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期間關愛心理健康
來到異國他鄉(xiang) ,留學生需要適應新的語言環境和文化氛圍。想要平穩應對文化語言差異所帶來的挑戰,離不開良好的心理狀態。麵對不同語言和文化差異怎麽(me) 辦?
留學生們(men) 可以積極參與(yu) 國外的跨文化交流活動和語言課程,利用社交媒體(ti) 資源等方式拓寬朋友圈。既要結交更多來自多元文化背景的國際友人,以開放包容的態度學習(xi) 和理解新的文化。同時也要加強與(yu) 自己具有相似背景的中國留學生們(men) 的交流溝通。尤其要提到的是,第一次出國的留學生可能對文化適應壓力和外語焦慮缺乏了解,心理準備不足,可能會(hui) 想當然認為(wei) 來到國外自然而然就能融入文化、熟練使用外語,然而現實往往並非如此。建議出國前和學長學姐提前多做交流,學習(xi) 過來人的經驗和應對技巧。
對於(yu) 很多留學生來說,這可能是大家第一次在異國他鄉(xiang) 長時間獨立生活,各種日常生活中的挑戰是不可避免的。提升各類基本生活技能水平是應對日常生活挑戰的關(guan) 鍵。同學們(men) 可以充分利用好互聯網,主動去發現學習(xi) 各類生活技能的樂(le) 趣,如可以觀看各類廚藝展示視頻、超市采購攻略等,也可以與(yu) 同學朋友結伴一起做飯和去超市采購等。通過這樣有趣的學習(xi) 探索,不但可以提升技能,適應獨立生活,還有助於(yu) 保持樂(le) 觀開朗的心態,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國外的教育科研體(ti) 係和國內(nei) 有著較大的差異,留學生在求學期間往往會(hui) 麵臨(lin) 較大的學業(ye) 壓力,這裏也包括留學生們(men) 對自我期待值較高、課程本身競爭(zheng) 性較強等因素。應對此類學業(ye) 壓力,擁有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和學習(xi) 策略十分重要。留學生們(men) 應積極製定學習(xi) 計劃,可分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遠目標,分段執行。同時,主動與(yu) 老師以及高年級的同專(zhuan) 業(ye) 學長學姐交流學習(xi) 經驗,掌握高效的學習(xi) 方法和策略也很重要。國外的高校提倡對學生在學習(xi) 上自主性的培養(yang) ,同時也提供了多種支持平台和資源,比如學生輔導員(student advisor)、寫(xie) 作指導中心和就業(ye) 中心。在荷蘭(lan) ,學生輔導員往往是指派到學生個(ge) 人,輔導責任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包括但不限於(yu) :找住宿、找家庭醫生、學習(xi) 策略指導、找實習(xi) 和心理疏導等。寫(xie) 作中心可以提供英文寫(xie) 作輔導和學術論文的寫(xie) 作指導。就業(ye) 中心一般提供實習(xi) 和就業(ye) 招聘的信息,也提供簡曆和動機信的寫(xie) 作指導等。中國學生往往對老師有畏懼心理,出國之後也不習(xi) 慣尋求老師的幫助,忽略了校園內(nei) 已經設置齊全的豐(feng) 富資源。
孤身在外,留學生是心理健康和情緒問題的易感群體(ti) ,不免感到焦慮、孤獨等。通常情況下,輕度的心理問題如同“心靈的感冒”,我們(men) 應該以平常心麵對,可以采取一些基礎的應對策略。如果感到問題比較嚴(yan) 重,不要猶豫,請及時通過專(zhuan) 業(ye) 渠道獲得幫助。平時也要注意建立身邊可及的社會(hui) 支持網絡等。
每個(ge) 人都需要學習(xi) 一些實用的自我照顧和情緒管理方法,不僅(jin) 僅(jin) 是留學生群體(ti) 。學會(hui) 這些自我照顧、應對壓力和管理情緒的技巧是惠及一生的“投資”。一方麵要重視身體(ti) 健康,身心聯結是幫助我們(men) 應對壓力的基本。比如定期進行身體(ti) 鍛煉,開展戶外活動,保持規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保持健康均衡的飲食習(xi) 慣等。另一方麵可以學習(xi) 對自己麵對的壓力水平進行識別和評估,日常進行self check-in(自我檢查),幫助自己實現勞逸結合。可以學習(xi) 諸如冥想/正念和深度呼吸等調節情緒的技巧。寫(xie) 日記是一種比較好的自助方式,幫助自己記錄和疏導情緒感受。
留學在外,如果遇到自己的心理情緒問題不能通過自我調節緩解的時候(需要事先設想到這種情況的存在),應當積極主動尋求專(zhuan) 業(ye) 的幫助。許多國外大學都在校園內(nei) 配備學生心理谘詢師(student psychologist),是專(zhuan) 門為(wei) 學生服務的(免費)資源,大家不要忽視。另外,西方國家的醫療健康體(ti) 係與(yu) 國內(nei) 不同,留學生到當地後一定要盡快注冊(ce) 屬於(yu) 自己的家庭醫生(如果不知道怎麽(me) 做,應及時向學校谘詢,或向當地的中國學聯求助)。不管是身體(ti) 的不適還是心理情緒的不適,都可以通過家庭醫生提供專(zhuan) 業(ye) 的支持服務,或者是由他們(men) 申請轉送到專(zhuan) 門的心理保健機構進行評估和治療。這些費用根據當地健康保險的情況,一般是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報銷的。(青於(yu) 蘭(lan) 陳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