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擴大豆,中國持續提升自給率

發布時間:2023-06-21 10:10: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今年是中國實施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提升工程的第二年,在上年大豆麵積、單產(chan) 、總產(chan) 量實現“三增長”以及自給率提升3個(ge) 百分點的基礎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提出,今年要繼續推進、加力推進,力爭(zheng) 新增大豆油料麵積1000萬(wan) 畝(mu) 以上,全國大豆畝(mu) 產(chan) 提高5公斤。

  眼下,正是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夏播夏管的關(guan) 鍵時期。今年大豆擴種目標如何實現?當前中國大豆供需形勢如何?本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國產(chan) 大豆能滿足食用消費需要

  ——近年來中國大豆年消費量約1.1億(yi) 噸,其中85%以上用於(yu) 壓榨消費,滿足飼用和油用需要,豆製品、蛋白粉等食用消費不到15%

  中國是大豆原產(chan) 地,也是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進口大豆規模占年消費量的比重長期保持在80%以上。進口占比為(wei) 何這麽(me) 高?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韓天富分析,過去30年來,中國對飼用蛋白和植物油脂的需求量迅速攀升,同時由於(yu) 耕地資源有限,在保證水稻、小麥、玉米等口糧生產(chan) 的前提下,很難大幅擴大大豆種植麵積,這使得供求缺口不斷擴大,需要通過大量進口來滿足市場需求。據統計,2000年中國進口大豆首次突破1000萬(wan) 噸,2020年這一規模超過1億(yi) 噸,20年來增幅超8倍,大豆成為(wei) 整個(ge) 糧食進口量最大的品種。

  如此大規模進口大豆對日常食用消費有何影響?專(zhuan) 家介紹,當前,進口大豆主要用作榨油和飼用,榨油以後的豆粕用作飼料生產(chan) 原料;國產(chan) 大豆則主要用於(yu) 食用,做豆製品、豆漿、豆腐等。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市場預警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估計,近年來中國大豆年消費量約1.1億(yi) 噸,其中85%以上用於(yu) 壓榨消費,滿足飼用和油用需要,豆製品、蛋白粉等食用消費不到15%,約1400萬(wan) 噸。當前中國大豆年產(chan) 量2000萬(wan) 噸左右,國產(chan) 大豆完全能滿足城鄉(xiang) 居民食用消費需要。

  從(cong) 進口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市場預警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日前發布的今年6月中國農(nong) 產(chan) 品供需形勢分析報告顯示,巴西大豆豐(feng) 產(chan) ,美國新季大豆播種進展順利,全球大豆供給寬鬆。另據有關(guan) 國際機構預測,2022/23年度全球大豆產(chan) 量約3.7億(yi) 噸,創曆史新高;消費量3.66億(yi) 噸,產(chan) 消結餘(yu) 300多萬(wan) 噸。

  “總的來看,中國大豆供給有保障,但由於(yu) 大豆進口數量巨大、進口來源過於(yu) 集中,有必要持續提高大豆自給率,將糧食安全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裏。”韓天富說。

  增加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麵積

  ——去年中國開始大麵積示範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麵積超過1500萬(wan) 畝(mu) ,今年麵積進一步增加,範圍擴大至17個(ge) 省份

  提高大豆自給率就得增加產(chan) 能,擴麵積是重要舉(ju) 措之一。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介紹,雖然很難完全以淨作方式擴大大豆種植麵積,但帶狀複合種植模式可以有效破解耕地資源約束問題,推動大豆種植麵積增加、產(chan) 能提升。

  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楊文鈺是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技術的發起人,他介紹,大豆是固氮作物,玉米是高耗氮作物,大豆相對耐陰,玉米正好遮陽。這一種植模式充分利用兩(liang) 種作物的不同性狀實現優(you) 勢互補,不僅(jin) 多產(chan) 高產(chan) ,而且培肥能力可持續。

  去年中國開始大麵積示範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麵積超過1500萬(wan) 畝(mu) 。從(cong) 產(chan) 量看,帶狀複合種植玉米平均畝(mu) 產(chan) 538公斤,大豆平均畝(mu) 產(chan) 124公斤,基本實現了“玉米不減產(chan) 、多收一季豆”的目標。

  “經過上茬嚐試,我對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信心更足。”在江蘇省新沂市阿湖鎮,種糧大戶任柏達正忙著將種子裝入大豆玉米帶狀複合專(zhuan) 用播種機,“麥收後土壤墒情正合適,得搶墒完成播種。按去年多收一茬大豆的效益來算,現在種的300畝(mu) ,秋收時光豆子就能帶來近20萬(wan) 元的增收。”

  今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將開展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技術示範的範圍進一步擴大至17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年初以來,相關(guan) 地方接連出台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調動農(nong) 民種豆積極性:四川省強化種子等農(nong) 資保障,廣泛開展線上線下關(guan) 鍵技術培訓,帶狀複合種植麵積增加185萬(wan) 畝(mu) ;山西省提前下達補助資金1.64億(yi) 元,在74個(ge) 縣安排帶狀複合種植82萬(wan) 畝(mu) ;江蘇省將帶狀複合種植模式中的大豆和玉米納入農(nong) 業(ye) 保險補貼政策範圍,增加帶狀複合種植適用機具供給,推動全省110萬(wan) 畝(mu) 帶狀複合種植麵積落實到位。

  “為(wei) 穩定今年大豆生產(chan) ,統籌考慮大豆市場供需形勢、比較效益和農(nong) 民種植意願等因素,國家及時出台了一攬子支持大豆生產(chan) 的政策措施,形成了補貼、保險、收儲(chu) 協同發力的政策‘組合拳’。”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說,黃淮海、西北、西南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麵積有所擴大,去年實施了1500多萬(wan) 畝(mu) ,今年在補貼政策的推動下,增加至2000萬(wan) 畝(mu) 。今後一個(ge) 時期,帶狀複合種植還要持續穩步擴大實施規模。

  推動大豆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

  ——聚焦100個(ge) 重點縣整建製實施大豆單產(chan) 提升行動,大豆單產(chan) 到2032年有望提升至183公斤/畝(mu)

  擴麵積,也提單產(chan)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提出,今年對906個(ge) 大豆生產(chan) 縣形成“一縣一策”的綜合性提單產(chan) 解決(jue) 方案,聚焦100個(ge) 重點縣整建製實施大豆單產(chan) 提升行動,集成推廣高產(chan) 高油品種和良法良機。

  專(zhuan) 家分析,中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仍是“單技術為(wei) 主、小麵積示範”的傳(chuan) 統推廣模式,大田生產(chan) 技術到位率不高,主要糧油作物的單產(chan) 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在此背景下,采取分層次推進的方式,把產(chan) 能提升最為(wei) 迫切、單產(chan) 提升潛力最大的大豆作為(wei) 今年單產(chan) 提升行動的重點作物,通過充分挖掘地種肥藥各要素、耕種管收各環節的增產(chan) 潛力,加快把先進實用的高質高效品種技術由點及線到麵推廣開來,有助於(yu) 將試驗田示範田產(chan) 量轉化為(wei) 大田產(chan) 量,推動提單產(chan) 、擴產(chan) 能。

  在浙江,淳安今年入選大豆單產(chan) 提升整建製推進縣名單。當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大豆是該縣種植麵積第二的糧食作物,占全縣30.88%,但由於(yu) 種植分散,大豆單產(chan) 整體(ti) 水平較低,較全省平均水平低40公斤左右。“今年在汾口、浪川千畝(mu) 示範基地提升基礎上,我們(men) 建設10個(ge) 百畝(mu) 以上大豆示範基地,引進大豆收獲機、大豆密植分控施肥投播機等機械設備,優(you) 選高油高產(chan) 大豆新品種,著力提升全縣大豆單產(chan) 水平。”該負責人說。

  潘文博表示,今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組織開展主要糧油作物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行動,製定《大豆單產(chan) 提升三年工作方案》,全鏈條、全環節查找分析短板弱項,大規模開展高產(chan) 創建、高產(chan) 競賽,示範帶動大麵積均衡增產(chan) ,力爭(zheng) 今年全國大豆畝(mu) 產(chan) 提高5公斤。

  隨著大豆油料擴種持續推進,中國大豆自給率正穩步提升。2022年,全國大豆播種麵積達到1958年以來最高水平,單產(chan) 同比增長1.6%,推動產(chan) 量創曆史新高,大豆自給率達到18.5%、比上年提高3個(ge) 百分點。同期,中國進口大豆9108萬(wan) 噸,較2020年的最高值減少925萬(wan) 噸。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市場預警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發布報告預計,今年大豆產(chan) 量將增至2171萬(wan) 噸,比上年增長7.0%。展望未來10年,大豆單產(chan) 到2032年將達183公斤/畝(mu) ,提高39.3%;產(chan) 量、自給率分別達3675萬(wan) 噸和30.7%,大豆和油料自給率持續提升。

  邱海峰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