氣工業(ye) 。目前,中國石油成立了深圳新能源研究院,聚焦風、光、熱、氫、儲(chu) 、智慧能源六大領域,加快新能源科技創新,支撐中國石油“三步走”發展,為(wei) 2050年中國石油實現新能源產(chan) 量占比50%提供強力科技支撐。
中國石化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專(zhuan) 家王維民指出,氫能作為(wei) 一種二次能源,具有來源多樣、終端零排、用途廣泛、質量能量密度高等優(you) 點,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發展氫能是順應能源結構調整、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大勢所趨。我國交通運輸業(ye) 碳排放位居前三,交通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一道必答題,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在雙碳目標下煤電的曆史使命到底是什麽(me) ?”
在日前舉(ju) 行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hui) 煤電產(chan) 業(ye) 減汙降碳高端論壇上,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王誌軒提出的問題引發思考和討論。
王誌軒指出,從(cong) 能源消費來看,盡管煤炭的比重已經持續下降到了56.2%,但它仍然是我國能源消費的主體(ti) 。所以我國的基本對策是持續提高煤電的效率,高參數、大機組、提效改造、熱電聯產(chan) 。
“未來,可再生能源將成為(wei) 我們(men) 的主導能源,但煤電仍然不可缺少,是我國能源安全的‘壓艙石’,是我們(men) 的基石。”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院長、浙江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高翔表示,需要構建煤電與(yu)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融合的清潔低碳高效智慧能源體(ti) 係,這也是電力行業(ye) 未來的發展方式、趨勢和目標,從(cong) 而實現減汙降碳協同增效。
“煤電行業(ye) 是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行業(ye) ,過去也曾經是大氣汙染物排放量最大的行業(ye)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大力推動煤電行業(ye) 綠色轉型取得積極成效。”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張大偉(wei) 指出,通過實施煤電機組“上大壓小”,我國累計淘汰超過1億(yi) 千瓦落後的煤電小機組,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潔煤電體(ti) 係。同時作為(wei) 碳排放大戶,煤電行業(ye) 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也明顯放緩。
張大偉(wei) 強調,盡管取得顯著成效,但麵向新形勢、新要求,電力行業(ye) 需要帶頭推進減汙降碳協同增效,加快推動煤電行業(ye) 由過去的主體(ti) 電源逐步向兜底保供轉變,從(cong) 以煤電機組自身的治理改造為(wei) 主向推動運輸結構調整帶動低效散煤替代等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拓展延伸,加快完成清潔低碳轉型。
中國環境保護產(chan) 業(ye) 協會(hui) 黨(dang) 委書(shu) 記、會(hui) 長郭承站指出,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和優(you) 化,積極穩妥地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煤電行業(ye) 是我國電力領域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重點行業(ye) ,具有巨大的減碳降碳潛力,雙碳目標下合理建設支撐性、調節性的先進煤電,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答題。煤電行業(ye) 減汙降碳、綠色發展為(wei) 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帶來較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機遇,生態環保產(chan) 業(ye) 服務煤炭產(chan) 業(ye) 綠色發展必將有大突破、大作為(wei) 。
截至2023年一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12.58億(yi) 千瓦。其中,常規水電裝機3.68億(yi) 千瓦,抽水蓄能裝機4699萬(wan) 千瓦,風電裝機3.76億(yi) 千瓦,光伏發電裝機4.25億(yi) 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4195萬(wan) 千瓦。
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持續增長。2023年一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5947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11.4%,其中風電光伏發電量達3422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27.8%。
一季度全國風電平均利用率96.8%,與(yu) 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風電投資完成約249億(yi) 元,同比增長15%。一季度全國光伏發電利用率98%,同比提升0.7個(ge) 百分點;太陽能發電投資完成522億(yi) 元,同比增長177.6%。
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張翼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