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匠心 千年彩塑再現華彩
古刹中,一尊尊佛像曆經千年歲月,依然惟妙惟肖;石窟裏,壁畫經風沐雨,依然色彩明麗(li) ……山西彩塑技藝非遺傳(chuan) 承人史延春帶著修複團隊,長期奔波於(yu) 山西各大古老寺院之間,以匠心抵抗時間對文物的侵蝕,用手中的工具和心中的熱忱,讓古老的彩塑雕像千年後再現華彩。
彩繪泥塑(簡稱彩塑)曆史悠久,是中國傳(chuan) 統雕塑藝術的重要形式之一。如果說中國古代彩塑前半生的輝煌體(ti) 現於(yu) 敦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中北魏、隋、唐的作品,那麽(me) 自唐迄清的作品中,山西彩塑擁有舉(ju) 足輕重的地位。
史延春與(yu) 彩塑的緣分始於(yu) 家學傳(chuan) 承。他出生於(yu) 遼寧一個(ge) 民間藝術世家,曾祖父是清末遼西地區的知名民間藝人,擅長寺觀彩塑、壁畫藝術。“我從(cong) 小跟隨祖父和父親(qin) 學習(xi) 彩塑、壁畫技藝,逐步培養(yang) 起了對傳(chuan) 統彩塑藝術的興(xing) 趣。”史延春說。1998年,應山西省長治市文物主管部門邀請,史延春與(yu) 父親(qin) 在長治法興(xing) 寺探索性地複原了一尊宋代風格的彩塑圓覺菩薩像,自此開啟了他的彩塑修複生涯。
“一些古代彩塑雕像丟(diu) 失了、毀壞了,或是有部分缺失、破損,我們(men) 就會(hui) 進行複原和修補。”史延春說,文物修複講究最小幹預文物原狀,做到即使修補的部分被拿掉,也不會(hui) 對雕像整體(ti) 產(chan) 生破壞。
史延春透露,每個(ge) 項目的具體(ti) 要求不同,但在修複前都需要做大量準備工作,包括查看各種文獻、圖片資料等。然而因年代久遠,一些雕像並沒有留下資料,如何進行修複呢?“即使沒有直接的資料,也會(hui) 有很多間接參考。”史延春說。他以雲(yun) 岡(gang) 石窟第十號窟佛造像的重塑為(wei) 例,當時第十號窟的主佛像已經毀掉,團隊便根據周邊窟的佛造像風格進行重塑。“這需要很多實地考察,了解時代背景、地域藝術風格、造像者的藝術手法等。有了全麵的認識,才能開始修複。”他說。
從(cong) 事彩塑藝術工作30餘(yu) 年,史延春主持完成了雲(yun) 岡(gang) 石窟、大同華嚴(yan) 寺、長治法興(xing) 寺、五台山殊像寺等多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彩塑修複與(yu) 重塑項目。
長期與(yu) 大量古代彩塑接觸,讓史延春增進了對傳(chuan) 統藝術的理解。在參與(yu) 文物修複工作的同時,他還堅持雕塑創作,推動彩塑藝術活態傳(chuan) 承。他的雕塑作品不僅(jin) 體(ti) 現了傳(chuan) 統彩塑的技藝之美,還充滿詩意,具有現代性,呈現出東(dong) 方美學與(yu) 人文精神。前不久,史延春彩塑藝術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彩塑是東(dong) 方獨有的藝術語言。”史延春說。為(wei) 了傳(chuan) 承彩塑技藝,他一方麵延續帶徒授藝的模式,另一方麵積極將中國傳(chuan) 統雕塑教學引入高校。近年來,史延春先後受邀在南京大學、魯迅美術學院等開設傳(chuan) 統造像藝術課程,並擔任景德鎮陶瓷大學客座教授和碩士生導師。“要讓年輕人看到我們(men) 古人精妙的、帶有東(dong) 方韻味的傳(chuan) 統雕塑。這是一個(ge) 深入了解民族文化藝術的過程,也是增強文化自信的一種方式。”他說。(楊馨寧 賴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