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紀錄片深耕年輕群體
紀錄片素有“動態相冊(ce) ”“生活之鏡”之稱,是為(wei) 時代立傳(chuan) 、為(wei) 曆史留影的重要載體(ti) ,也是人們(men) 認知世界的窗口。近年來,網絡紀錄片佳作頻出,選題立意水準和影像表達能力持續提高,贏得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喜愛。新主流影像不斷走近青年、影響青年,在青年群體(ti) 中掀起了“紀錄片熱”,成為(wei) 一種文化現象。
網絡紀錄片發生顯著改變
青年是整個(ge) 社會(hui) 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網絡紀錄片承載著講好中國故事、輸出文化價(jia) 值的使命,而中國故事的書(shu) 寫(xie) 、文化價(jia) 值的傳(chuan) 承和文藝作品的創作,都離不開青年。他們(men) 是時代的晴雨表、文化的風向標。當代青年在多元文化的滋養(yang) 下,喜歡分享、樂(le) 於(yu) 思考,對新鮮事物更具好奇心,這使得他們(men) 迫切地希望通過網絡紀錄片拓寬眼界,增長見識,豐(feng) 富自身閱曆。網絡紀錄片如何貼近青年的文化語態與(yu) 表達方式?
近年來,網絡紀錄片的創作發生了顯著的改變:
一是注重打破圈層。互聯網構建起一片“廣袤大陸”的同時,也圈出了一個(ge) 個(ge) 與(yu) 世隔絕的“信息繭房”——每個(ge) 人看到、接觸到的,都是自己感興(xing) 趣的事物以及和自己具有相似價(jia) 值觀的人。網絡紀錄片則可以帶領觀眾(zhong) 突破圈層,看到不同群體(ti) 、行業(ye) 和地域的人。近年來叫好又叫座的優(you) 質網絡紀錄片往往立足這一視角挖掘選題,如《500個(ge) 家鄉(xiang) 》由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回到自己的家鄉(xiang) 拍攝,打破城市界限,展現不同地域人們(men) 的生活方式,傳(chuan) 遞溫暖的力量;《火線救援》貼身跟隨消防員拍攝,《我在故宮修文物》講述文物修複師的工作和生活,它們(men) 都聚焦了不同行業(ye) 那些應被人知而未被人知、平凡而偉(wei) 大的身影;《守護解放西》從(cong) 公安民警的視角展現不同社會(hui) 群體(ti) 的平凡日常,充滿煙火氣息。這些紀實影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信息繭房”,打開了年輕人觀察社會(hui) 的“多棱鏡”。
二是加強了表達方式的年輕化。為(wei) 了更加契合年輕觀眾(zhong) 的審美,網絡紀錄片從(cong) 選題策劃、剪輯技巧、融媒體(ti) 傳(chuan) 播以及技術與(yu) 藝術結合等方麵發力,不斷推動敘事語態年輕化。如《守護解放西》的敘事方式打破常規,采取不同於(yu) 傳(chuan) 統紀錄片的靈動剪輯方式,使該片笑點與(yu) 淚點並行,法理與(yu) 情理同在,獲得觀眾(zhong) 好評。《這十年·幸福中國》以“古人之問”引出“當下幸福”,通過跨時空的關(guan) 聯和對比寫(xie) 出中國“這十年”的發展。該片還借助多麵屏和XR(擴展現實)等新技術進行創新呈現,強化與(yu) 青年群體(ti) 的互動。《追光者3:這就是高手》在正片之外推出“高光時刻”與(yu) “高手心法”係列短視頻,長短視頻並發傳(chuan) 播、融合創新。
三是不斷拓展“紀實+”的創作思路。青年視角推動網絡紀錄片在題材內(nei) 容上持續深耕,更在節目形態上融合創新,構建起“紀錄片+劇情演繹”“紀錄片+綜藝”“紀錄片+互動體(ti) 驗”等新模式。如深度探尋城市文化的《奇妙之城》將綜藝與(yu) 紀錄片相融合,讓嘉賓走訪城市中的文藝愛好者、美食家等,彰顯城市的內(nei) 在精神;實驗性曆史文化紀錄片《曆史那些事》在傳(chuan) 統紀錄片中融入真人秀、脫口秀元素,對曆史的呈現更加鮮活有趣。此外,“眾(zhong) 包紀錄模式”使用不同拍攝者的影像素材進行創作,《武漢日夜》《今日龍抬頭》《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記》《一日冬春》等優(you) 秀紀錄片不斷湧現,重新劃定了紀錄片生產(chan) 者的邊界,推動了網絡紀錄片敘事表意方式的革新。
網絡紀錄片激發青年共鳴
在日益碎片化的網絡信息環境中,優(you) 秀的網絡紀錄片能夠用豐(feng) 富的信息和知識打開青年的認知窗口。相較於(yu) 影視劇和綜藝等形式,網絡紀錄片在知識密集度、思想深度等方麵具有一定優(you) 勢,同時網絡紀錄片在內(nei) 容上兼容並包,題材上垂直細分,為(wei) 青年觀眾(zhong) 了解國情、拓寬視野、表達自我提供了重要途徑。
例如,《國醫有方》展現了張伯禮、黃璐琦、仝小林等院士以及中醫醫務人員從(cong) 緊急馳援抗疫一線到篩選“三醫三方”寫(xie) 入國家診療方案,從(cong) 有序展開國內(nei) 救治到積極參與(yu) 國際協作的全景畫麵,使青年觀眾(zhong) 認識到中醫藥在精準施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鏘鏘行天下》則顯示出公路片的特色,嘉賓們(men) 在兩(liang) 年中先是走進茫茫西北,在自然風光和人文魅力中感受中國西北的獨特浪漫,領略其文化內(nei) 涵,進而觸發對人生哲學的探討;再走進充滿文人氣質的南方,揭開江南文化的神秘麵紗,在多維碰撞的對談中,挖掘這裏的奇人奇事,帶動青年觀眾(zhong) 體(ti) 會(hui) 江南文脈的傳(chuan) 承。
優(you) 秀的網絡紀錄片還能夠用結構化的表達、沉浸式的敘事打開青年觀眾(zhong) 的感知通道,為(wei) 他們(men) 提供重要的情緒價(jia) 值。所謂情緒價(jia) 值,就是影響他人情緒的能力。網絡紀錄片在口吻上平易近人,敘事上生動鮮活,能幫助不同人生階段、不同生活境遇、不同認知習(xi) 慣的青年群體(ti) 感知自我情緒,表達自我感受,認同自我價(jia) 值。
例如《和陌生人說話》通過不同人群之間的對話、傾(qing) 聽和深度交流,提供溫暖的連接和力量,喚醒共情,激發理解,為(wei) 青年觀眾(zhong) 提供了觀察和理解他人生活的機會(hui) 。《我的高考笑忘書(shu) 》在高考後上線,12位高考失利者講述他們(men) 直麵挫折、逆光前行的考後人生故事,既給後來的高考失利者以感性關(guan) 懷,又有理性麵對考後人生的指導意義(yi) 。《我的時代和我》聚焦9位當今世界不同職業(ye) 領域的傑出華人代表,探討在當前的時代語境下,如何麵對人生起落並保持向前、向上的意誌,如何實現自我價(jia) 值與(yu) 時代精神的共振。
網絡紀錄片與(yu) 青年群體(ti) 之間是互促共進的:一方麵,青年群體(ti) 自身特質與(yu) 網絡紀錄片特點相契合;另一方麵,網絡紀錄片也持續深耕“小”體(ti) 量和“厚”內(nei) 容,吸引了年輕觀眾(zhong) 。厘清這二者的關(guan) 係,對網絡紀錄片產(chan) 業(ye) 可持續發展大有裨益,也有助於(yu) 通過網絡紀錄片進一步“解碼”當下青年群體(ti) ,更好地營造健康網絡氛圍,幫助青年一代樹立正確的價(jia) 值觀。
網絡紀錄片也要更自主地關(guan) 心每一個(ge) 具體(ti) 的人,尤其是青年人,更進一步聚焦新興(xing) 技術,更務實地挖掘選題,探索未知……期待網絡紀錄片走向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青年群體(ti) 互促共進,逐光而行。(周逵 作者為(wei)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副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