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成家時一定要有自己的住房嗎?67.1%受訪青年認為應該有

發布時間:2023-05-18 09:5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如今,年輕人談婚論嫁,“房子”是繞不開的話題。在傳(chuan) 統觀念裏,有房才有安全感。但隨著買(mai) 房壓力越來越大,房子讓許多年輕人,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年輕人,站在“婚姻”這道門外望而卻步。成家時一定要有自己的住房嗎?你能接受不買(mai) 房就結婚嗎?

  前不久,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512名35歲以下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yu) 成家時要不要有自己的住房,67.1%的受訪青年明確必須要有。同時,居住在一線城市、女性、已有自住房的受訪群體(ti) 認為(wei) 應該有的比例更高。

  拒絕租房結婚,受訪女性比男性態度更堅決(jue)

  1995年出生的鄭月嵐是土生土長的北京姑娘,丈夫也從(cong) 小生長在北京順義(yi) 。她說,“土著”身份讓他們(men) 小兩(liang) 口的購房壓力小了很多。婚後,兩(liang) 人一直住在公婆名下的一套小兩(liang) 居裏。兩(liang) 年前寶寶出生,空間一下子就不夠用了。前不久,他們(men) 置換了一套110平方米的二手房,位於(yu) 順義(yi) 馬坡。在鄭月嵐的觀念裏,年輕人成家了就應該有屬於(yu) 自己的固定住處,“如果條件有限達不到,至少也要保證穩定”。

  去年畢業(ye) 於(yu) 中國政法大學的袁楊,目前在家鄉(xiang) 常州從(cong) 事法務工作。他正計劃著不久後與(yu) 女友結婚,現在倆(lia) 人正商量著在南京買(mai) 房。“我認為(wei) 年輕人在有能力的情況下,結婚了還是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婚後過家庭生活,不再是一個(ge) 人漂泊不定,房子是不可或缺的載體(ti) 。”

  李蜜研究生畢業(ye) 後在廣州一家外企就職,現租住在一間公寓裏。從(cong) 事風險投資的她對買(mai) 房有著不同的觀點。“從(cong) 投資收益的角度考慮,租房是每月拿出一小部分收入,其餘(yu) 能自由支配,可以投資在其他收益率高的產(chan) 品上。而買(mai) 房對於(yu) 不少家庭都是支付巨額首付,並長期背負債(zhai) 務,相當於(yu) 把資產(chan) 都套在了房產(chan) 上,生活缺少很多快樂(le) 。”

  對成家時買(mai) 房這件事,李蜜沒有很大的執念。“房子對我不是必需品。如果投資市場波動很大,沒有合適的投資機會(hui) ,我才考慮買(mai) 房托底。畢竟房子作為(wei) 固定資產(chan) ,尤其是在一線城市,是比較堅挺的投資品類。”

  調查中,67.1%的受訪青年明確,成家時必須要有自己的住房,12.9%的受訪青年表示沒有必要,20.0%的受訪青年認為(wei) 要看情況。

  交互分析顯示,不同人群在成家購房上的態度存在一定差異。

  在居住情況上,已有自住房的受訪者最支持成家必須要有自己的住房(78.4%)。在生活城市上,一線城市的受訪者對此認可比例最高,為(wei) 73.0%,其次是二線城市受訪者(67.7%)。

  不同年齡中,18-25歲的受訪者(70.4%)認為(wei) 成家必須要有自己住房的比例最高,其次是30-35歲的受訪者(69.8%)。此外,受訪女性(67.7%)堅持成家時要有房子的比例略高於(yu) 受訪男性(66.3%);同時,在認為(wei) 沒有必要的比例上,受訪男性(14.4%)比受訪女性(11.7%)高。兩(liang) 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女性更加在意成家時是否有房子這件事。

  “自己有了房才算是在一個(ge) 地方生了根,能踏實地發芽、開花”

  對於(yu) 為(wei) 何堅持成家時要有自有住房,鄭月嵐解釋,她深受傳(chuan) 統觀念的影響,“租房就要麵臨(lin) 不斷搬家。自己有了房才算是在一個(ge) 地方生了根,能踏實地發芽、開花,才是有了真正的家”。她說,房子本身就能給人很強的安全感、歸屬感,“我會(hui) 不斷地添置家居用品來裝飾、充實這個(ge) 小家。看著生活品質一點點提升,家也不斷溫馨起來,幸福感是很高的”。

  在很多人心中,有房才有家。為(wei) 何這種觀念會(hui) 普遍存在?78.5%的受訪青年認為(wei) 是因為(wei) 自有住房能帶來安全感、歸屬感,53.9%的受訪青年覺得買(mai) 房更能提升居住和生活品質。

  “有了自己的房子,不管是未來育兒(er) 還是養(yang) 老,都更加有自主性。”在袁楊看來,兩(liang) 人成婚後第一套房的置房費,應該主要由男方承擔。“現在青年婚戀市場競爭(zheng) 激烈,有房也是男士經濟實力的證明,能讓女生更安心。”但同時他坦言,自己買(mai) 房能有底氣,一是家裏人在經濟上能支持,二是南京房價(jia) 相對比較友好。他說,自己相中了南京鼓樓那一片,很繁華,可房價(jia) 仍遠比北京、上海這些一線城市的遠郊區低了很多。

  在李蜜看來,如今房價(jia) 不低,剛工作沒幾年的年輕人大都沒有多少積蓄,單靠他們(men) 自己,買(mai) 房屬實是件為(wei) 難的事,而且買(mai) 房也不應該是單獨哪一方的事情。“隻要兩(liang) 人感情堅固、相互信任,成家時也不一定非要有房,兩(liang) 人共同的家可以共同去奮鬥和打拚。”

  27歲的楊平是江西贛州人,現在武漢某檢察院任職。他覺得,房子是生活的一種保障,也是一份家業(ye) ,更是對對方的一種承諾,是兩(liang) 人共同生活的物質基礎。他坦言,自己獨自一人在異鄉(xiang) 打拚,常有無處歸根的孤獨感。“如果在一個(ge) 地方買(mai) 了房、安了家,我才會(hui) 感到是真正地融入了這座城,能讓我十分地安心踏實。”

  調查中,50.5%的受訪青年認為(wei) 在傳(chuan) 統觀念裏自己的房子才是“家”,47.4%的受訪青年覺得是出於(yu) 家庭實際需求,為(wei) 育兒(er) 養(yang) 老提供安穩條件,22.9%的受訪青年指出是受傳(chuan) 統習(xi) 俗影響,結婚要配置婚房。

  北京市房地產(chan) 法學會(hui) 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yu) 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趙秀池表示,對於(yu) 產(chan) 權房和租賃房,人們(men) 享有的權益是不一樣的。租房的諸多不便,會(hui) 堅定人們(men) 想要擁有自有產(chan) 權住房的觀念。而且中國自古就有“有恒產(chan) 者有恒心”、購房置地是成功人生寫(xie) 照的看法。因此,很多人的人生奮鬥目標就是擁有屬於(yu) 自己的住房,是能夠理解的。“這樣的奮鬥目標沒有壞處。年輕人就是要奮鬥,無奮鬥不青春。但同時,年輕人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解決(jue) 住房問題,沒必要為(wei) 了有房而背上巨額債(zhai) 務。租賃住房一樣可以解決(jue) 住房問題,同樣能使生活更美好。”

  參與(yu) 本次調查的受訪青年中,已有自住房的占32.7%,與(yu) 長輩同住的占37.2%,租房的占21.2%,住宿舍的占8.1%。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占29.4%,二線城市的占42.3%,三四線城市的占25.3%。男性占44.2%,女性占55.8%。18-25歲的占25.0%,25-30歲的占50.0%,30-35歲的占25.0%。

  (潘澤強對本文亦有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