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雙城記 共建經濟圈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唱好雙城記 共建經濟圈
——重慶全力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
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聖 李宏 黃漢鑫
2023年春節後上班第一天,重慶市委召開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推進大會(hui) ,明確提出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wei) 市委“一號工程”和全市工作的總抓手總牽引。重慶市政府隨後發布《重慶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部署了提升主城都市區極核引領、建設現代基礎設施網絡、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等推動成渝地區經濟圈建設“十大行動”。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場景中整體(ti) 謀劃,以建成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範例為(wei) 統領,全力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成為(wei) 重慶“一號工程”和《行動方案》的內(nei) 在要求。通過推進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努力在新時代新征程建設現代化新重慶中扛起新使命、譜寫(xie) 新篇章,成為(wei) 全市上下共同的奮鬥目標。
發展規劃協同:川渝聯合印發《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
2022年9月,重慶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聯合印發《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重慶21個(ge) 區縣和四川省廣安市被納入規劃範圍。“這是中西部第一個(ge) 跨省域的都市圈規劃,其核心要義(yi) 是通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chan) 業(ye) 專(zhuan) 業(ye) 化分工協作、創新水平協同提升、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毗鄰地區深度融合等創新性政策措施,進一步優(you) 化功能布局、提升發展能級,持續推進重慶都市圈一體(ti) 化同城化發展,為(wei) 全國培育壯大跨省域現代化都市圈探索經驗、發揮示範。”重慶社會(hui) 科學院院長劉嗣方說。
總麵積262平方公裏、規劃範圍包括重慶市渝北區和廣安市鄰水縣部分行政區域的川渝高竹新區,是四川和重慶共同批準設立的全國第一個(ge) 、目前唯一一個(ge) 跨省域共建新區。川渝高竹新區探索經濟區與(yu) 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通過運行管理“同城共管”、規劃編製“同城共融”、開發建設“同城共營”、資源要素“同城共保”、基礎配套“同城共建”等“五個(ge) 一體(ti) 化”,著力打造雙城經濟圈毗鄰地區跨區域協同發展示範樣板。
在川渝高竹新區科技創新基地熱火朝天的建設現場,四川發展川渝合作產(chan) 業(ye) 園實業(ye) 公司副總經理陳懷斌告訴記者,基地自2022年開工以來進展迅速,目前已有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四川省汽車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和重慶大學低碳研究中心等10餘(yu) 家機構的核心項目簽約落地。“產(chan) 業(ye) 孵化園1萬(wan) 平方米的樣板房6月底前要交付了,加上12.4萬(wan) 平方米的科創服務區、接近18萬(wan) 平方米的商業(ye) 綜合體(ti) 和商品房,我們(men) 肯定能建成‘產(chan) 業(ye) 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you) 美’的產(chan) 業(ye) 生態圈。”陳懷斌說。
明月山是橫亙(gen) 在川渝之間的重要生態屏障。由重慶市梁平區牽頭,川渝兩(liang) 地7個(ge) 區縣共同謀劃建設的“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2021年以來先後簽訂實施了67份合作協議。梁平區與(yu) 四川省開江縣共建的開江·梁平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nong) 業(ye) 帶合作示範園區,已經發展為(wei) 重慶3個(ge) 重點農(nong) 業(ye) 合作示範園區之一。
位於(yu) 重慶市墊江縣的明月天香路,是共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範帶的先導示範工程。墊江縣按照“三帶三區”“七星伴月”的空間布局推動明月山區域互聯互通,按照“長藤結瓜”的發展思路將周邊景區串珠成鏈,將全長54公裏的明月天香路打造成“風景名勝路”“產(chan) 業(ye) 發展路”“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和“輻射帶動路”。今年一季度,全縣累計接待遊客同比增長30.8%,通過明月天香路前往景區的遊客單日突破5萬(wan) 人次。
川渝兩(liang) 地更多區市縣走進了共同打造地域品牌、做大做強文旅產(chan) 業(ye) 的“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夔門天下雄”的“中華詩城”重慶市奉節縣,與(yu) 四川省都江堰市、犍為(wei) 縣、大邑縣、成都市郫都市和峨眉山景區通過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友好合作,實現遊客互送、品牌互宣、營銷互推、活動互訪,還在著名的成都寬窄巷子成功舉(ju) 辦了“共建雙城經濟圈 奉節好品進成都”展示展銷活動。
獨具民族特色的擺手舞,婉轉動人的土家族民族舞……4月17日,“最炫武陵風”2023武陵文旅城市巡展在成都舉(ju) 行。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沉浸式布展和文藝巡遊,又一次吸引了參加過四川遊客“萬(wan) 人遊酉陽”活動的胡容。“川渝一家親(qin) 的氛圍很濃,‘世外桃源·寧靜酉陽’給人的感覺很好。”胡容說。
產(chan) 業(ye) 迭代協同:一體(ti) 化構建產(chan) 學研用創新體(ti) 係
成渝兩(liang) 地都是工業(ye) 重鎮,加快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是雙城經濟圈的重要任務和使命。在重慶兩(liang) 江新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主任胡定法看來,雙城經濟圈帶來的最大變化之一,就是產(chan) 業(ye) 鏈構建從(cong) 強調“當地”變成了著眼“雙城”。
成渝兩(liang) 地共建萬(wan) 億(yi) 級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集群,讓兩(liang) 江新區的重慶致貫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趙仕紅看到了機遇。在川渝兩(liang) 地政府組織的一個(ge) 企業(ye) 交流會(hui) 上,致貫科技和四川綿陽一家企業(ye) 建立了聯係。“這家企業(ye) 正尋求在雙城經濟圈實現全產(chan) 業(ye) 鏈配套,我們(men) 的產(chan) 品恰好能夠直供他們(men) 使用,雙方一拍即合。”趙仕紅說,致貫科技現在平均每周要為(wei) 這家企業(ye) 配套100萬(wan) 片光學膠帶,還由此和更多四川企業(ye) 建立了業(ye) 務聯係,“今年大有奔頭”。
位於(yu) 重慶市開州區的開州工業(ye) 園和四川開江經開區,是雙城經濟圈首批產(chan) 業(ye) 合作示範園區。開州工業(ye) 園的智能家居、生物醫藥和開江經開區的智能製造、電子信息等四大主導產(chan) 業(ye) 深度合作,通過產(chan) 業(ye) 延鏈補鏈強鏈共建“萬(wan) 達開智能製造示範區”,在萬(wan) 州、達州和開州三地培育形成了先進材料、能源化工、食品醫藥3個(ge) 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
發揮研發創新優(you) 勢為(wei) 企業(ye) 智慧賦能,也是川渝兩(liang) 地的一致行動。四川羽佳模塑有限公司原來是一家為(wei) 汽車企業(ye) 配套的傳(chuan) 統企業(ye) ,但近年來對全程精細化管理的需求與(yu) 日俱增。2022年,羽佳模塑與(yu) 哈工大重慶研究院合作,不到半年就完成了數字化改造,存貨資金降低了1000餘(yu) 萬(wan) 元,生產(chan) 成本和物料浪費都降低了10%,產(chan) 品準時交付率則提高了15%。
由重慶長壽經開區、中物院成都科學技術發展中心、成都工物科雲(yun) 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川渝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發揮自身優(you) 勢助力招商引資、科創服務和企業(ye) 成長,一年多來已幫助長壽企業(ye) 成功申報7個(ge) 國家項目。為(wei) 緩解初創期、成長期中小微科技企業(ye) 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融資難問題,重慶市北碚區和四川省綿陽市共同組建科技創新股權投資基金,重點投向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科創類特色產(chan) 業(ye) 。
5月10日,記者在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微電子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實驗室,見到正忙著做實驗的電子科大集成電路工程專(zhuan) 業(ye) 研究生陳城。她和幾位同學在長達5個(ge) 多月的設計和實驗後,即將完成一款靜電保護器的製作。
電子科大重慶微電子研究院,是雙城經濟圈建設67個(ge) 重點項目之一。研究院瞄準雙城經濟圈電子信息、汽車、裝備製造三大萬(wan) 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開展研究開發、人才培養(yang) 、成果轉化、產(chan) 業(ye) 孵化和智庫合作,已成功轉化了30多項科研成果,目前還在同時孵化7家企業(ye) 。雙城經濟圈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研究院產(chan) 學研深入對接的平台對青年學生極具吸引力,最近3年已有211名電子科大在校學生從(cong) 成都來到重慶接受科研曆練。
社會(hui) 治理協同:讓雙城經濟圈“惠民有感”
張女士是個(ge) 生活在重慶的成都人,她準備和老家的朋友合夥(huo) 創辦企業(ye) ,但一想到要回成都辦理相關(guan) 手續又覺得很麻煩。最近她聽說重慶(西部)科學城開通了川渝跨省通辦業(ye) 務,就前往谘詢,沒想到從(cong) 提交資料到拿到營業(ye) 執照隻花了2個(ge) 小時。“現在這效率確實太高了,太方便了!”張女士忍不住一個(ge) 勁“點讚”。
這份“新鮮出爐”的營業(ye) 執照,是雙城經濟圈深化“川渝通辦”的縮影。2020年以來,川渝兩(liang) 地創新推出營業(ye) 執照異地互辦互發服務平台,共創開放共享、協同共建的一流營商環境,市場主體(ti) 活力不斷提升。截至2022年底,雙城經濟圈共有市場主體(ti) 1151.13萬(wan) 戶,同比增長了7.8%。
分3批次發布311個(ge) 事項清單,推動“川渝通辦”從(cong) 市場準入到全方位協同,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讓雙城經濟圈的高質量發展更加“惠民有感”。川渝兩(liang) 地人社部門共同印發基本公共服務統一要素表,32項試點服務事項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試點先行養(yang) 老保險關(guan) 係轉移資金定期結算,辦理時限由45個(ge) 工作日縮短到10個(ge) 工作日。推動建立川渝地區首個(ge) 跨省市社銀一體(ti) 化網點,實現63項人社業(ye) 務24小時自助辦理、92項人社業(ye) 務單一窗口辦理,最大限度讓群眾(zhong) 和企業(ye) “隻跑一次”甚至“一次不跑”。
2020年川渝兩(liang) 地啟動住房公積金一體(ti) 化發展,逐步實現了住房公積金繳存、提取、貸款等50餘(yu) 項信息實時在線共享,以及住房公積金繳存人貸款資格校驗、貸款提取等18個(ge) “川渝通辦”事項,目前已累計發放異地貸款近24億(yi) 元。不久前,川渝兩(liang) 地又決(jue) 定在高竹新區設立首個(ge) 住房公積金跨區域服務實體(ti) 專(zhuan) 區,探索通過構建住房公積金統籌使用機製和資金融通使用模式,促進雙城經濟圈人才和資金要素合理流動。
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也促進了生產(chan) 要素的高效集聚,加速了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川渝通辦”日均辦理業(ye) 務近2萬(wan) 件次。與(yu) 此相應,今年1至4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大項目新增投資超過1163億(yi)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