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製宜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縱橫)
在戈壁、鹽堿地上發展農(nong) 業(ye) ,在大海上耕海牧漁,在寒冷的冬季種植反季節蔬菜……設施農(nong) 業(ye)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農(nong) 業(ye) 突破對自然條件的依賴。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等部門不久前印發的《全國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建設規劃(2023—2030年)》,是我國首部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建設規劃。這將推動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駛入發展快車道,增強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供應能力,促進農(nong) 民增收和農(nong) 業(ye) 提質增效。
我國主要糧食品種供給充足,但在資源和環境雙重約束下,構建多元食物供給體(ti) 係還麵臨(lin) 較大壓力。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包含設施種植、設施畜牧、設施漁業(ye) 和工廠化育秧設施、糧食烘幹設施、倉(cang) 儲(chu) 冷鏈物流設施等公共服務設施,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工程裝備技術與(yu) 現代經營管理方式,突破資源、環境和市場的限製,拓寬農(nong) 業(ye) 發展時空,緩解糧食生產(chan) 麵臨(lin) 的問題,盡可能規避市場風險。
發展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可節約耕地資源。糧食、蔬菜、水果、肉蛋奶是重要食物。我國耕地資源有限,應積極探索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重構動植物生長環境,引導農(nong) 民在低丘緩坡地、戈壁、鹽堿地和海洋等非耕地上建大棚、養(yang) 殖場,以新路徑拓展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新空間。
建設工廠化育秧設施,可解決(jue) 育秧難問題。水稻要高產(chan) ,關(guan) 鍵是育好秧。水稻育秧對溫度、濕度、光照等生長條件要求較高。工廠化集中模式,可通過流水線作業(ye) 進行大批量育秧,且秧苗整齊,有助於(yu) 實現標準化秧盤與(yu) 機械化插秧無縫銜接。因此,要加快建設工廠化育秧設施,補齊商品化育秧短板,滿足水稻對高質量健康種苗的需求。
建設糧食減損綠色烘幹設施,可幫助農(nong) 戶解決(jue) 曬糧難問題。露天晾曬容易受天氣影響,機械化烘幹可減少糧食晾曬環節損失。要聚焦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生產(chan) 需要,加快建設糧食減損綠色烘幹設施,進一步鞏固提升糧食產(chan) 能。
建設產(chan) 地倉(cang) 儲(chu) 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可解決(jue) 糧食儲(chu) 存難、保鮮難問題,延長糧食保鮮期,拓展市場空間。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糧食倉(cang) 儲(chu) 設施建設。要加強產(chan) 地倉(cang) 儲(chu) 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有效提升糧食產(chan) 地貯藏保鮮和商品化處理能力,實現收益最大化。
設施農(nong) 業(ye) 是現代農(nong) 業(ye) 的發展方向,是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各地要堅持規劃先行,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基礎上,因地製宜發展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為(wei) 實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探索新路徑、新模式,推動糧食生產(chan) 從(cong) 傳(chuan) 統粗放式轉向現代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持續提高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供應能力。
(摘編自《經濟日報》,原題為(wei) 《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讓增產(chan) 走上快車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