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時代文化注入新鮮元素
媒介技術的迅猛發展正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圖景,從(cong) 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下一代互聯網,數字化生存已成為(wei) 現實。作為(wei) 媒介進化與(yu) 時代嬗變的產(chan) 物,年輕的中國網絡文學,在完成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在影響和改變當下。
網絡文學是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shu) 香社會(hui) 的生力軍(jun) 。數據顯示,2022年“Z世代”用戶數字閱讀時長累計超20億(yi) 小時。隨著數字閱讀在全民閱讀中的占比越來越重,書(shu) 香社會(hui) 的內(nei) 涵在網絡時代有著更豐(feng) 富的意味。數字化時代,如何做到“開屏有益”?這亟須數字閱讀平台秉持社會(hui) 責任感、主流價(jia) 值觀,積極夯實數字圖書(shu) 館基礎,儲(chu) 備多品類優(you) 質內(nei) 容。有數千萬(wan) 部、200多種內(nei) 容品類網絡小說的閱文集團,目前已與(yu) 上千家出版機構合作,出版物覆蓋人文社科、曆史哲學等近50種主流品類,覆蓋上億(yi) “Z世代”用戶。怎樣進一步做到以文學傳(chuan) 播為(wei) 原點,以故事開發為(wei) 手段,培養(yang) 青少年閱讀習(xi) 慣,從(cong) 單一的類型小說平台到綜合性數字圖書(shu) 館,讓青少年的數字閱讀從(cong) 滿足娛樂(le) 到養(yang) 成求知、審美乃至鍛造人格的習(xi) 慣,並由此與(yu) 經典文本、線下圖書(shu) 館結緣,各類數字閱讀平台仍需探索。
在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加速文化出海中,網絡文學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網絡文學以大眾(zhong) 化、通俗化語言,創造性講述別具一格的海量中國故事,吸引了大量國外受眾(zhong) 和用戶。根據《2022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shu) 》,2022年,網絡文學海外市場規模突破30億(yi) 元,累計向海外輸出作品1.6萬(wan) 餘(yu) 部,海外用戶超過1.5億(yi) 人,覆蓋2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在網文出海的模式中,“文本出海”是文化出海的關(guan) 鍵,隻有網絡文學原創故事具有足夠的覆蓋麵和影響力,才能孵化衍生包括影視、遊戲、動漫、有聲讀物、主題公園等在內(nei) 的其他品類產(chan) 品,形成中國文化IP的複合式、立體(ti) 化的國際影響力。
網絡文學還是中國文化產(chan) 業(ye) 的重要發展力量。2022年網絡文學市場規模達389.3億(yi) 元,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4.92億(yi) ;網絡文學作家數量累計超2278萬(wan) ,包括出版、遊戲、影視、動漫等在內(nei) 的中國網絡文學IP全版權運營市場。比數據更有說服力的是網絡文學“圈粉”帶來的粉絲(si) 經濟紅利和全產(chan) 業(ye) 鏈的影響力。由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遊戲、動漫產(chan) 品頻頻成為(wei) 爆款,並帶動周邊產(chan) 業(ye) 的發展。比如杭州的遊戲產(chan) 業(ye) 、成都的科幻產(chan) 業(ye) ,以及《長安十二時辰》裏的西安,《隱秘的角落》裏的湛江等網絡文學影視改編劇的故事發生地或取景地,都因網絡文學衍生出新的文旅產(chan) 業(ye) 增長點。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網絡文學從(cong) 野蠻生長走向有序成長,從(cong) 國內(nei) 走向國外。雖然還存在不少問題,但其在賡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記錄和書(shu) 寫(xie) 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等方麵持續發力,與(yu) 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共同構成中國文學的浩蕩洪流。茅盾文學獎等國家級文學獎項設置了網絡文學類別,中國作協也吸收大量網絡作家成為(wei) 會(hui) 員,不少高校與(yu) 機構紛紛開展網絡文學研究。現在網絡文學不僅(jin) 創作之風日盛,學術研究和理論批評也成果豐(feng) 碩,網絡文學的知識譜係正在形成。
守正創新、迭代升級,有理由期待,網絡文學會(hui) 以年輕態、正能量、創新力為(wei) 時代文化注入新鮮元素,繼續揚帆遠航。
(作者李 安 為(wei)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互聯網信息研究院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