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足”中找發展機遇
創新,可以是原有產(chan) 品的升級換代,也可以是開辟新賽道新領域
前不久,5月宏觀經濟數據出爐,經濟運行總體(ti) 延續恢複態勢。同時,工業(ye) 生產(chan) 仍麵臨(lin) 一定壓力,主要是國內(nei) 需求不足,工業(ye) 品價(jia) 格下降,部分工業(ye) 行業(ye) 生產(chan) 低迷。
需求不足,對實體(ti) 經濟影響深遠,必須高度重視,從(cong) 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增加消費場景、暢通投資機製、提升投資意願等方麵多措並舉(ju) 加強需求側(ce) 管理。也要認識到,需求和供給相輔相成,應對需求不足同樣要從(cong) 供給側(ce) 入手,支持和引導企業(ye) 優(you) 化產(chan) 品與(yu) 服務,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
從(cong) 供需關(guan) 係看,導致需求不足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供給“過量”。例如,前些年,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遠超市場需求。二是供給“欠佳”,難以滿足有效需求。比如,一些手機、電腦等電子產(chan) 品雖然一直在更新換代,但新品在性能、使用體(ti) 驗等方麵的提升不夠明顯,難以令消費者產(chan) 生購買(mai) 欲望,就會(hui) 出現消費頻率明顯低於(yu) 供給迭代頻率的現象。
找準問題,需對症下藥。針對供給“過量”,要做好“減法”,化解過剩產(chan) 能,讓供需關(guan) 係和市場秩序回歸合理水平。針對供給“欠佳”,則要做好“加法”,向創新要出路。
創新,可以是原有產(chan) 品的升級換代。當前,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演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不斷湧現。有的兒(er) 童用品企業(ye) 跨界創新,利用原本應用在航天領域的蜂窩鋁材料來生產(chan) 汽車上使用的兒(er) 童安全座椅,有效提升了座椅的安全性能。不少裝備製造企業(ye) 運用新能源技術,對傳(chuan) 統裝備進行綠色化改造,降低了能耗和汙染,受到客戶歡迎。可以預見,技術賦能千行百業(ye) ,產(chan) 線、設備、材料得以改善,將不斷催生新功能、新產(chan) 品,為(wei) 企業(ye) 帶來新市場、新發展。
創新,也可以是開辟新賽道新領域。對許多細分領域來說,受客觀規律影響,其市場份額相對固定。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e) 需要開辟更多增長點。從(cong) 進入新領域看,盡管智能手機換機頻率逐步降低,虛擬現實、可穿戴設備、智能音箱等新產(chan) 品的市場卻遠未飽和。不少手機企業(ye) 適當擴大經營範圍,有效提升了市場競爭(zheng) 力和抗風險能力。從(cong) 拓展新市場看,新能源汽車農(nong) 村市場空間廣闊,借助新能源汽車下鄉(xiang) 的政策利好,汽車企業(ye) 推出更加符合農(nong) 村應用場景和用戶使用習(xi) 慣的產(chan) 品,必能積蓄新的增長動力。
辯證看,越是行業(ye) 需求不足的時候,越是企業(ye) 可以憑借創新脫穎而出的時候。行業(ye) 千帆競發,市場才能活力湧現,從(cong) 而實現供給與(yu) 需求間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與(yu) 良性循環。這樣一來,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將得到更充分發揮,我國經濟的活力動力將更充足,廣大企業(ye) 的前景也會(hui) 更美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