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我國深海裝備技術水平持續提升 為南海沉船遺址考古研究提供科技支撐

發布時間:2023-05-24 10:01: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記者張泉)國家文物局等日前宣布,我國在南海海域發現兩(liang) 處古代沉船遺址,未來將分階段開展考古調查工作。記者從(cong) 中國科學院獲悉,我國深海裝備技術水平持續提升,在此次考古發現中發揮了關(guan) 鍵作用,並將為(wei) 後續考古調查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據悉,2022年10月,中科院深海科學與(yu) 工程研究所在我國南海海域執行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zhuan) 項科學考察和深潛作業(ye) 時,於(yu) 南海西北陸坡約1500米深度海域發現兩(liang) 處大型海底沉船遺址,並及時通報國家和地方有關(guan) 部門。之後,兩(liang) 處沉船分別定名為(wei) 南海西北陸坡一號沉船和南海西北陸坡二號沉船。

  “近年來,中科院先導專(zhuan) 項等自主部署研發的船載多波束係統、應急救援打撈作業(ye) 工具、水下無人探測平台等係列技術和裝備,為(wei) 深海文物水下發現打撈奠定了堅實基礎。”中科院深海科學與(yu) 工程研究所科學部副主任陳傳(chuan) 緒說。

  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科院深海科學與(yu) 工程研究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將用1年左右時間,分3個(ge) 階段實施一號、二號沉船遺址考古調查工作。這是中國水下考古工作者首次運用考古學的理論、技術與(yu) 方法,嚴(yan) 格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規程要求,借助深潛技術與(yu) 裝備,對位於(yu) 水下千米級深度的古代沉船遺址開展係統、科學的考古調查、記錄與(yu) 研究工作。

  陳傳(chuan) 緒介紹,針對文物現場觀察和文物提取的特殊要求,中科院深海科學與(yu) 工程研究所將利用載人/無人潛水器,配合使用新型力反饋柔性機械手、潛載吹沙清理裝置等,對海底文物進行無損的保護性提取,對被沉積物覆蓋的關(guan) 鍵文物進行水下清理,方便考古學家進行原位觀測。

  “我們(men) 將充分利用已有的平台技術裝備,包括‘探索一號’‘探索二號’科考船,‘深海勇士’號、‘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獅子魚一號’遙控水下機器人等,同時開展深海考古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和專(zhuan) 用裝備研發,為(wei) 深海考古工作提供有力支撐。”陳傳(chuan) 緒說。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