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家長替孩子遊戲升級,親子關係的另一種解法

發布時間:2023-08-01 09:47: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熊誌

  近日,一個(ge) 名為(wei) 《退網一年,我媽把我的號幹到了119級》的視頻登上多個(ge) 平台的熱搜榜,讓人們(men) 對親(qin) 子關(guan) 係有了新的思考:不禁止、甚至跟孩子一起玩遊戲是父母對孩子的放縱還是理解?父母與(yu) 孩子的關(guan) 係是否有了種新的“打開方式”?

  很多網友在視頻下留言,對UP主能有這樣的媽媽表示羨慕。此事之所以能引發共鳴,正是因為(wei) 這位媽媽在對待孩子玩遊戲方麵提供了更加開明的“解法”:與(yu) 其視其為(wei) 洪水猛獸(shou) ,不如疏堵結合,在理解甚至代入孩子的基礎上,進行正麵的引導。

  雖然是個(ge) 案,但這一例子確實能反映看待遊戲的代際差別。就像媒體(ti) 調查顯示的,當被問到該不該禁止孩子玩手機、玩遊戲時,70後的父母認為(wei) 應該禁止的更多,而80後及更年輕的父母態度則更寬容。

  對於(yu) 80後、90後父母來說,他們(men) 的成長階段伴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絡遊戲的接觸門檻大幅度降低。特別是對很多90後來說,哪怕現在年及而立,有了孩子,玩遊戲可能也是他們(men) 自己重要的興(xing) 趣愛好。在這點上,他們(men) 和他們(men) 的子女,可能有著高度的興(xing) 趣同頻。作為(wei) 第一代玩遊戲的孩子,當80後、90後成為(wei) 父母,在處理孩子玩遊戲的問題上,可能不同於(yu) 父輩,而是更加開明,甚至會(hui) 將遊戲當成親(qin) 子互動的項目,和孩子一起上陣“殺敵”。

  不再一刀切地禁止,這種代際觀念的變化,絕不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年輕父母“我玩所以孩子也可以玩”,否則自己玩遊戲難以建立“合法性”,更重要的是,互聯網的發展,說明了一個(ge) 簡單的道理——網絡遊戲不是洪水猛獸(shou) 。

  並且,在80後、90後身上,這一結論已經得到了印證。他們(men) 從(cong) 小生活在網絡環境中,被各種遊戲包圍,但沒有因此而墮落不堪,父母輩們(men) 曾憂心忡忡的“一代人被網絡遊戲毀掉”的局麵,同樣沒有出現。

  當然,遊戲成癮的問題確實存在,但本質上它的根源在教育,遊戲隻是誘因。那些遊戲成癮的少年,有太多都是家長疏於(yu) 管教、疏於(yu) 陪伴,孩子隻能在遊戲中尋找樂(le) 趣。而為(wei) 了防止孩子沉迷,有的家長簡單粗暴禁止孩子碰手機,其實隻是壓抑了其天性,孩子還是會(hui) 偷偷找渠道玩。還有的家長還將孩子送到一些所謂的戒網癮中心,結果變成了對孩子身心的摧殘。這些選擇雖然無奈,但本質都是一種偷懶、錯誤的教育方式。

  母親(qin) 替孩子升級打遊戲的案例至少說明,遊戲也能成為(wei) 親(qin) 子交流、互動的一種工具,能幫助家長走進孩子內(nei) 心。在承認遊戲是一種正常娛樂(le) 的前提下,再去和孩子進行互動交流,合理地安排遊戲時間,這樣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化效果。

  事實上,這些年來,遊戲行業(ye) 同樣在逐漸規範化,實名製、防沉迷等各種針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機製逐漸完善,青少年觸網越來越容易,但保護措施越來越牢了。而且,遊戲正在朝著產(chan) 業(ye) 化的方向邁進,電子競技重要競賽項目,圍繞遊戲還衍生出一些《職業(ye) 分類大典》收錄的正規職業(ye) 。隨著遊戲技術的發展,包含了人文啟發、曆史知識、科學常識、美術音樂(le) 啟迪的遊戲也不斷出現。

  網絡遊戲,乃至整個(ge) 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提醒家長們(men) 改變觀念,要警惕沉迷,但也不必汙名化,視其為(wei) 洪水猛獸(shou) 。把它當成一項普通的娛樂(le) 活動,理解但不縱容,寬容但不放任,疏堵結合,其效果要遠遠比一刀切禁止要好得多。(熊誌)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